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客月下桂林板路合集》
第9节

作者: 散客月下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我是空军的。”他的眼睛明亮清澈,看得我有些不好意思。那时候我刚满二十二岁,还没交过男朋友呢。

  空军高炮学院距离我们厂也不远,我没再说什么,转身回办公室了。既然那么严厉的看门大爷都肯放他进来,我又能说什么呢。
  我回去继续睡午觉,眼前一直浮现着他那张英俊苍白的脸。
  下班出厂门时,我问看门大爷:“中午来的那个空军教官是你认识的吗?”
  “啥?啥教官?”大爷奇怪地反问道:“一整天都没人进门啊,丫头,你糊涂了吧。”
  进大门一条宽敞的斜坡直线通向花圃,花圃前有人没人,门卫一目了然。
  我把中午的事情告诉大爷,他哈哈大笑:
  “你啊,不是午休睡傻了就是白日见鬼了……说起来你可别害怕,咱这厂区可是建在乱坟堆上的哦。”

  对啊,那青年说他是住在这里的,好久没晒太阳了……我吓得冒出一身冷汗。
  大爷见我害怕的样子,笑着说:“没事拉,即使有鬼,也不敢大白天出来晒太阳啊,好了,快回家吧。”
  那以后,一想到这件事我都还略微有些心慌,令我心慌的却未必是白日见鬼,而是小伙子那双明亮的眼睛和英俊的面孔。
  二十年过去了,我一直还记得那张脸。
  一天,我带孩子参观《桂林抗战纪念图片展》,在一个空军烈士照片前,我又看到了那双明亮的眼睛和英俊的面孔——墙上的烈士遗照,正是我二十年前见到的那个神秘青年。

  文字说明写道:马毓鑫烈士(1909—1938),桂林人,回族。广西航空学校1933年第一期飞行班毕业。1938年对日空战中,壮烈殉国,被安葬在猴子山南铜鼓岭回族坟场。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马毓鑫为革命烈士。
  原来世界上真有“死亦为鬼雄”这回事。
  血性男儿,英魂不怕见阳光。(散客月下2007-8-24 西安)
  仅以此文敬献给包括马玉鑫烈士在内的所有广西空军抗日先烈
  日期:2010-7-30 15:28:00
  十四、正午的猫
  1、古镇懒猫

  万寿桥这一段江面宽阔,江中的沙洲上还住有水上人家,白鹭不时掠过水牛头顶,消失在对岸螺蛳山山脚下水草中。
  我来到这个名为“大圩”的古镇已经第四天了,每天坐在桥头小茶馆里看漓江。
  大圩是古代桂林“四大圩镇”之一。至今仍保留着青石板老街,街道两边齐刷刷的低矮木板老房子,开满丧葬用品店、草医药店和一些在城市里早已消失的手工作坊。
  还有一些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开着十几间工艺美术店,利用建筑物的历史沧桑,向游客贩卖假古董。
  古镇、老街、老人……这些充满旧情调一向是我所热衷的的事物,不过这次我所看见最有特色的老东西是一只老猫。
  第一次走进茶馆,正是中午时分,那只猫正趴柜台上睡觉,大约是茶馆掌柜的宠物吧,老猫听见我走进店里的脚步声,立即抬头扫了我一眼,然后又倒头睡去。
  那只猫儿长得很有特点,浑身毛色漆黑,四只爪儿雪白。
  我还注意到,这猫的眼睛更有特点。
  猫眼的特点是诡秘,但这只老猫的目光很不一样,似乎充满警觉,又像是含着某种期待……总之,这眼神不像猫儿,更像是一条狗的目光。

  不过,似狗的眼神只有一瞬间,很快,老猫又恢复了懒洋洋地酣睡状态。
  我连续在茶馆坐了四天,我注意到,那只猫总是在正午十二点准时出现在店堂,跳到老板身边案几上开始昏睡,两个钟头之后——两点钟准时离开,不知所踪。
  茶馆里茶客进进出出,都不会惊动它的酣睡——除非,进来的是陌生人。
  很明显,店内茶客大多是镇上老人,偶尔会有些游客进来歇歇脚,只有这时,猫儿才会抬眼看人。
  我大为好奇,那天,猫儿走后,我过去询问老掌柜:
  “伯伯,这只猫儿是你养的吗?几岁了?”

