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都是我的推测,也没有证据,朋友,假如你到桂林旅游,有缘进兴坪参观,请不要打听千岁庵,不要揭破这个秘密,不要打搅慈圆老人的修行吧。
默默的,在古庵前伫立片刻就好了。(散客月下2008-7-2)
日期:2010-8-1 16:31:00
二十六 信耶稣
古代桂林城山环水绕,大宋朝筑起的石城墙八百年不倒,沿两江四湖蜿蜒绵长,连峰接山,固守着一城黑瓦白墙。
岭南建筑多是平房,十字街一带的商铺也不过两层楼,均为砖木结构,飞檐画栋。光绪廿年以前,桂林人还没见过钢骨灰土的洋楼房。
甲午年,桂林城来了个洋和尚,先在水东门外船上传教,后来筹钱进城,在十字街小井巷口买下一块地,招募人手盖洋庙。
洋庙很古怪,不用石灰沙土,从广州运来灰不溜秋的红毛泥①,那红毛泥很稀罕,灰土状的粉末,和水后凝固成青砖般坚硬,用来砌墙固砖,山墙高过三城楼。
山墙②方位更怪异,不老老实实在东西两侧守屋,三角形墙头正对着大街,凭中开一扇大门,没有屋檐不撑斗拱,光溜溜一堵白墙麻直冲天。
顶尖上还安一个楠木拼凑的十字架,看得一城老百姓莫名其妙……莫非洋和尚晾衣服要爬那门高?也不怕跌死?
洋庙建好后,洋和尚出来一解释,大伙儿才勉强搞醒壳(弄明白)
那洋和尚自称神父,有个中文名字叫古约翰。
有人取笑道:“姓古就要在屋顶安个十字架?那姓曹姓蒋的不要在屋顶修一道栅栏啊?哈哈。”
“是啊,还好他没姓吴,要不大门开屋顶去了。”
古神父告诉大家,这幢房子不是庙,是教堂里面住着耶稣,一个救苦救难的神仙。
有大胆的进去看了一眼,便吓得面无人色。
那个叫耶稣的神仙被大铁钉钉在十字架上,血淋淋吓死人,还神仙呢,自己都小命难保。
古神父每天站在十字街头,不厌其烦劝人信教,忙了半个月没拉到一个人。
教堂对面是溢香园餐馆,逢年过节都扯出一条红布横幅,蓝布剪出大字缝在上面,内容多是些“进补水鱼汤,奉送三花酒”之类的广告词,招眼更招客。
七月花生上市,古神父买来两担花生,架大锅掺盐水八角煮熟了,香喷喷摆在耶稣像脚下,也请人给扯块红布条子在大门上方,文字很实在:“信耶稣得吃花生。”
路人闻到盐水花生味儿,拦不住口水从嘴角往外冒,斗着胆子往教堂里闯。
这洋和尚还真不骗人,听他念过经,他还真就请大家吃花生。
桂林人太实在,花生一分完,再没人进教堂。
古神父只好多买花生。
煮花生挺麻烦,再过一阵,黄皮果上市,比花生还便宜,大担子买来堆在教堂里,再把横幅上的字换成“信耶稣得吃黄皮果”。
横幅一拉出,第二天教堂挤满人。
总是靠送吃的诱人,终归不是办法,黄皮果分完后,古神父决心把利益点拔高,他请人剪出一行新字:“信耶稣得永生!”
横幅挂出去,第二天一开门,人群如潮水般涌进教堂。
不仅有城里人,很多乡下农民都赶来来,大家一进教堂便四处寻找,什么也没找着。便揪住神父问:“水牛呢?水牛在哪儿?”
“水牛?什么水牛?”
