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名女兵的爱情传奇》
第8节

作者: 汤公山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后,我就尽量让自己避免和郁洁见面,电话上也尽量少和她说话,更不允许自己到总机班去。我不愿占用她宝贵的时间,更不愿让她发现我爱上她而扰乱她的心境。
  我这样做,一方面很难受,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很愉快,很幸福,因为我明白,这是为郁洁好。

  不久,我开始组织举办全师报道学习班。这为我实现自己的想法提供了条件——我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班的管理和教学上去了。

日期:2010-5-1 8:07:00

  根据我的意见并报请科长和部领导批准,这期学习班时间为一个月。参加学习的共三十一人,其中有两名干部,一名是296团刚刚从连队调到宣传股的许怀发干事,另一名是297团的学生官陈永良;其余的都是来自基层各营报道组以及师直和后勤部报道组的报道骨干。
  此外,司令部直政科冯顺林干事和后勤部政工科的王清助理员也参加听理论课,他们分别负责司令部和后勤部的报道工作。
  南招一共有两栋楼,背靠马路的主楼和坐西朝东的西楼。北招建成投入使用以后,由于条件较好,成了安排过往官兵住宿的地方。南招的西楼几个套间就作了家属没有随军的师领导的宿舍,而主楼则基本上成了办各种战士训练班、学习班的专门场所。新闻学习班住在主楼二楼的五个房间:最东头的大房间,以及和它紧挨着的四个四床的小房间。就餐则在对面的餐厅。

  办学习班,最重要的是管理。三十多人,有一个人发生问题,整个学习班可能就办不下去。尤其是在师部,繁华闹市,车辆多,离铁路又近,保证安全特别重要,稍不小心,发生的事你也许想都想不到。此外,也要防止内部发生偷东西或吵嘴打架等问题。三十多人,性格不一,各种各样,也不能保证一定没有会小偷小摸的,如果发生那样的事情,影响也会很不好的。

  为了加强管理,我也住进了南招,就睡在东头的大间里,和战士们住在一起。
  我把学习班分成两个大组,分别由许怀发和陈永良当组长。早上,我们按时起床,由我带队,集体出操。白天,我规定,除集体行动外,任何人出南招院子都必须向我请假,经我批准。
  我对学习班作了四个阶段的安排:第一阶段,到师里集中上理论课,同时,结合研究报纸和大家汇报的报道线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第二阶段,到师部附近的师直各营连实习——采访和写作,由我批改讲评,确有价值的,向报社投稿;第三阶段,分成两组,由两位干部带队,分别去两个团实习;我先在一个团指导,然后再到另一个团指导;第四步,返回师里进行总结。

  政治部会议室就作为学习班的教室。政治部老主任已经安排转业,现在由张克己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为了表示重视,开课那天,张副主任和徐科长都到会议室看望了大家,张副主任还做了简短的讲话。
  学习班进入第二阶段后,战士们白天到师直各单位采访,晚上仍然回师部。我根据师直部队的分布情况,将学习班分成了四个小组,并一一指定了组长。到警卫连,防化连,高机连及通信营等单位采访的,比较近,来回都是步行;高炮营和工兵营比较远,我让冯顺林干事事先作了联系,由这些单位安排车辆接送。这个阶段,我就回到科里,一边修改大家写的的稿件,一边随时保持与各组保持联系,做总指挥。

  我们师属甲级编制,共有四个团,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团。炮团驻扎在周村北面邹平县,团部离周村大约三十华里。三个步兵团则基本上是沿铁路部署,离师部最近的是296团,就驻守在周村的东南郊,团部离周村大约十二华里,他们的三营离得更近,到周村仅五六华里。另两个团驻扎得比较远,295团驻扎在东边的益都县,离周村一百多里;297团则驻扎在西边的章丘县,也有七八十里。章丘大葱很有名。

  前面的两个阶段很快接结束了。我曾考虑,第三阶段干脆各团回团实习,实习完毕就自行归建,学习班也就自然结束,不要再到师里集中总结了。必要时,由我下部队检查一下罢了。这样,即节省了来往的路费,也免除了大家旅途劳顿。这事我完全可以做主。但是,反复考虑,我觉得那样还是不太妥。因为,我认为,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我进一步放手让报道员们自己工作的阶段,这一阶段大家如果能象一二阶段那么认真,则会使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这可以说是学习班最重要的阶段。如果我让他们完全各自回团实习,而且是实习完了学习班就自行结束,大部分战士极有可能就直接回到报道组去了,所谓实习,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退一步说,即使战士们回团以后完全按我的要求进行实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因为,由于是本团的采访本团的,甚至是本营的采访本营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会因为缺乏新鲜感而提不起兴趣,进入不了最佳工作状态。根据我的经验,一个报道员要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好是到一个陌生单位工作一段时间,至少是体验一下在陌生环境中的采访和写稿的过程。因此,我最后决定还是按照原来的设想,把学习班分成两个大组,在两位干部的带领下,一个去炮团,一个去295团。

  学习班刚下去,碰巧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军区新闻处吕副处长来写296团七连的稿子。296团七连是具有历史荣誉的连队,解放军报几乎每年都要报道该连的消息,吕副处长这次就是奉命来采写该连的稿子的。据他说,解放军报最近准备报道一批先进连队,第一篇就准备用296七连的。吕副处长和我很熟,知道我是从七连出来的,一定要我陪他同去,我只好从命,先陪他去了296 团。

  送走吕副处长后,我就去了炮团,转而又去295团。我在这两个团先后呆了十来天。然后和295团那一组一起回到师里。炮团小组的战士们已经在头一天下午回到师部了。
  下午,学习班在政治部会议室进行总结,张副主任和徐科长参加了总结会议,并都作了指示;张副主任主要是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搞报道;徐科长则对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提出了要求。
  至此,学习班圆满结束。

日期:2010-05-04 15:42:24

  重新回到机关上班,我感到一身轻松。
  我发现,虽然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我也能够把人管理得很好,但我骨子里好像不喜欢管人,而是更愿意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我体会到,当一个人去限制别人自由的时候,自己的自由也就被限制了。
  在办学习班的一个月里,我经常想起郁洁,但很少见到她。还是在学习班前期,有几个早上,我带着学习班学员们跑步时,看到过她,总机班也在出操。自从到团里去以后,我就再没有和她见过面。电话上也只碰到她一次。那天我从炮团给295团打电话,了解295团那个组的活动情况,正好碰上郁洁值班。“李干事,你在哪儿呀?”她天真地问我,似乎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久没有看到我了。

  回到科里,我才得知几天前师里已经组织对全师报名参加高考的战士进行了一次预考,但成绩还没有出来。我们师对预考一直要求很严,通过预考的战士一般都能考上军校。我很希望郁洁能通过预考。
  具体组织预考的是干部科张松堂干事,他是安徽宿县人,和我同年入伍,但看上去至少比我大一两岁,显得很老成。他是从297团上来的,已经结婚,据说娶的是自己老营长的女儿。我们平时交往不多,但由于是老乡和邻居,总有一种比较亲近的感觉。我马上去干部科找到了他。
  我告诉他说:
  “有几个报道骨干参加了预考,不知道通过没有,成绩出来后,我想先看看。”,
  “没问题,”松堂友好地说,“成绩一出来我就告诉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