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医是这样炼成的---祝由术揭密》
第57节

作者: 秋叶飘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3-10 12:46:00

  朋友,人生是短暂的,人生是难得的。您想知道生命的真相吗?您想了解宇宙的真理吗?两千多年以前,一位智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但显然是迷失了方向,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然而这只老虎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象到它是如何的懊恼,而在崖上狂吼着。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荫,终于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它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一白一黑两只老鼠,正在交互的开始啮着藤蔓。旅人拚命的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当摇动一次藤蔓时,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从枝上筑窝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完全忘记如今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而陶陶然的此心被蜂蜜所夺……

  智者告诉我们:这就是人生之实相!
  朋友:你是否有所感触?是否想得到永恒的生命?那么请往下看:人生实相
  这位智者就是释迦摩尼佛祖。在两千多年前,释尊在《佛说比喻经》中,以这段有名的比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
  旅人:这旅人即是指你自己。
  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比喻你无尽寂寞的人生。
  秋天黄昏:秋天的黄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你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为你是孤独一人旅行。虽说有亲属、家族、朋友,但并没有可以互相倾吐心中的一切,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而生活下去。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

  白骨:路边白骨是你人生的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你活到现在,应看到很多白骨,那时你有何想法?有何感触?难道你也没有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吗?
  老虎:饥饿的老虎所比喻的是你自己的死亡。在此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故你非死不可。死对你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释尊以恐怖的老虎做比喻。
  松树:崖顶的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即使再多,濒临死亡时,一样也带不走。
  藤蔓:藤蔓比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自我安慰的心态。仔细想想: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只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失了。今后的几十年也会同样度过的。
  老鼠:不断咬着藤蔓的黑白两只老鼠是指白天和夜晚。他们一刻不停的缩短着你的生命。
  深海:深海比喻的是‘地狱’。堕入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件事便称为:‘后生大事’
  毒龙:产生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即指你心中的贪欲、嗔怒、愚痴三毒。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一天之中,你不断所想的,继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然而不断的舔着蜂蜜,不知不觉的堕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
  你能否定你不是这个旅人吗?!

  释尊在此开示你的真实之相——亦即此‘后生一大事’一刻一刻的逼近着。并且向你说明解决之道。
  来吧!莫让死看到你的背后,要从正面跟死对决。唯有解决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绝对的幸福。用力打开佛教通往幸福之门的是你自己啊!
日期:2010-3-10 12:47:00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间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都过了一生。金钱,有得有失;权位,有得有失;爱情,有得有失。有时此间得,彼间失;有时此时得,彼时失。有的人得而复失,有的人失而复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都过了一生。
  人都是欢喜得,不欢喜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所以《佛光菜根谭》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有时候,失去了金银财宝,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债主,失去了道义之交、有情有义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
  周文王得到姜太公而建立周朝,奠定八百年基础;刘备得卧龙、凤雏而有天下,可惜凤雏早逝,卧龙忠心为国,也能造就三国鼎立之势。唐三藏玄奘大师得到窥基,而能将唯识宗大为发扬;惠能大师得到神会,而使南宗的大法弘传全国。

  自古以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的人得一人而天下兴,也有的人得一人而江山亡,如纣王得妲己、夏桀得褒姒。得失之间有好有坏,得也不一定欢喜,失也不一定可悲。如若得到的是一个败家子,不禁慨叹,不知如何是好!
  大富之家,得到一个忠仆,而能保有财产,世代兴隆;大富之人,得到一只义犬,忠心守家,甚至舍命救主,使之未来发达。苏秦得到姜太公的阴符兵法,而能合纵诸侯,佩戴六国相印;张良谦虚卑下,获得黄石老人赐与兵法秘笈,而使他帮汉高祖打天下,出谋划策,无有不成。
  说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缘。是我的,不必力争,自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计取得,也会随风而逝。有时候得也不好,有时候失也不坏,得失之间,所谓各有因缘莫羡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运用;失去时,只要你有足够的条件,它也会再来。
  话说有一个人,舍命救人,对方为报恩而送他一条破毛巾,说明这条毛巾能够帮他成就所愿。有一天洗手后,顺手用破毛巾擦手,忽然现出一个金盆,此人一看有了金盆,随手便把破毛巾丢弃,那知刹时金盆也消失了,后经指点,再把毛巾检回,金盆果然又再出现,此人赶快把毛巾放入金盆中,从此保有金盆。此中说明,旧的东西不可弃,得到了也不能忘记来路,也就是说,做人不能过河拆桥。

  人生,失去了金钱、资用,会有再来的时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复。尤其,得人容易,得人心难;得人心难,失人心容易。
日期:2010-3-10 19:20:00

  佛教的基本命题之一“色既是空”,凡是一切看的见,摸的着,以及听到,嗅到,想到意识到的事物,都如梦幻泡影,虚而不实。在佛陀眼里,“王侯之位”就象透过缝隙的灰尘,“金玉之宝”就象扔在地上的碎瓦残砖,“纨素之服”就象弃而无用的破布,而大千世界就象一粒恒河沙那么小。
  看淡功名,看轻富贵,看小世界。古代的庄子曾把宰相职位形容为一只腐臭的老鼠,释迦牟尼佛抛弃王位,脱掉纨素之服,换成棉布僧衣,舍弃金玉之宝,托钵四处化缘。我们不得不相信他们视功名富贵如尘土,把大千世界放在眼前用显微镜审视的空阔心境。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和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得人喜欢权势富贵,有的人喜欢功名荣誉,有的人喜欢清贫平淡,有得人追求精神大自在,各种选择对个人而言,只要遵从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求,身心统一不背离,就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现实生活中,身心背离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人明明喜欢功名富贵,却故做清高,以显示自己的超凡脱俗,有得人明明厌恶功名富贵,却要浸染其中,以证明自己非无能之辈。
  有人认为这种身心背离的现象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原因,他们没有认清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求,不知道自己到底过怎样的生活,于是,只能满无目的的追求别人认为好的东西,追求不到时,总是觉得老天对待自己不公平,不满意,追求到看似很好的东西时,也未必感到幸福,因为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得东西。
  有个寓言故事,一只公鸡在原野上寻找食物,它找到了一颗珍珠,却生气的说“我要这个硬邦邦,圆溜溜的东西有什么用啊,宁愿要一粒玉米”,是珍珠不好吗?不是!而是珍珠不是公鸡要得东西。
  幸福的人生不在于追求什么,也不在于你采取怎样的方式,只需要亮起一盏心灯,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知道自己真正的方向所在。所以我们在进行选择时,要诚实的对待自己的心灵,不要受别人的价值判断左右,不能指望用别人的心灯来照亮自己,而要借别人的思想火种,点亮自己的心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