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太极拳的三层功夫,与分虚实、不分、再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一定要持之以恒!水到渠成,什么事情都这样:)就像我说的运行小周天,如果没有“水”是无法运行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之后有了“水”,“渠”自然就有了:)看见没有:上善若水,用来解释什么都可以:)
日期:2010-04-15 11:36:13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此处是本文最精要的地方,读懂了这句话太极拳就明白了一半,没读懂就是门外汉!其实这两句是省略了四个字,我来给他补齐:)左脚重则左手虚,右脚重则右手杳。此处就是解释后面的“双重”的,太极拳没有练好都是没有摆脱双重!双重这个概念也是争论了好久,有很多人都说双重是两条腿分的力量是一样的就是双重,而且还给出了解决方案:两脚力量三七开或四六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双重指的是同(左或右)侧的手、脚都是实的(另一侧一定是虚的)!不信的朋友可以试一下,这种状态只要一个很小的外力就可以把你推倒:)为什么站桩时人很稳定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双手都是虚的!这种状态叫做双沉而不是双重!解释清楚了双重就可以解释清楚摔法:摔法就是想尽办法让对手双重,同时避免自己双重:)
日期:2010-04-15 11:53:06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自己,无论要高还是要低都要出于对手的意料;二是说擒拿(太极八法中的採法,上下劲),如果向上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上不去的高度,向下拿对手一定要到他下不去的高度,这样才能拿住他!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说得是进退一定要果断!
日期:2010-04-15 11:58:16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这说的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这才是入了道!太极拳练到最后就是无招: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中玄!这不是胡说,而是有科学道理的!通常我们判断对手的招法用的是眼睛,但这不可靠!再上一个层次是用身体的感觉:第一层是骨感,这一层主要是用来反擒拿的,筋骨被拿到就可以自动反击而不需要考虑;第二层是皮感:对方的拳脚一贴到皮肉就会自然躲闪,不需要用眼睛去判断;第三层是毫感:这是最高境界!通过毫毛来感知对手的招数,对手还没有碰到我,就可以用本能将对手打败!
日期:2010-04-15 12:06:59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斯技指的就是武术,虽然招术有区别,但大部分都是有力打无力,手快的打手慢的,这都是自然规律啊!并不是学武术才能做到的。但是一个老头打一群年轻人(历史有据可查,我就不举例了),显然不是靠力量和速度能做到的:)
日期:2010-04-15 12:11:50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后面的道理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理解起来就不难了:)需要强调的只有两点:
一是双重:除了上面说的双重,还有一个形意双重。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你比如说擒拿,后手拿住对手的腕关节,前手拿住对手的肘关节。如果你用力地去拿肘(或者拿腕),用我讲的反擒拿很容易破解:)这就是形意双重!如果说你外表给人的感觉是前手用力地拿对手的肘,而实际上是后手用力拿对手的腕,对手就会搞不清那个关节受力更大,就不容易反拿:(如果再高明一些,可以用劲路拿住对手的肩或者干脆捏住对手胳膊上的穴位,那就更难办了:(看见没有:这才是中国功夫的精髓!
日期:2010-04-15 12:15:58
二是舍己从人,这是太极拳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我前面说的顺着劲走:)但是舍己从人是要有一个限度的,后人总结了一下:我守我疆,莫要失界!一失界魂飞魄散!那么界在哪呢?界就是双重,双重了就失界了,没双重就没失界!为什么呢?因为双重了就会被人摔倒,一旦摔倒了补上去的那一拳或一脚是非常重的!因为训练有素的人在摔法后面一定有拳或脚的招术,什么落地金交剪、兔子蹬鹰很有可能都来不及!
日期:2010-04-15 12:24:36
不要想着一开始就琢磨太极拳的招式用法。会误入歧途的。
应是多练套路,体会身体的松柔,体会力的感觉,敏感度。时间长了,才能对力的体会有深刻认识了,再练推手,体验力与力之间的交汇与应用。再之后,才会自然而然地打人了,就是传说中的无招胜有招。你去看看历史上的厉害的太极人物,早年都是一天练几十趟拳的,而不是一天打几十遍沙袋的。
多看历史人物的故事,琢磨故事背后的秘密。
你说的很有道理:)一般教拳、学拳都是这样的!不过本人在练拳时一定要知道这一招是怎么用的,这样练起来兴致比较高:)见仁见智吧,愿意与你探讨^_^
日期:2010-04-15 12:29:31
要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最好的方法是引刀自宫,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太极拳经其实就是来自葵花宝典,
不过因为当年任我行毁书和岳不群的突然辞世,
造成葵花宝典几乎全部失传,
现在的太极拳拳理,估计部分来自西湖梅庄的地牢。
因为此经的作者是一个瞎子而且处于斗室中行动不便,
所以此功的习练方法缓慢、柔和而圆转,追求意在先,也是因为目
不能视物的原因。
后世的练习者不明其理,没有参透必先自宫这个练习神功的先决条
件,只是照着架势邯郸学步,所以成了现在这个类似保健操一样的
东西。可叹!!!
你是个高人^_^
日期:2010-04-15 13:44:20
我从老师那里学了拳没花一分钱,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法传有缘人吧:)我现在发帖讲拳也算是法传有缘人吧:)
日期:2010-04-15 14:29:03
没学拳之前,王八拳也是我的最爱:)与人打架也一直用她!战绩也还可以:)那时候打架凭的就是气势!
日期:2010-04-15 15:18:37
楼上的好像有些激动:)其实也没什么,男子一百米华人现在不也是进不去决赛?你说的问题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武术不行,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体质与国外有差距,或者是这项体育开展得不好!我们能从东亚病夫到奥运金牌第一就能充分说明问题:)再说了你不相信我说的,也不能代表别人也不信:)
日期:2010-04-15 16:25:04
呵呵,气大伤身,病都是从气上得的:)其实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所有的格斗技巧都是好用的,什么拳都有练得好的,也都有练不好的:)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只是想大家了解一下太极,我在帖子里没贬低过别的门派:)你喜欢泰拳很好,去学就是了:)如果你是泰拳高手,也可以发个帖子教教大家:)
日期:2010-04-15 17:04:17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