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传说中的钻石:现在却成了安利人所谓的“尸体”》
第24节

作者: 笑非OO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安利就是组织人的平台,非常适合传播思想,放心吧,你只是对安利太反感,有机会推荐你上网看下《和谐拯救危机》,尤其是第一、二集,很多科学理论,就是你以前给我讲的爱因斯坦时间空间的概念,完全不同的世界,以你的大智慧值得一看。
  笑非:
  这个世界上可能也只有我能完全明白你了,只可惜你无法完全规避制度的漏洞和系统对新人的误导,你的境界在安利中是难以实现的!
  K钻:

  没关系,反正我也不介意结果,度一人与度万人的结果是一样的,只要用心就好!
  笑非:
  其实我们在做同样的事,方式途径不同而已,结果亦会不同!
  K钻:
  好,一起分享与交流成长的心得吧!
  笑非:

  好!

日期:2009-11-12 19:53:24

  三十、中心是我家!
  初出江湖时,我们还在一中心后身儿的荣迁西里办公。[超]和[燕]在那合租了套2室1厅,一栋很旧的老式民宅,那儿离[超]上班的单位很近。下了班就到中心工作,忙到一、两点再倒头入睡,对还在兼职的[超]而言无疑是万分重要的。他的家在遥远的河北区,不出来租房他兼职安利就得活活累死。前文中我正式听OPP并决定加入安利的那个晚上就是在这个临时的中心。我是这个中心出来的两人之一。在这个临时中心,与我同期加入的还有[超]的同事[曼],她的故事我会在后面慢慢回忆。

  在荣迁西里办公不久,[超]和[燕]就搬到了更远点的王顶堤堤南里,这套房子新一些,对改善团队形象自然是大有裨益。只可惜地点偏远,约人实在有些不便。我们就这样在客厅里开始了稀稀拉拉地培训,我也从那里走向了掌声与鲜花的舞台。我们的第一次成功之路也在那年12月的客厅里开了锣响了鼓。拢共二十来号人,总算出了点小成果,仍在奋斗的深度[丽]的上手[孙姐]就诞生在这个“会场”,同时,江西、贵州市场的介绍人[东]也是在这里给面子办的卡。

  那时K在25公里外的东外环还有个自己的工作室,于是我们周二王顶堤、周五东外环地来回奔波,吃尽了颠沛流离的公车之苦。K那时是名义上的金章,可实际业绩早就掉到12%了,早期的伙伴也不剩下几个,作为新鲜人我当然是不知道这些的,居然还在会后天真地追问K都是主任了为什么不打车,我那时实在是不懂得体谅领导人的疾苦!

  在堤南里坎坎坷坷半年多,东奔西跑地大家都熬不住了,最重要的是两个中心一东一西,没一个好约人来,最后K不得不把自家的房子腾了一套拿来做团队的新中心。这回大家爽呆了, K的家就在佟楼,虽然不是市中心,但起码也是个繁华热闹的大码头,南来北往地交通还是很发达,在这我们一呆就是一年半,直到K上了翡翠,我们才终于另找了个销金窝!

