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客月下桂林板路合集》
第3节

作者: 散客月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们,你们这些败家子啊……”阳伯伯欲哭无泪。“你们知道吗,那些小木条是肉桂木刨出来的,桂林不产肉桂树,这木头只有台湾才有,早年唐景菘出任台湾巡抚,我的太爷爷是他的跟班,甲午年间,唐大人抗日失败逃回桂林,大家都争着带金银财宝回来,太爷爷却扛回两的捆肉桂树干,本来想直接做香料卖米粉的,但这东西太金贵,舍不得一下子用完,又怕同行眼红来偷盗,就把树干刨成薄片拼出这么一间小厨房。本来只是想用一点取一点,不料日常月久,发现这肉桂板有一个奇妙的作用……

  “咱家的卤水香料长期存放在这厨房里,被这肉桂板吸纳了气色,再吐出多种香料气与肉桂混合的味道,咱家才熬得出多味无色的白卤水啊。”
  小两口一下傻眼了,郝克林安慰丈人说,“现在交通发达了,去台湾买些肉桂板回来也不是难事。”
  “说得轻巧,没有几百年时间吸纳香料气色,新肉桂木板有个屁用。”(散客月下2007.2.8海南博鳌)
  日期:2010-7-29 16:37:00
  六、石怪

  桂林市区正中心,是一座完整的明代古王城,巨大方块青石砌成的墙,青石板的路面,像山洞一样阴森森的城门,城门洞顶,一年四季都滴滴答答往下滴水珠子。外婆说,城里出过皇帝,也死过很多人,那水珠是阴魂的眼泪。
  我小时候,外婆住在太和里,奶奶住在十字街。从奶奶到外婆家,王城是必经之路,从东华门进西华门出,蹦蹦跳跳十几分钟就够了。
  白天可以好好走路,晚上一定要蹦蹦跳跳。
  因为王城里有太多阴魂,它们都躲在青石板路的缝隙里,专抓小孩子,可千万不能踩着石板线,要不然,鬼会伸出手来把你拉到地底下陪它们的小孩玩耍。
  所以,豆子鬼夜过王城,都不敢踩到石板线。
  女孩子还好,大步点,一下一下往前跨就好了,男把爷②跨不得,因为石缝鬼会伸手出来摘掉你的小弟弟。
  所以,男把爷得双脚并拢,嘿咻嘿咻,一下一下跳着走。
  我八岁那年暑假,踩到过一回石板线。那天晚上八点多——那时候晚上八点多可是很晚很晚了,那晚上,我与十字街的小伙伴闹不和,想换一群伙伴耍,便跟奶奶说,家太热,外婆家靠伏波山近,我想去太和里找小伙伴进还珠洞歇凉。

  刚进西华门,我就有点后悔了,那时候城里没装路灯,天上不挂月亮,青石板路靠一点微弱的光照亮,光来自古城中段的师范学院大门口,昏昏黄黄,鬼火一样。
  整座城里,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影。
  想到转回十字街将会很没趣,我把心一横,双脚一并,开始跳。
  “嘿咻嘿咻……”
  刚跳不到一百块石板,脚下打滑,结结实实地摔了个大马趴,两个膝盖和手肘子都火辣辣的疼。

  我狼狈不堪地爬起来,往膝下一看,糟糕,挨老乱了!,我竟然一气压住了两条线。
  就在这时,地面石板突然隆起,一个庞然大物从石缝里跳出来,那家伙脸大如脚盆,头发乱蓬蓬,眼睛瞪得有口盅哪么大。
  当它跃起身体时,刚好与我打了个脸对脸的照面,我吓得“啊呀呀……”尖叫起来,估计当时我的嘴巴已经张得和城门洞一样大了。
  那家伙嘴巴张得更大,吼声更响,“嗷嗷呜……”
  我正想转身奔逃,不料它转身的速度比我更快,青石板路太滑,跑太快一定要倒霉的,果然,它刚窜出没几步,便摔了个大马趴,脑袋撞在石板上,发出一声清脆的撞击声,像是一块石头撞到了另一块石头。
  再然后,那怪物连滚带爬,撒开四条腿,消失在黑暗中。

  我傻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越来这个大怪物被我吓跑了。
  仔细想想,好像我在哪儿见过这家伙。
  我低头看看地面,在它摔跟斗的地方找到一块石头。
  拳头大小的石头呈三角形,一面很光滑,一面凹进去一道槽,像是一个什么野兽的耳朵尖尖,新断裂茬口散发出淡淡的石头味道。
  哎呀,我想起来了,那怪物不就是靖江王府门前那头石狮子吗?

