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三年,一点经历和感受》
第21节

作者: 土行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想说的是,我们以为的牢不可破的依据其实未必,所以要怀疑一切,包括自己怀疑对方的自己的理论依据。虽然科学一再强调其实证性,可是这个世界被实证出来了什么,灾难在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坏,世界越来越不安全,物质倒是越来越多,可疾病从来没被征服过,也没有让我们感觉更幸福,除非伪科学主义者觉得科技和物质比幸福更重要,不然他们真有必要反思一下,到底科学解决的问题及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痛苦的根源是否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而后者正是佛教徒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无意攻击科学没用,我只是说,科学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至少在固执的以目前科学概念来压制一切不能解释的时候,事实上,佛教在科学诞生前就存在了很多时间了。我无意说老的就一定有用,可是伪科学主义者也不能说自己学了多少科学就一定要驳斥新学佛的人无知,一个道理,对吗?
  一定程度上,如此操作言行的科学主义者已经可以被称为背叛者了,因为科学从来不是截止到哪个时间段为止的,而是与时俱进的,真正的科学主义者不会轻率的否决自己不了解的。如果科学不能解释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它就不该压制其他信仰的解释。
  佛陀曾经举一个例子,当你眼睛瞎的时候,看不到太阳是你的错还是太阳的错?答案显而易见,当然,你用手挡住眼睛是同样的道理,在我看来,很多不宽容的伪科学主义者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他们的鼻祖曾经把如同他们一般固执的认为太阳是个火鸟的解释也踢进了历史堆里。
  基于伪科学主义者如此信奉科学,那么只好举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吧,相信他的权威应该比一般的自奉尊崇科学的人的见解要高明些:
  英文吧: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The religion which based on experience, which refuses dogmatic. If there"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the scientific needs it will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当然,可以通过科学的实证得到证实这段话是真实的,google上就有。
  愿吉祥!


日期:2010-01-28 16:58:34

  继续:
  关于《金刚经》的一点感应:第一次听慧平法师诵的《金刚经》的时候,正是休息日的中午,也许天气炎热的缘故,很惭愧的居然忽然打了个盹,朦胧中听到有一声罄响“铛”,只觉得头顶被敲了一下,一惊跳起而醒!摸摸头上,头顶还是隐隐作疼,室内梵音阵阵,法师的庄严声音还在回响,一瞬间,不知身在人何,我又是谁了。
  第一次诵《金刚经》,梦中见一非常庄严的中年女子,笑眯眯的坐着,然后问我《金刚经》懂么?我说似懂非懂,她说我来教你。然后说了些很绕口的话,问我你懂么?我说这个懂,她又问了些话,问:那这个你懂么?我就磕头说不懂,请教我。
  忽然之间,很奇怪的,我然后就懂了,感觉就象刹那明白了,然后非常欢喜的跳起来说,我懂了我懂了。然后醒过来了。
  醒来后,梦中的所悟所懂就没有印象了,感觉当时的了悟是当下的明了,却没有语言可以说出,想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过去就过去,只是佛法的不可思议殊胜是真实无虚的。
  附:唐柳公权手书


日期:2010-01-28 17:07:07

  放生:
  对于放生,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因为被放的看起来是物命,其实却是自己,怎么说,大家放了也许会有体会。
  好几次,当道菜场的时候,走过鱼摊,有好大的鱼会跃出水箱,跳到我们的脚边,还拼命的扭动过来,身上的鱼鳞都掉了,还是那样的奋力,觉得很悲悯。
  有一次,与当时的女友(现在是妻子了)一起去放生,看到有条好大的鲤鱼在我们脚边扑腾,当时女友说买了吧,我说好,那鲤鱼就马上不扑腾了,等后来我们快买好要走了,那鱼又拼命扑腾,我们返回来,说:忘记你了啊,别急啊。那鱼又不折腾了,可是我看看钱,估计不够了,就很无奈的对女友说,钱不够了,不买了吧?这个时候那鲤鱼就象疯了一般,拼命的拍水,那水把我们两个人膝盖以下的部位全部弄湿了,真是很无语啊,呵呵。

  后来,终于是想办法买了下来,有时生命对谁都是一样的重要,不在于它外在什么样,只在于它是不是有情的生命。
  请多多放生,感恩随喜!

