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你们看,这些巫师就长成这个样子。”风一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古旧的羊皮,递给吴教授,沈沅与罗三探头过去看,只见在羊皮上绘制着一个人像,那人果然和洞穴壁顶的岩画上的人一样,双目突出,颧骨高耸,双肩也高耸,脸型线条分明。果然是戈基人!
吴教授于是把戈基人的情况给风一说了一遍,风一听完之后没有再开口,只是默默地开着车。
“风老哥呀,”吴教授似乎想到了什么,冲风一喊道,但是却突然停了下来,望着风一道:“你姓风?”
“屁话。我叫风一,不姓风,难道姓一?”
“嘿嘿,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脑袋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吴教授尴尬地笑着道,“风老哥,你们一直都姓风吗?”
一听这个问题,罗三以为风一会更加冒火,但是风一的反映却出乎他的意料,只见风一严肃地说:“邛都人本来是没有姓的,后来跟随族中巫师,全部都姓了风……”
“你是说那些巫师都姓风?”
“没错,都姓风。”
“靠!小三子,看来你也许是对的。”吴教授不由得揺头。却把罗三、沈沅与风一弄得一头雾水。
“什么意思?”罗三问道。
吴教授掏出了一包烟给罗三与风一各散了一根,自己点起一根,吸了一口,才开口道:“女娲氏相传就是一个姓风的部落的部落首领。邛都族的这些巫师全部姓风,所以还真的说不定是女娲族的人,或者是女娲部落的从属部落。只是想不通女娲部落何以会迁到四川来……”
“等等。让我想一想。”罗三打断了吴教授的话,理了理思路道,“也就是说,邛都族的巫师是女娲族人,他们从中原迁到了四川,助邛都人扩大了势力。同时,这些巫师又是羌人史书中所记载的戈基人,创造了三星堆文明的三星堆人,传说中的古蜀第一代先王蚕丛氏?”
“对。”吴教授点了点头道,“单纯的从推测的角度来看,这是没问题的。不过要有实证的话,可能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明。啊,对了。”吴教授突然兴奋地大叫了一声,倒把罗三等人吓了一跳。
“别一惊一乍的。影响我开车。”风一不满道。
“好的,好的。”吴教授连忙赔笑道,“我只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了。小三子,小丫头,还记得南清衣说过的金铂上的文字吗?”吴教授说着背起了金铂上的文字来:“‘国之西南,白民居之,……,其西数万里,黑水之东,十风之南,山载天宇、土生渎源。此九州之源。盟!永守此物。’当是南清衣说他曾祖父对这个十风之南一直不解,现在看来,这个十风指的就是姓风的十个部落,十风之南指的是九州之源,是在十个姓风部落的居住地的南面。只是九州之源现在看来就是海眼,海眼明明是在目前的成都城区,而十风应该是在海眼的西南,就算是最早的蚕丛氏的故地,也是在成都的西北边,怎么会说九州之源是在十风之南呢?”
“如果……”罗三小心翼翼地道,“如果十风指的是三星堆呢。”
日期:2010-4-26 16:22:00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小三子,你不笨嘛。”
“嘿嘿……”罗三无语地笑道。
“问题是这一切与海眼有什么关系?”沈沅在一旁冷然道,“我们并不是来考古的,我们的目的是寻找到保护海眼的方法。”
“呃,也对哈。”吴教授讪讪地对风一道,“风老哥,这海眼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呀。”
“我也不知道。”风一干脆地回答道。
“我日你先人,那些巫师不是让你们族人等我们鳖灵族的人到来吗?你不知道海眼的秘密,那你们等我们干什么。”
“成都的少城是不是不存在了?”风一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少城?”吴教授被风一这个问题问得愣了一下,迅速反应过来道,“少城还在,城墙倒是早就没有。”
“那就对了,既然少城不存在了,就该是你们来找我的时候了。”
“等等,你能不能把话说清楚一点。”吴教授突然发现自己听不懂风一的话了。
风一还是没有直接给吴教授答案,而是反问道:“你们知道张仪筑城的传说吗。”
“当然知道。”这种历史问题自然难不倒吴教授,他立即回答道,“史书记载,秦人于公元前316人灭了蜀国之后,为防止蜀人反抗,因此于公元前311年派张仪到成都修筑成都城。从现在的记载来看,我们并不知道此前开明王朝的时候,成都是否有北方城市那样的城池,只是知道张仪筑城的时候,每次刚刚才筑起一部分,城墙就垮了。反复这样,张仪最后也无可奈何。正在此时,一只巨大的乌龟从河中爬了出来,绕着成都爬行了一圈,才回到河里头去。当时的人都很迷信,更何况碰上了城墙屡筑屡垮的事情,因此就认为这应该是一件异事,或者是神想暗示他们什么。于是张仪就去请教了巫师,巫师告诉他,要想在成都筑起城墙,必须沿着乌龟爬行的痕迹筑城方可,否则城墙永远筑不成。于是张仪就沿着爬行的痕迹筑起了一座城墙。因为这个原因,成都又被称为龟城或龟化城。”
“没错,你知道那名巫师是谁吗?”
“谁?你们邛都族的巫师?”
“没错。”风一点了点头道,“据说这是因为在张仪筑城之际,成都的十根石柱中的几根已经受损了,所以巫师们想出了这个办法来保护海眼,只要成都城墙存在,则海眼无虑。但一旦城墙毁坏,那么百年之内,海眼必然泛滥。为了确保成都城墙的存在,巫师还告诉张仪必须确保成都城址不易、城名不变。据说这一要求被张仪传达给了秦王,后来又作为宫中秘典被历代帝王所知,正因为这样,成都才得以自建城2300余年以来,城址不易,城名不更。”
“怪不得成都一直维持着两江环抱的城市格局不变呢,原来是这个原因。”吴教授说着突然惊慌道,“成都少城的城墙是在进入民国之后逐步拆除的,至今已有90余年了,即将到达百年之期。这么说来海眼泛滥,就会是最近要发生的事情。”
“没错。”风一点头道,“当年族中的巫师留下我的先祖在这里等候你们,但却并未说明海眼的更多秘密,只是交待,一旦你们来了,就带你们到叠溪去。”
“叠溪,那是在茂县了,我们不是去德格吗?”罗三不解地问。
“德格。那只是我刚才随便说说的罢了。在你没喝那碗水前,我不会告诉你我们真正要去哪里的。”
“叠溪!我早该想到这个地方了。”吴教授恍然大悟道。
“叠溪海子?”罗三与沈沅二人则同时想到了1933年8月25日那场大地震,还有S大内为修建教学楼而针对那块巨石而采取的一切动作。当时二人就怀疑,那场大地震与四教女厕中的那块巨石受到外力的冲击有关,现在一听风一要到叠溪去,更加映证了这个说法。
日期:2010-4-26 17:47:00
第十八章:蚕丛陵
叠溪位于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境内,岷江上游岷山脚下。叠溪城,为古代边防重镇。扼川西平原通松潘旱地及青海、甘肃交通要塞。历代为重兵把守。据《茂州志》记载;汉元点六年(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蚕陵县,唐初为冀州,明为叠溪千户所,清改为卫,民国隶茂县。而叠溪城为“贞观时筑,明洪武十一年御使大夫丁玉讨复故地,命指挥童胜复筑。高一丈,围三百几十丈,门四。成化间重修。”叠溪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贾云集颇为繁华。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伤亡人数近万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备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在大地震后,叠溪县城消失,出现了叠溪海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