“你自己贴在门口上的字写的很清楚嘛……”
神父到门口一看,不由得叫苦。
本来是“信耶稣得永生”,想必是做手工的没给把字缝纫牢实,昨晚一场大风吹,“永”字没了头,“生”字瘸了脚,“得永生”变成了“得水牛……”
没等古神父解释清楚,愤怒的百姓便开始砸教堂,等官府派人来轰人时,教堂顶上已经开始冒烟。
也难怪,那一年大清北洋水师兵败黄海,老百姓一口气全撒在了洋人身上,就这样,广西第一座教堂,没树立到一年,便成了一堆砖泥灰。(散客月下 2008-12-24 北京)
① 红毛泥:水泥。
② 山墙:中国建筑东西两侧墙体,因尖顶如山,故称山墙。
日期:2010-8-1 16:33:00
二十七 肥皂
(一)胖美人失踪
蒙绒绒失踪了。
枕头上还印着她的凹痕,床单上还留着她的体味,屋子角落还扔着她的旧鞋。
柜子里那只红色行李箱不见了。属于绒绒放衣物的几处格子都已经空荡荡。
罗维看着空格子,大脑阵阵发懵,他实在很难接受,但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同丨居丨三年的女友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巧克力般温馨甜蜜房间,如今只剩下一张巧克力包装纸,皱皱巴巴躺在书桌上。
包装纸内面空白处写着一行小字:“我恨你,恨你喂我吃那么多巧克力。”
罗维开始在屋里搜寻巧克力,没有,字纸篓里一堆撕破的包装纸表明,绒绒临出门前,吃光了家里全部存货,罗维拍打着圆滚滚的肚皮,想象着绒绒恶狠狠肯吃巧克力的模样,不禁笑了。
罗维喜欢看绒绒扔掉包装纸后,啧嘴唇,舔食指的贪婪相,那手指越舔越肥硕。
三年前,从桂北龙西山区走出的苗妹蒙绒绒身高165,体重不过九十几斤,胸脯更是小得可怜。
爱一个人,就要与她分享自己的最爱,罗维最爱巧克力。
“吃巧克力吧,可以丰胸。”
效果显著。三年下来,绒绒胸围大了三倍……腰围体重也水涨船高,增加一倍多。
“瞧这俩,真是天生的一对!“罗维很享受旁人对他们的评价。
起初几天,罗维还认为女孩只是赌气,过几天便会自动回来。谁见过山里妹子,好不容易进城还回得去的?
日期:2010-8-1 16:34:00
(二)进山寻芳踪
一个月之后,罗维背着旅行包,乘上了桂林开往龙胜的班车。
班车离开市区,公路两旁原本平地拔起的峰林逐渐增高,山体越来越庞大,汽车沿着盘山公路攀沿,公路不断被无爱与森林淹没。
汽车不断翻过一座山头,爬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头,山的前面依旧是更高的山,远山半隐在云雾间,遥不可及的样子。
罗维心中越来越没谱,他只知道绒绒出生在龙胜县,可龙胜全县有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伊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到县城下车,打听梯田、瀑布最多的乡镇,老乡都推荐他进金坑看看。
当初,绒绒这样描述她的家乡:“我家寨子周围,满山都是梯田,寨子后面峡谷中,很多瀑布。”
有乡村小巴车通向金坑,车停在山路尽头时,天已全黑。
好在这个地方已经被开发为旅游区,深山峡谷中也有客栈罗维在一家“木桶客栈”住下,还吃到一顿美味的山蚂拐火锅,美美睡了一觉。
天亮后,罗维拿着绒绒的照片,到处请人辨认,打听有谁认识这女孩。
“这妹子不是我们金坑这边的,”有长者给罗维指出:“如果这妹子真的是苗族,就不是我们这边的,我们这边是红苗,兴带耳坠。”老人指指自己的耳朵,两只硕大的环状银耳坠,将耳垂扯出一个大洞,耳朵至少被拽长了五公分,都拖到腮帮了。
确实,这个地方的苗族女性,人人如此装点自己。
“龙脊山那边住着一支苗族,人数很少,他们喜欢穿黄色小褂子,自称黄苗,说是祖上向皇帝进贡龙脊茶,皇帝恩赐的……黄马褂。
“黄苗住在龙脊背,常年见阳光少,人长得很白净,我看你找这妹子就是黄苗寨的。”
日期:2010-8-1 16:36:00
(三)肥肉
翻越龙脊没有车,可苦了罗维这个小胖子。按照老乡指的山路走了一天,汗水流干了,脂肪化成油脂流出来,累得罗维直翻白眼。
走到黄昏,还没攀到龙脊背,到路边一户人家讨水喝,山里苗胞好客,讨一碗水,老乡请吃一顿饭,还留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