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锅粥》
第58节

作者: 天际一孤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这个解释,刚正不阿、非黑即白的鲍叔牙一直都不以为然。现在,对这个三归之台的解释也是。
  古往今来,中国社会对妓女这个话题本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实在难为鲍叔牙天天郁闷,绞尽脑汁想答案了。大半个世纪之后,古希腊的政治改革家梭伦顿悟到“妓女”对社会的重要性,也在希腊开始了国家妓院的运营,最后被人民概括为“伟大的梭伦”。
  莫非妓女的合法化真的是普世价值观?
  闲话不说,且说这次三归之台的话题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就在工程完工后不久,忽然间消息传来——戎狄入寇,兵围王城。小白懒得自己动手,挥手下令,二把手管仲领兵出征!
  戎兵的攻势很猛,多亏周公召公率兵奋起抵抗,才未城破。幸好烽火一起,四方来救。先来的是秦国穆公和晋国惠公。戎狄一看这次诸侯跟当年对周幽王的待遇不同,还真听烽火的命令,也知诸侯会越来越多,于是放把火,跑了。
  戎狄撤军的时候,管仲率领的齐军还在行军路上。中途得报,赶紧快马通知齐侯。小白感叹,要致富先修路,信誓旦旦地说要尊王攘夷,可到了关键时候,跑着去都来不及。小白火气一上来,决定派人去戎主那责问,Nnd,为什么打我?

  戎主知道小白有追杀的传统,心中害怕。于是把责任全推到姬带身上,还派遣特使入齐,表示和平诚意,还甘当污点证人,指控幕后黑手便是——姬带。
  小白恍然大悟,让管仲把材料递给襄王。襄王念及手足之情,将姬带驱逐出境。姬带是个聪明人,他哪都不去,直接来到诸侯之主方伯齐国的临淄城下。门卫赶紧汇报。小白皱着眉头想门开还是不开。想着对方毕竟是天子的血亲,最后也只能屈服,开城纳了王弟,从此好吃好喝招待,收养在齐国。
  咱不是狗仔队,对姬带的死活好坏、绯闻八卦就不去深究了。就说周襄王因为管仲远有定位之功,近有服戎之劳,于是想给管仲提干,封他做齐国上卿,跟国家、高家一样。
  管仲婉言谢绝,再拜回国。
  是年冬天,临淄城呼天抢地——管子谢世!

日期:2009-2-2 11:31:20

  第三十回 姜小白最后的辉煌
  作者:天际孤鸿
  (5)-2
  贤相管仲去世之前,齐桓公亲往病床边探望。这已是齐桓公41年,即公元前645年。管仲为相41年,相伴小白左右,出谋划策、治国安邦,帮助领导首霸春秋、傲视诸侯。其中,“尊王攘夷”,功效卓著,免得中原沦落蛮夷的铁蹄之下,令孔夫子不禁叹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不过,管仲也有强调个人道德的孔子所看不上的,因为他最擅长的不是治心,而是治国。他在整个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上均有建树,在个人作风上却不是个省油的灯。比如设妓院、纵声色,再比如对小白的好色好玩几乎采取无作为的态度。用管仲当年面试的回答来讲,这些都不过是粗枝末节,不伤霸业大局。不过对孔子而言则一定是每日必须三省的罪过了。

  个人修养自然是十分重要。管仲也不是神人,他的所作所为也有需要批判的地方。不过,批判需要标准,而在本已混沌的,不知“良心”、“道德”值多少钱的现在,咱就不讨论也无法讨论这么深奥的哲学思想、人生价值观问题了。
  只说小白拉着管仲的手问道,要是相国一病不起,以后还有谁能辅佐自己?
  管仲感叹了一声,“惜哉乎,宁戚也!”
  小白一听几乎要哭出来,说道,宁戚已死,提之何益?难道除了宁戚之外,就没有托付得了的吗?鲍叔牙,如何?
  管仲摇摇头,表示自己这个拜把子大哥善恶分明,心眼太实,不懂妥协。识人一恶,终生不忘。这种性格混迹官场已然不易。岂能为相?

  小白无奈,想了想,那隰朋如何?
  管仲眼睛一亮,却马上萎靡。他说,隰朋倒是可以。做了这么久的外交工作,驾驭百官自然没有问题。再说知识丰富还不耻下问,最重要的是,工作态度好,手机24小时开机,就算休假也能随叫随到,居家不忘公也!只是可惜,年纪也不小了。怕难长久啊。
  姜小白又问,那易牙、竖貂、开方如何?
  没料管仲突然变得表情凝重,严肃地表示小白必须远离此三人。“人之所为,非名即利。”易牙烹子、竖貂自宫、开方弃国,此三人志不在小。如果您重用他们,霸业必崩,齐国必乱!
  小白心中一惊,平时也没见管老弟对这三人有这么大的意见呀。于是问道,原来怎么不提醒寡人要远离此三人?