  我也顾不得什么踩线不踩线了,撒腿就往师范学院大门奔去。
  师院大门就是过去的王府二门。
  一左一右,两头石狮子伫立在夜色中,我仔细查看了很久,终于发现,左边那头雄狮的右耳朵断了尖尖。
  我将刚才捡到的石耳尖安上去一比划,茬口完全对接。
  猛然间想起外婆说过的一句话:“你怕鬼,鬼更怕你。”

  三十多年过去了,古王城依然耸立在桂林城中,只是青石板路已经换成了水泥路。
  我现在还保留着那石狮子的耳朵尖。(2007年6月21日 上海)
  日期:2010-7-29 16:39:00
  七、桂花甜酒
   1、 陶缸声响

  离开桂林古城后,漓江缓缓南行,一路水稳波平,任凭两岸群峰变着花样摆出各种诱惑姿态,江水始终波澜不惊,直到见到九马画山。
  画山如碑,天使神工在山崖上雕琢出九匹骏马的雄姿,远远望见马儿的影子,漓江水便加速了流程,一路狂奔,涌向山崖,浪涛在崖底撞得粉碎。碰了壁的江水悻悻掉头向西,于是,漓江在这里拐了一个U字型大弯。
  江水流淌到湾顶,汇聚成潭,兴坪码头在潭边,深潭水凉,登船的人多半要喝一碗甜酒驱驱寒气,在码头上卖甜酒汤圆的食摊很多,生意好得很。
  甜酒,北方人叫“醪糟”,是一种糯米酿造的甜味饮料,有酒香无酒劲,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夏天喝一碗生甜酒,周身凉爽,脚心却是暖的,泛舟江面不怕寒暑攻心;冬天用炭火烧滚了,再加四颗汤圆,喝足吃饱,不穿棉衣也敢行走江湖。
  汤圆用桂花糖做馅,兴坪甜酒便多了个雅号——“桂花甜酒”。
  兴坪镇人口不多,但不缺食客,旧时多的是南来北往的商船,当下有的是五湖四海的旅游者。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小店从码头一直延伸到镇中央,甜酒食档夹在各式杂八古董中间,玉雕石刻也沾上了浓香。
  有买卖就有竞争,兴坪镇醸甜酒的作坊小摊三十多家,家家都挂着“桂花甜酒”的招牌。
  实际上,甜酒是没有桂花香的,桂花味都在汤圆里。也有人试过往甜酒里加桂花,不料桂花瓣儿一遇到酒味便发苦,香气也没有了,也有人在酒曲里掺了桂花汁,醸出的甜酒依然发苦。

  “桂花甜酒,赵家斗斗。”
  不是没有带桂花香味的甜酒,不过只能在赵家的甜酒斗斗里才喝得到。
  “斗斗”是当地土话,泛指一切陶器,水缸、粮罐、酸坛、菜盆、瓦钵……
  赵家斗斗是一只不大不小的陶土缸,也就是能装个五十斤大米的容量,绿釉缸面,翠绿中泛墨绿,仔细看时,釉面上布满细细密密的龟裂纹,蛛网般网住了无数岁月痕迹——褐、灰、黑色交织的纹理,被亮闪闪的绿釉一映一照,便呈出了隐隐约约的墨绿色。
  土窑不讲究花俏,这地方陶器都是一色的褐色釉面,唯有赵家斗斗最扯眼。

  不光色泽扯眼,声音也悦耳,用手一敲铛铛铛响,声音赛过铜锣。
  日期:2010-7-29 16:40:00
  2、桂香飘街
  赵家在老街上,老街户户有店面,赵家没店面,时装店与理发铺中间一道口子,卵石铺出一条小道,走五米就是赵家,一扇木门,门环只剩半拉。
  每天晌午,也没准点,赵老大双手搂定绿釉缸,穿过小巷往门口走,走到理发铺门口,剃头老杨早给他预备好一张小方桌,绿釉缸往桌子上一放,发出实笃笃一声闷响。

  这斗斗里面装的便是赵家的桂花甜酒了,连缸水米少说也有白八十斤,赵老大搂着走着,脸不红气不喘。
  赵老大是独子,老二小时候在漓江摸鱼溺水死了,他父亲是县里航运公司职员,有一年发洪水,为抢救国家财产落水光荣牺牲,那年赵老大才十八岁,本来按政策老大可以顶替父亲的公职,可赵妈死活不同意儿子再吃水上饭,说是龙王爷克赵家。
  后来赵老大包了南边山种柚子、桂花、黄皮果,一山果园一山金,日子过得也满油水,成家后生了两个崽,大的是男娃崽小的是女娃崽。五十岁那年,老娘一病不起,撒手归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