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秘术数点滴谈》
第7节作者:
鼎翁123 那大家又说了,为什么太平时期并不见信阳出什么人才呢?那我也要反问一句:你现在还通过公鸡打鸣而早起吗?太平时期有各种各样的报时工具,根本用不着鸡公啊!再说,太平时期,我们养尊处优,也用不着起那么早啊!所以,这一地区的领袖人物一般出生在天下大难时期,群龙无首时期,开国时期。大家想一想明代的大文学家何景明,开国时期的信阳的将军县,就可以深刻地领悟这一点。
偏言不偏。说了这么多,并不偏题。干龙发脉久远,其力巨大,一旦结果,就是全国性的人物。信阳鸡公山不过是个例证而已。因此,你家居住在一个小小的支脉上,是枝龙中的枝龙,就好比是瓜藤蔓上的一只歪嘴缩巴的黄瓜而已,哪会有什么大地气可言,可是你不懂,地理先生鼓动一张如簧巧舌,说什么龙头龙身,锦袍玉带,葬下保你家世代富贵高官厚爵,将你哄得云里雾里,恨不得将全部的家产都送与他。所以古人云:十年寻地,一朝得穴。要寻大地,必须登山证水,探源溯脉,理清枝干关系。
日期:2010-4-25 23:56:00
西边有风:你找的地理师傅是很高明的。
《疑龙经 》 中 卷
杨益 筠松撰
虽然已识枝中干,长作京师短作县。枝中有干干有枝,心里能明口能辨。
只恐寻龙到此穷,两水夹来风荡散。也有军州并大邑,直到水穷山绝岸。
也有城隍一都会,深在山原隈僻畔。今日君寻到水穷,沙砾坦然缠护窜。
右寻无穴左无形,无穴无形却寻转。寻转分枝上觅穴,惟见纵横枝叶乱。
也识剥换也识缠,也识护托也识断。只是狐疑难捉穴,穴若假时无正案。
到此之时心生疑,若遇高明能剖判。为君决破此疑心,枝干乱时分背面。
假如两水夹龙来,便看外缠那处回。护缠亦自有大小,大小随龙长短来。
龙长护缠亦长远,龙短护缠亦近挨。大抵缠山必曲转,莫把明堂向外裁。
曲转之形必是面,背抵缠山缠水隈。缠山缠水回抱处,只恐朝面塞不开。
寻得缠护分明了,更看落头寻要诀。缠山缠水如扆屏,向前宽阔看多少。
缠山缠水似案山,只恐明堂狭不宽。山回水抱虽似面,浪打风吹崖壁寒。
请君来此看背面,水割石岩龙脊转。若是面时宽且平,若是背时多陡岸。
面是平坦中立局,局内必定朝水缓。萦纡环抱入怀来,不似背面风荡散。
君如识得背面时,枝干分明自可知。宽平大曲处寻穴,此为大地断无疑。
详看朝迎在何处,中有横过水城聚。背后缠水与山回,会合前朝水相随。
后缠抱来结水口,前头生脚来相凑。两山两水作一关,更看罗星识先后。
罗星亦自有首尾,首逆上流尾拖水。如此寻穴与寻龙,不落空亡与失踪。
称平上下左右手,的有真龙在此中。忽然数山皆逼水,水夹数山来相从。
君如看到护送山,上坡下坡事一同。初疑上坡是真穴,看来下坡也藏风。
二疑更看上下转,山水转抱是真龙。夹龙身上亦有穴,此处龙是双雌雄。
虽有两穴分贵贱,分高分下更分中。也有真形无朝水,只看案山与近侍。
朝水案外暗循环,此穴也分中下地。只有案山逆水转,不爱顺流随水势。
顺流随水案无力,此处名为破城池。若是逆水作案山,关得内垣无走气。
也有真形无朝山,只要诸水聚其间。汪洋万顷明堂外,内局周围如抱环。
钩钳健闭不漏泄,内气无容外气残。外阳朝海拱辰入,内气端然龙虎安。