  管仲叹口气,说,您是君,我是臣。君之欲望如水,臣之职责如堤。本来你想泡妞就泡妞,你想听奉承就听奉承。只要不出格,便可顺意而为。不过,现在人将死,堤将溃,如果主公亲近小人,任其泛滥,后果自然不可设想啊。
  小白默然。
  隰朋将有望继任相国的消息传到群臣耳中,百官窃窃私语。易牙特意跑去找鲍叔牙,装出一副抱打不平的语气说,都说管鲍之交,结果管仲没让鲍叔牙接班,实在不讲义气。
  哪知,鲍叔牙却无所谓地笑笑,表示,知我者,管仲也。我平生最恨小人。要是我当相国,难道还会有你们的好日子吗?
  易牙自讨没趣地走了。

  第二天晚上,管仲便撒手人间。齐桓公痛哭自己失了臂膀之余,命人厚葬之,由高家当家的高虎亲自负责。管仲子孙封为大夫,接手采邑。易牙见状,跑去找大夫伯氏。因为管仲曾经因那次诸夏伐楚,与屈完谈判有功,故而小白夺取伯氏的采邑骈邑(山东省临朐)的三百户,转赠给了管仲。伯氏失去了作为生活财源的采邑之后,生活质量陡然下降。易牙看在心中,就趁现在管仲去世,赶紧怂恿伯氏去跟小白商量,要回骈邑。只要伯氏开头,自己一定附言支持。

  没料,伯氏回答说自己当初被夺去采邑,都是因为没甚功劳。而管相国为国为民,劳苦功高。现在尸骨未寒,功劳尚在,自己怎么好意思跟老大开口要地?!夺邑之事,没齿无怨!
  易牙再次自讨没趣。总是试图挑战管仲权威的易牙不禁感叹,“仲虽身死,伯氏犹服。吾侪真小人矣!”

日期:2009-1-3 12:54:17

  第三十回 姜小白最后的辉煌
  作者:天际孤鸿
  (5)-3
  最后,关于管仲的厚葬,这里有两个问题有点意思。
  第一,齐桓公曾经跟管仲抱怨,现在经济发展了,葬礼越来越铺张。好布料都做了寿衣,好木材都做了棺椁,奋斗一辈子生前置不下一间房子,死时买不起一寸墓地。管仲献策,以后齐国不准在葬礼上乱花钱,否则“戮尸”!此后,齐民殡葬的浪费之风骤减。不过现在看来,这个禁令显然不能影响领导层比如相国的祭奠仪式和墓葬水平。

  管仲最后被葬在了临淄的南牛山北麓。现建有管仲纪念馆。
  第二,人们常说,自古以来,但凡中国的每个有建树的改革家,因为涉及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大多没有好下场。不过,管仲却善终厚葬,光耀门楣。除了他顺应时代潮流之外,主要原因在于他遇上了一个难得的好领导。哪怕这个领导好田猎、好美色、好大喜功,但就是关键时刻用人不疑、41年如一日鼎力支持。
  专制集权的人治社会中,领导才是第一要义。所以贤主之下,方有良臣。这也就是后辈读书人总是怀念春秋乱世的原因,因为相比太平世界的一元化统治,他们有难得的选择领导的权力。这种权力现在的白话俗称为“炒老板的鱿鱼”。
  不过可惜的是,反过来说,不贤之主,或者说贤主变得不贤时,便又危险了!
  隰朋升任相国才一个月就病逝。齐桓公手下无人可用,无奈之余,只好请鲍叔牙出山。鲍叔牙开出条件,要老大遣散三个人,不然绝对不当相国。不用说,这三人便是易牙、竖刁、开方。

  齐桓公点点头,你说怎样就怎样的吧。来上班就行。
  又过了一年,到了齐桓公42年的时候,小白在鲍叔牙的辅政之下,过得还算滋润。一日,边吏发来消息,说晋国流亡公子重耳一行已经到了齐界。小白知道重耳有些名望,于是遣使从郊外接重耳入齐都,并设下酒宴,好生款待,一同畅饮。席间,小白看重耳一行都是男子,笑着问道,莫非没带家眷?
  重耳不好意思地回答,流亡之人,安能有家?
  小白大笑,自豪地说,“寡人独处一宵,如度一年!男人身边怎能没有女人?!”
  重耳看着白发苍苍的齐桓公,知那时小白已经72岁,御女之术还如此纯熟,心中着实佩服。不禁叹息道,是啊是啊。想来自己那次在火车上看黄书竟然被罚款,在家看AV还被拘留了。现在倒好,连饭岛爱都死了。

  小白酣然大笑,让重耳不要心灰意冷,一切都由他安排,并马上择宗室中适龄之女嫁于重耳。
  重耳大喜,遂留在齐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