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名女兵的爱情传奇》
第13节

作者: 汤公山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和彭志刚、陶学新虽是同乡,但在新兵训练阶段基本上没有什么来往。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新兵训练紧张,没有什么时间会老乡,我在一排,是步枪排,他们俩在四排,是火箭筒排,彼此在一起训练的机会不很多。其二,我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我是农村的,他们是城里的,双方在无形中似乎有一道界限,好像很难有什么共同语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知道彼此是老乡,但却谈不上有过什么真正的交往。

  我们之间的真正接触,是在我调营部报话班并从团里训练回营以后。全营五个连只有营部值班室一部电话,经常有找彭志刚和陶学新的电话,我在值班室值班时,经常跑到后面去叫他们,这样,次数多了,他们和我也就熟悉起来了。原来,彭志刚的家就在英雄岭东边的山脚下的一个新建的村子里,离铁路也就三四百米远。他父亲是南下干部,是县工商银行行长。彭志刚八岁的时候就被选入了W市文工团跳舞蹈,直到十八岁又回到县里应征入伍。他身高是一米八七。

  陶学新身高一米七八,家在河沥溪,和彭志刚的姐姐是同学,比彭志刚大两三岁,入伍前是县机械厂工人,也很有文艺天赋,模仿能力特别强,相声讲得挺好,曾参加过全县文艺会演。
  接触多了,我开始发现他们两人在性格上其实有很大差异,基本上是一刚一柔:彭志刚憨直诚实,庄重严肃;陶学新则能言善辩,滑稽多智。
  彭志刚在十一班,陶学新在十二班,两人经常还是形影不离,一个人的电话,几乎都是两个人来接;星期天外出,也总是出双入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之亲密,无疑令许多人羡慕。
  第二年五月份,我参加了团宣政治处办的新闻学习班,住在团招待所,不久就发现彭志刚和陶学新也在这里,原来他们参加了团里组织的文艺宣传队。
  如果说,在这以前,我和老彭、小陶还是一般老乡关系的话,那么此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却使我们之间产生真正的友谊了。那是陶学新的一次艳遇。

  宣传队住在我们报道学习班斜对面的一个大房间里。一天晚上,彭志刚忽然来到新闻学习班房间,叫我到他们的房间去。我去了。陶学新在房间里,脸色通红,太阳穴的青筋都微微鼓胀起来,显得异常兴奋。宣传队其他人都出去了,只剩下他们两人。彭志刚对我说,陶学新遇到一件事,请我帮忙商量。我问什么事情。彭志刚就让陶学新自己告诉我。陶学新于是绘声绘色地说起他当天发生的一次艳遇。

  原来,陶学新昨天到军文化处送改一个节目,今天回来,在博山等汽车时,遇到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这是一个停靠站。小陶先来,姑娘后到。姑娘的视线很快被小陶的形象和风度吸引了。小陶马上注意到了,并不失时机地主动和她攀谈起来。车来了,他们一起上了车,而且坐在前后排,继续谈,谈得非常投机。小陶问她去哪里,姑娘说是去南定;她是南定一家工厂的化验员,现在就是去工厂。车快到南定时,姑娘准备下车。小陶本来是要到张店转车的,但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南定下车送她。他于是也下了车,帮姑娘提着大提包,一直把她送到工厂。姑娘颇为感动。小陶离开时,姑娘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留给了他。那姑娘叫方欣。

  小陶回来就把这件巧遇告诉了老彭(彭志刚因为个子高大,人又比较严肃,同乡战友都习惯称他老彭),老彭也为小陶感到高兴,鼓动他给方欣写信,追求她。这正合小陶的心意。但他们认为,第一封信特别重要,如果第一封信没有写好,关系还没有开始就断了,再也没有发展的机会了。他们反复考虑的结果是,决定让我来帮他们写这一封信。

  成人之美,何乐不为?我于是当场帮他们写了这封信。
  小陶和方欣后来曾经保持过一段时间的联系,据说还见了第二面。但不知什么原因,两人的关系最后终于没有发展起来。可这件事无疑增进了我和彭陶二人的友情。