  新中心本是K的家,拿来做中心K就不得已住在了“办公室”,后来K也体会到了住中心的便利性,从此养成了住中心全力打拼的好习惯。开始的会场在小房间,慢慢人多了点就不得不挪到外面的客厅了,再后来人更多了,我们开始动员K把面积最大的卧室腾出来,K就这样被我们“赶”出了闺房,开始了打地铺的生涯。
  因为是K的家,我们的运作成本低了很多,这对早期打拼口袋空空的伙伴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那时我们交的费用不高,每月几十块,主要都用来维持中心的日常开支,买个鲜花买个板笔交个水电什么的。印象最深的是厕所门上张贴的那张泰国海外研讨会海报(02财年旅游目的地),那是K曾经的梦想!这里后来成了团队崛起的地方,团队上钻时的骨干基本上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山沟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佟楼中心虽然地理便利,但作为一栋老房子,给新人留下不良印象自然在所难免。新中心在9楼,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坐着老旧的电梯吱吱地上去,可等下了课就不得不从楼上一路摸着黑走下来了。最要命的是电梯到了9楼还得走过一段长长的走廊,没有灯,在冬日的夜晚,让新人担惊受怕也就十分正常了。自己的朋友那还好说,如果约的是外面的纯陌生就不那么好办了。记得有次[屹]和[楠]带了个新认识的女孩儿,刚出电梯还没走到尽头就吓得赶紧托词飞也似地逃了,这件事在我内心印象深刻,也注定了我后来坚持中心档次的顽固决心。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03年的5月,那时团队正紧锣密鼓地为翡翠做最后冲刺,团队发展也日渐茁壮。佟楼中心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会议的需求了,特别是扰民的问题难以解决。楼下的邻居隔三差五地上来找茬吵架,我们也都不胜其烦。在团队核心层的工作会议上,我提出来要给团队重新找个“家”,新家的要求是:地处天津核心CBD,方便邀约;酒店或写字楼,尽量与安利的档次匹配;有能容纳50人的会场,空间分割满足中心所有职能。我的想法刚提出来,大家都笑了,那样的中心岂是安利人能支付得起的?!

  虽然遭到了大家善意的嘲笑,但这样的“家”依然占据了我全部的想象。我开始四处看房,我那时已经是安利的金章了,不用配合团队上翡翠使得我可以腾出大部份精力到处撒网。整整2个多月,为了新“家”我跑遍了了市内所有像样的场所,重点就集中在南京路(天津市核心CBD所在)东起小白楼西至海光寺一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还是让我找到一处。那是南京路上世贸广场的一处甲级写字楼,A座是写字楼,B座是涉外公寓。虽然已不是天津最奢华的场所,但作为90年代末天津市的地标之一,说起来却是无人不知谁人不晓的。

  和房东激烈的交涉开始了,他开出的房租是每月7000,对于120平米的涉外公寓而言,这个价码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实在算不上贵。可团队的领导人们一听,不由得惊倒一排教学楼长江黄河倒着流了。在与房东第二个回合的交锋中,我心有不甘地直接就将价格狠压到4000,这是个很有想象力的还价,可这是我们那时能够承受的最高限度了,成败在此一举。戏剧性地是房东居然咬着后槽牙痛苦地答应了,我们后来才知道他在那栋楼里有5套这样的抵债房,空着也是空着,巨额的物业费早已让他精疲力竭了。远在天边的好运气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在我的坚持中降临了,想起了K在我冲银章时常常激励我的那句话,当你全力以赴时,上帝也会为你让开一条路!

  房子硬是拿下了,装不装修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公寓本身是精装的,可七、八年的磨损早已显得陈旧不堪。不装,内部品味与安利顶级品牌的格调实难搭配;装修,大家就得狠出一笔血。正所谓一箸而知天下,我力排众议说服K同意了我的方案。这是一个国际大生意,就应该有一流的中心与之对应!
  我和[超]承担了新“家”的设计重任,无数火花曾在我俩之间碰撞。产品的展示尤为重中之重,如何突出“四大系列”(家居、个护、营养、美容)成了我们聚焦的亮点。终于,一面背景如海浪般蜿蜒曲折(象征安利事业一波三折)、四大系列镶嵌其中的产品墙诞生了。爱好养鱼的[超]甚至奇思妙想地设计了一套自动循环的人造三叠瀑(寓意人生突现的危机),玻璃水盆中成群“红绿灯”(一种热带小鱼)悠游其中(象征安利生态环保)。我们请了朋友做设计师,勾画出我们心中的效果图和施工图,紧张的施工随即开始了。

  团队成立了由我、[超]、[小K老师](K的妹妹,造型师,长于色彩搭配)组成的3人装修队。那是一段艰辛的日子,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的资金,我们放下了各自部门所有的工作,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张大芯板,所有的采买我们一力承担。一家一家地比较一家一家地划价,然后每道工序再找来相应的水猫儿(小工)。整整18天,没日没夜的18天,当我们彻底变得像从难民营里刚爬出来的民工时,团队上了翡翠,我们的新“家”也落成了。那是03年8月的中旬,还有不到2周03财年就将即将成为过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