枝干之龙识背面,位极人臣世袭官。纵饶已能分背面,面是宽平背崖岸。
假如两水夹龙来,屈曲翻身势大转。一回顿伏一翻身,一回转换一跌断。
两边皆有山水朝,两边皆有水抱岸。两边皆有穴形真,两边皆有山水案。
两边朝迎皆可观,两边明堂皆入选。两边缠护一般来,两边下手皆回转。
此山背面未易分,心下狐疑又难辨。不应两边皆立穴,大小岂容无贵贱。
只缘花穴使人疑,更看护身脚多辨。莫来此处认真龙,两水夹龙龙必转。
逆转之龙有鬼山,鬼山拖脚背后环。识得背面更识鬼,识鬼之外更识官。
官鬼已向前篇说,更就此中重分别。大凡干龙行尽处,外山隔水来相顾。
干龙若是有鬼山,回转向前宽处安。凡山大曲水大转,必有王侯居此间。
也有干龙夹两水,更不回头直为地。只是两护必不同,定有护关交结秘。
干龙行尽若无鬼,须看众水聚何处。众水聚处是明堂,左右交牙锁真气。
如此明堂方是真,锁结交牙诚可贵。
问君疑龙何处难,两水之中必有山。两山之中必有水,山水相夹是机缘。
假如十条山同聚,必有十水聚一处。其间一水是出门,九山同来作门户。
东上看西西山好,西上看东东山妙。南冈望见北上山,山奇水秀疑其间。
北冈望见南山水,矗矗尖圆秀且丽。君如遇见此局时,两水夹来何处是。
与君更为细辨别,先分贵贱星罗列。更须参究龙短长,又看顿伏星善良。
尊星不肯为朝见,从龙虽来桡棹藏。贵龙重重出入帐,贱龙无帐空雄强。
十山九水虽同聚,贵龙居中必异常。问君如何分贵贱,真龙不肯为朝见。
凡有星峰去作朝,此龙骨里福潜消。比如吏兵与臣仆,终朝跪起庭前伏。
那有精神自立身,时师浪说同关局。朝山护从岂无穴,轻重多与贵龙别。
龙无贵贱只论长,缠龙远出前更强。若从论长不论贵,缠龙有穴反为良。
只恐寻龙易厌斁,虽有眼力无脚力。若不穷源论祖宗,也寻顿伏认真踪。
古人寻龙寻顿伏,盖缘顿伏生尖曲。曲转之余必生枝,枝山定为小关局。
比如人行适千里,岂无解鞍并顿宿。顿宿之所虽未住,亦有从行并部曲。
顿伏移换并退卸,却看山面何方下。移换却须寻回山,山回却有迎送还。
迎送相从识龙面,龙身背上是缠山。缠山转来龙抱体,此中寻穴又何难。
古人建都与建邑,先寻顿伏认龙蛰。升虚望楚与陟巘,此是寻顿与山面。
降观于桑与降原,此是寻伏下平田。相其阴阳揆于日,南北东西向无失。
乃陟南冈景与京,此是望穴识龙形。逝彼百泉观水去,瞻彼隰原观水聚。
或陟南冈与隰原,是寻顿伏非苟然。古人卜宅贵详审,经旨分明与后传。
中卷讲识穴。识穴又难。古人又有“三年寻龙,十年识穴”之说。大家知道了龙,何以识穴呢?一条龙脉少说也有数里之遥,多则绵延千里。千里不消说了,单说这数里之遥,何处是穴呢?总不能处处皆穴吧!这就好比瓜蔓,一条藤上可能会开花无数,但只能结若干个瓜,最终会长成的只有一个或两个瓜。那为什么瓜结在这个地方而不结在那个地方呢?必是这个地方光水肥情等各个条件都满足了结果的条件。龙蜿蜒行来,必要结果,结在哪个地方呢?前低后高,左右有护。这就是结穴的最基本的条件。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有几户人家会住在山尖上?住在山尖上的不是出家人就是隐士孤独之人,正常人是不会住在这里的。为什么?风水无情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