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阳光孩子》
第24节

作者: 查向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管孩子怎么做,家长都一味纵容,即使孩子有不良行为,家长也视而不见,甚至袒护他,家长很少跟孩子谈心,和他讨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讨论生活中发生事情的看法。这样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很有可能走上歧途或成为问题孩子。

日期:2009-06-29 20:52:40

  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属于哪种类型(六)
  第五种亲子关系:仇敌关系
  按说亲子关系是最不应该成为仇敌关系的,可是现实中偏偏就有这样的案例。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这则报道:
  2007年6月17日,新华社发了一篇报道:〈寻梦少年砍杀母亲,悲剧发人深省〉

  文章的主人公是未满16岁的王涛(化名),16岁正是花一般的年龄,王涛也和其他孩子一样,编织着色彩斑斓的梦想,他幻想着成为一名导演、编剧、作家、推销员、设计师……
  可是他未能走向自己的梦幻之旅,他认为在他通往自己的梦想的路上有一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永远无法突破的障碍,就是他的父母,所以他蓄谋杀害自己的生身父母,结果他砍伤了自己的父亲,杀死了他的母亲。
  一个16岁的孩子,为什么要丧心病狂地置亲生父母于死地?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王涛。眼前的王涛很镇定,见到记者点点头,不回避记者的任何提问。
  记者:你为什么要杀你母亲?
  王涛:因为我恨她。
  记者:你为什么恨她?

  王涛:因为她限制我的自由。
  记者:你知道杀人偿命吗?你后悔吗?
  王涛:我知道,但我不后悔。
  “我知道杀人偿命,但只有这样做,我才能获得自由,才能完全解脱!”王涛反复对记者说的这句话中所宣示的仇恨心态,令人极度震惊。
  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外科大楼五官科住院,刚脱离危险期的王涛父亲对记者说:“我们农村人认为赚钱给儿子建了房子,娶了媳妇就是对得起他了,其他的从来没多想过。”他反复说着一句话:“我真想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的确,父母在经济上给了王涛很大的满足。没来广州时,父母虽然回河南看他的次数少,时间短,但每次总是从广州给他带一些“稀奇玩意儿”;王涛说,到广州后,“我缺钱就在他们钱包里拿,拿多少他们根本不管。”他很多同学都没有他的钱多。
  这是这篇报道的前一部分,读到这里,我不知大家有什么感想?
  我感到非常地痛心,我想人世间悲剧莫过于此了,一个孩子,居然对生自己养自己的母亲下了杀手,这样的例子虽然是很极端的,可我在报纸上就看过好几起。
  真的是太可怕了,我在前面说过,亲子关系原本应该是最美好的,何以演变成了如此血腥暴力,对于那个杀母的孩子来说,如果不是在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积怨很久了,是不可能有这样一次大爆发的。孩子对他的父母还有爱吗?还有感恩之情吗?应该说是没有了,是荡然无存了,孩子在杀母亲之前,只把母亲当作仇人看待,而且他杀了自己母亲后居然连一点悔意都没有。

  亲子关系演变成仇敌关系,是亲子关系类型中最坏的关系,当然亲子关系如此恶化是不多见的,但生活中也有一些,这样的关系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令人悲哀的是作为父母,孩子对自己有如此深的憎恶情绪,他们居然会没有觉察,这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他们从来没有关心过孩子内心的感受,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心灵。就拿王涛的父母来说吧,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儿子的地方,甚至做梦也没想到儿子会对他们下杀手,父母如此麻木,是不是令人痛心、令人悲哀的。

  亲子关系演变成仇敌关系,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彻底地失败,当然,王涛的父母从来没有思考过应该如何去进行家庭教育,他们认为把孩子养大,给他足够的钱花就尽到了责任了,就对得起他了。
  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抱有这种思想:以为把孩子养大,给他足够的钱花就尽到了责任了。从王涛这一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家长的责任不仅是养孩子,还要教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样家长才可以感到安慰。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王涛是想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通往梦想路上的最大障碍,一个他永远无法逾越的障碍的,这个障碍其实是什么障碍呢?是心理障碍。也就是说王涛的父母无形中成了儿子心里的最大障碍,家长听了,也许会吃惊,会说:有这么严重吗?有,我认为非常严重,亲子关系最坏的情况就是如此,父母成为孩子前进路上最大的心理障碍,这里也从反面说明亲子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孩子把父母当作自己的仇敌,说明家庭教育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严重扭曲了孩子的心灵,甚至是毁了孩子。


日期:2009-07-05 13:50:09

  不要为爱因小失大(一)
  接着跟大家讨论亲子关系的话题,希望大家也能发表一些看法。有时我想当我们在处理现实的具体事件时,有没有把爱摆在第一位呢?于是我观察我自己,虽然在我的价值排序中,爱是不容置疑地摆在第一位的,可是在我处理现实生活中与孩子有关的具体事件时,有时也会忘记“爱”的,好在我还时时记得“爱”,记得付出爱,记得把爱放在第一位去考虑,所以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很亲密。

  但是我想那些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问题出在哪里呢?家长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与孩子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会把“爱”放在第一位去考虑吗?
  我想可能没有。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道:
  有位父亲,看到自己儿子聪明过人,断定儿子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于是开始了对儿子的培养计划。他希望儿子能像他希望那样成长,当儿子有自己的想法时,他总是逼迫他放弃,强迫儿子按父亲的想法去行动。
  他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孩子,我是为你好,哪怕你现在恨我,不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将来你出人头地了,一定会感激我的。”
  儿子果真恨他,恨到最后自杀了,写了一封遗书说是父亲毁了他。
  这位父亲为了达到孩子出人头地的目的,不惜让儿子恨他,可叹的是儿子并没有出人头地,却自杀了,恨父亲的情结却定格成了永恒。
  别说孩子没有出人头地,即使是出人头地了,如果牺牲的是父子之间这种感情,作为家长,我想让你认真考虑一下,你愿意吗?

  在我,是不愿意的,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我和儿子之间这种亲密无间的情感更重要了。我相信,儿子长大了,也会这样认为的。

日期:2009-07-06 22:21:06

  不要为爱因小失大(二)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日本有个谐星叫北原武,是个戏剧才子,少年时就一个人到东京闯天下,经过了一番奋斗,凭自己的实力获得肯定的掌声。
  北原武和他的母亲向来不和。自从他一个人辛辛苦苦离开乡下,到东京打天下以来,他的母亲就不断跟他要钱,每次写信给他,除了要钱,还是要钱,一点关心的话也没有,即使在他潦倒的时候,还会收到母亲急切催他寄钱回家的信件。这样的母子关系,令他害怕到了极点。所以,到功成名就时,除了寄钱回家之外,他根本不敢回来。

  直到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时,大哥拿出母亲临终前交给他的一封信,北原武才恍然大悟。信上是这样写的:
  “武儿,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担心的就是你。我担心你不会存钱,对朋友太慷慨,将来会没有钱养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钱给我。其实你给我的钱,一分都没有用,你大哥给我的已经够用了。我都帮你存起来,现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钱还给你。”
  存折上的钱,足足超过一千万台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