日期:2010-01-28 20:50:23

  六祖曾说,他的法门只接引上上根器之人。末法时期,众生福慧浅薄,烦恼繁重,明眼人难得,哪那么容易通过禅宗了脱生死。
  南公怀瑾曾说,若他要传禅法,怕是门头青草三尺高了。
  个人倒是以为净土和密宗是相对比较应机的了。

日期:2010-01-28 21:21:03

  大家可以去免费请该法宝,《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
  济群法师为西园寺首座,国内知名的大德。在各地开设各种佛学讲座时,通常会留下一些时间为听众答疑解惑。这一双向交流的过程,既是对演讲内容的补充,更以其现实性、针对性及善巧圆融的特点,深受信众欢迎。其中的许多问题,曾在不同讲座中反复问到,可以说是学佛者最易遭遇的一些困惑,也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一些话题。鉴于这些问答对大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故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以供修学参考。

  本书选编的问题共300多个,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上编汇集法师历年讲座的部分问答,根据内容归纳为“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八篇,每篇又分若干栏目。其中,既有门外观望时的懵懂和好奇,也有初入佛门时不知如何上路的茫然,及学佛多年后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反退的困扰。既有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对生死大事的追问。既有闻思过程中的辨析,也有实修道路上的求索。既有关于信仰的探讨,也有对于社会的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法师从佛法角度一一作了解答。

  下编则是法师近年讲座中较有代表性的几次专题问答,主要是和高校学子及各地佛学夏令营青年佛子的互动交流,问题涉及的内容虽不及上编系统,却更为宽泛。这几次问答根据时间顺序编排,除《南大答疑》外,其余各篇均为首次结集。

日期:2010-01-30 00:57:38

  人类已经可以上天,内心的烦恼却越来越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外在的东西呢?小时候一块糖可以让我们欢愉半天,可是现在一场酒宴也许会让我们热闹于外,内心不堪劳累。我们是生活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中吗?需要地位,需要名利,需要大房子,需要豪华车子,问题这些能让我们真的平和及幸福吗?
  考虑过,为什么吗?考虑过,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吗?
  其实,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才是人更应该关注的,学佛是孤单但是不孤独的,孤单是因为社会的价值观很“众”而你很“单”,不孤独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在和你同行,即使有些不和你同一个经纬度。:)

日期:2010-01-30 01:05:34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了解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一定要认同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呢?当你快乐及沮丧时,当你健康或快死亡时,这些又什么意义呢?
  况且,科技的文明,让我们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可是让我们快乐了吗?让我们幸福了吗?让整个社会安全了吗?让人们更加和睦平和了吗?你的孩子比以前更安全了吗?你比以前少操心了吗?你每天能平静快乐的生活吗?
  如果这些都没有实现的话,那么所谓的人类社会进步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大堆的东西和内心的烦恼吗?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过是要满足自己的内心而已,可是不关注自己的内心真正的需要,却拼命随波逐流的在外面去追逐一大堆东西回来给自己,内心真的需要真是这些吗?

日期:2010-01-30 15:40:51

  “大千世界,为什么转身不得?”
  “谁碍着你了?”
  “可是,就是没办法转身,避开世俗的污染呀。”
  “为什么要避开?”
  发问的弟下一怔,什么都看不见、听不到了。
  虚空里隐隐有些什么在呼唤他……

  觉华普照禅师定定望着他,微笑。
  风从岩壑间吹过来,风里有湿润的水气,有灶头的炊烟味道,有市集浊臭的牲口气息,有飞扬的尘土灰垢……
  他忍不住捂住鼻子,一阵呛咳……
  忽然发现:普照禅师也不捂鼻,也不呛咳,依旧定定望着他……
  他心头一亮,懂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