  “你问这只猫啊?不是我养的,每人知道它从哪儿来的,但它这样每天定时来我这茶馆柜台睡觉,已经快十五年了……”
  长寿啊,我咂舌赞道,据我所知,猫儿十岁以上就进入了老年期,大多数猫十四岁左右就夭折了,只有少数猫能养到十五岁以上。
  “我觉得,这猫儿似乎在等待什么人……你说是吧?”我问道。
  “嗯,后生家,还真让你说着了,咱镇上人都相信,这猫儿兴许是姑娘转世呢……”
  “哦,怎么回事?说来听听。”我给老掌柜递上一枝香烟。

  “十五年前,咱镇上来了一群干部,是市里派来搞科技扶贫的,干部里有一个小伙子,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很惹咱镇上的大姑娘小媳妇的眼,大家都管他叫秀才。
  “一天傍晚,城里来了个姑娘,在咱这茶馆和秀才见了面,两人嘀嘀咕咕说到天黑,然后秀才安排姑娘在镇上小旅馆住了下来。
  “第二天中午,那姑娘又来了,在茶馆里坐了一个时辰,八成是在等秀才吧,到两点钟时,听茶客们闲聊,才知道,那天上午,干部们都撤走了。
  日期:2010-7-30 15:29:00
  2、羊脂白玉
   “那姑娘慌了神,全镇上下到处找了个遍,最后当然是什么也找到,再以后,就不见那姑娘了。

  “几天后,听说漓江下游杨堤那边打捞起一个年轻姑娘的尸首,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姑娘。
  “听杨堤过来的老乡说,那女尸穿一身密密实实的黑衣裳,长袖衬衫配长裤,光着脚丫,人本来生得就白,经漓江氺一泡,手脚白得像棉花。
  “再后来,这只猫儿就出现在我这店里,没人知道它打来的,刚来是瘦瘦小小,一身黑毛湿漉漉的,四只爪儿雪白如爽,看得挺招人怜爱的。
  “开始我也想收养它来着,可是,喂它吃什么都不吃,只是每天定时爬我这里睡觉,不多不少,睡够一个时辰就走,谁也不知道它住在哪里。”
  听完老人的话,我惊异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那姑娘,长什么样子,你还记得不?”我意犹未尽。
  “很漂亮,口音不像桂林人……和先生你这口音有几分相似,对了她还拉下一件东西在茶馆桌子上呢。”
  “哦,是什么呢?给我看看好吗?”我恳求老人。
  老人从兜里掏出一块玉坠。
  这是个心型玉坠,自然成形,洁白无暇,如羊脂般滋润细腻。玉坠入手温润柔和,像是一件有生命的物体,握在手心只觉得一道气流倏地从手掌涌向胳膊,直抵心脏。

  我双手捧着玉坠,双眼逐渐湿润,并发出抽泣声。
  “后生家,你怎么了?”老者见我神色不对,关切地问道。
  “姐姐……”我强忍着不哭出声来。
  “这块玉坠,是我妈妈留给姐姐的,十五年前,我姐姐从杭州到桂林来找她一个大学同学,从此杳无音信……”
  “哦……”老人将信将疑,上下打量了我很久,缓缓说:
  “如果真是这样,这块玉坠你拿去吧。”

  “这可,这可太谢谢您老了……”我掏出五百元钱,强塞进老人手中。
  满怀喜悦,我踏上归程,一路把玩着玉坠,心中暗暗为自己的表演技巧得意洋洋。
  回到杭州,我找到文物专家尹教授,请他给玉坠做个鉴定。
  “你花多少钱买来的?”教授问。
  我心一惊,说:“五百。”

  “哈哈,不算太贵,仿制得很不错的玩意儿,放市场上也值个三五十元的……留着玩吧。”(散客月下2007-12-10 西安)
  日期:2010-7-30 15:30:00
  十五、正午鬼上身
  1、白日见鬼
  上个世纪末,桂林开始了两千二百年城建史上最大规模一次旧城改造工程,成片旧式民宅被拆除。
  拆除盐街“鬼屋”那天,发生了一件白日见鬼的怪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