《童养媳妇(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52节作者:
园田梦人 日期:2010-02-09 15:27:06
14、且说这贵平,马不停蹄地跑到了半下午的时候,才过了山阴到了代县境内的雁门关。
只见这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垒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上分别雕嵌着“天险”、“地利”二匾。贵平翻身下马,到路边的一个车马店停下,进去讨了一碗水喝,肚里已是饥肠辘辘的了。
“掌柜的,这地方有‘回回’开的饭店吗?”贵平问。
“先时候有。近来一直打仗,那家‘回回’不做了!”店掌柜问:“客官是穆斯林吧?我们虽然不是您那个民族,可我们懂得你们‘回回’的规矩,我内人的娘家村子里就住有你们‘回回’,我可以让她专门给你做些饭吃。怎样?”
“也好!多谢掌柜了!”贵平说着把马拴在了一个拴马桩上。
“他娘!你出来一下!”随着喊声,一位中年女人系着围裙走了出来!
“把锅多刷上几遍,在火上烧红了,再给这位‘回回’小兄弟做饭!”店掌柜交待说。
“知道了!”。那女人看了贵平一眼又进屋里去了。
贵平抬头望着巍峨的城楼说道:“听说这雁门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称,今日路过,果然令人惊叹!我以前念书的时候读过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那‘黑云压城城摧。。。。。。’的诗句叫人感到一种惨烈和悲壮。想不到今天到了雁门关,看起来果然是不同寻常!”
“那你就上去好好看看啊!城楼上塑有杨家将的像,东城门外还有李牧祠。听说那杨继业驻守雁门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入侵一步!”
贵平听着心里已是急不可耐。
贵平由于饥饿,狼吞虎咽地吃下老板娘做好的一碗莜面哈拉,才想起在路上人们交待他的话,这东西不好消化,不能多吃。店掌柜看出了贵平的表情,笑着说:“不要怕,里面给你掺有白面,不会有事的。你就放心地去玩吧!”贵平笑了笑,一路小跑地登上了雁门关城楼。
上到城楼后,贵平首先看到的是竖立在门外的一个牌子,上面书写着杨家将卫国戍边的一段历史。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关。杨继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的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驸马肖咄罗,活捉都指挥使李重海。。。。。。”。贵平看完,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敬意。
贵平跨进门楼,只见香案后正中端坐着的是一位飘着白胡须的老将军。他手捻须髯,微笑着看着前方,全然没有战场上厮杀的威严。两边几个将军则是全副盔甲,面孔严肃,各人兵器在手,怒目圆睁。贵平知道这就是杨继业的几个儿子。他低头施礼,敬重中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如果我能够像他们一样血染疆场,为国效力,也不枉为人一世,并且这种想法越来越激烈。接着,按照店掌柜的指点,贵平又看了李牧祠。虽然也是抗敌良将,可和杨家将比起来,贵平倒是觉得李牧智慧虽高,但缺乏英武之气,他更佩服杨家将。
贵平从李牧祠回来后不多久,天已经黑了。人困马乏,他无法再往前走,只有在马车店里住下了。可这一次游城楼和李牧祠回来后,贵平突然心里翻了个个儿。他在这雁北地区一路走来,有了一种不同的感受。古代戍关将士那种豪情一直在激励着贵平,使他不能平静下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不愿意终老家乡,过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平凡生活。他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贵平想,父亲,母亲!恕孩儿不孝!我要像那些先贤一样,做一名军人,保家卫国,血染疆场!不能在堂前伺候了。可反过来又想,现在军阀混战,百姓苦不堪言。我到底该去哪里报效祖国呢!他猛然想起店掌柜的话,“这山西地界乃是阎百川(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他刚刚把雁北地区的国民军逐出山西。南边的国民政府和北方的奉军都不敢小看他。”,贵平心里想,先投奔晋军去,不好再更换门庭。
第二天一早,贵平快马加鞭地来到了太原。那阎锡山的部队这时也奉命正在招兵买马,贵平没有费多少事就当了兵。由于贵平聪明伶俐,又读过书,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作战处一名副官。贵平这时早已把当初许诺回家的事抛到了脑后。后来阎锡山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晋军出兵石家庄,在京汉、京绥铁路沿线与奉军作战,贵平又在血雨腥风中经受了战争的考验,自不必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