日期:2010-05-09 08:19:01

  3.兄弟反目
  第二年四月,团文艺宣传队和各营报道组同时撤销,我和老彭、小陶几乎是同时回到七连。
  这年年底,我调到新兵营当文书,不久中央军委开始从我们部队抽一批老战士去云南前线。老彭报名去了前线。他临行前,我曾专门从一营赶回三营,和小陶等一起为他饯行。
  彭志刚去云南两三个月后,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打响了。前线经常传来谁谁提干,或谁谁牺牲的消息。我非常为老彭担心。然而我们一直没有得到他的任何音信。
  这年秋天,团政治处在团招待所办了一个文艺创作学习班。这时我还在七连当兵,大约是因为我写报道写得有了一点名气吧,团里让我也参加了这个学习班。说是学习班,其实就是创作文艺节目。我对文艺创作没有任何经验,只好从自己写过的报道中选择创作材料,最后决定写李永学班长搞技术革新的事迹,题目就叫《革新谜》,表演的形式是“数来宝”。大概是由于选题比较好吧,团政治处很快把这个节目确定为重点节目之一。于是,我立即投入了节目创作。

  就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是天气太热呢,还是招待所食堂卫生搞得不好,我患上了痢疾,一天到晚,下腹总在隐隐作痛,老有便意,拉又拉不出什么东西,非常折磨人。最后,我实在坚持不住,就把已经完成的初稿交给其他同志修改,自己请假住进了团部卫生队——卫生队就在团部后面的半山坡上,绿林旁的几间红砖红瓦的小房子。
  我住院一个星期后,文艺创作学习班就结束了。这时我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了。但按规定,患痢疾至少要在卫生队住半个月才让出院,因此,我不得不继续在卫生队住一段时间。
  一天,我正坐在卫生队下面的树林里看书,一个卫生员突然跑来叫我。
  “李观宝,有人找你!”他说。
  “谁会来卫生队找我呢?”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在心里想。

  快到卫生队时,我看见卫生队门前的游廊里有个绿色的人影,但等我来到走廊上时,那人却又不见了。我到房间里去看,也没有。我于是绕到屋后去找,发现一个绿影从墙角闪了过去。
  这人好像在和我捉迷藏哩。
  “到底是谁呢?”我猜测着。然而,当我正准备拐过墙角去找他时,那人却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并一把抱住了我。原来竟是大个子彭志刚!
  我情不自禁地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
  “你怎么回来啦?”当我们回到游廊栏杆上面对面坐下来时,我仍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打完仗,我被推荐上了步校。这次特地请假回来看你们。”老彭显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
  “哪里的步校?”我问,担心着是不是在云南那边。
  “济南军区步校啊!”老彭说。
  “太好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向他了解打仗的情况。他告诉我,他们怎样打到越南的谅山,然后怎样撤军。看得出,他一点也不怕打仗,相反,从他的叙述里,你会发现到他对端着冲锋枪集射感到痛快。原来,他们在向前进攻时,每逢草丛或灌木丛,首先就是一阵扫射,然后再快速向前开进。但是,彭志刚并没有杀过人,因为他并没有面对面地与敌人遭遇过。事实上,在他们进攻的这条路线上,发起进攻前,敌人已经远远地逃跑了。

  然而彭志刚告诉我,原来和我在一个新兵班的,特别喜欢下象棋的冯小山却壮烈牺牲了,他参加的是另一个方向上的另一个部队,进攻时受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
  我的面前开始浮现出冯小山胖乎乎的脸庞。
  彭志刚比以前更成熟也更英俊了。他的整个神情,给我的感觉是,他现在是真正的志得意满。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彭志刚似乎生来就是应该当军官的,他也一直怀着子承父业的理想。而他的理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一个人经过努力和冒险,竟可以真的把自己的希望变成现实,这使我感到这个世界的神奇和美丽。看来,真是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