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先生在《血酬定律》中提到:“如果能让严府的人持严嵩的名片来拜访一次,当铺愿意献上三千两银子作为路费。”“三千两银子是什么意思?在严嵩当政时代(1550年前后),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大米,依据粮价折算,这笔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多万人民币。这个数太大了,即使从北京到南京坐马车走一个来回,也用不了这笔钱的一个零头。那么,这笔钱的整数部分究竟买了什么呢?姚元之说了,买的是“免外侮之患”的能力,也就是消灾免祸的保险单,更准确地说,是通过贿赂弄来一张吓阻豺狼的虎皮。”
观音禅院通过供奉观音,使得他们的这种杀人越货的勾当免受惩罚。对于他们这样做,观音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不知道,但不论她是否事先知道,最后都必须收服黑熊怪,一来防止这个秘密泄露,二来维护观音自己的虎皮的权威。
以前和尚们自己动手的时候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否则黑熊怪也不会一见后房无火只是客房起火就“情知如此”了。可惜他们弄错了对象,不知道猴哥他们是惹不起的,最后鸡飞蛋打。观音收服黑熊怪,让他去自己手下当门卫,还有一个政治意义:妖怪们,违法乱纪不要紧,关键是站对队。你看人家黑熊怪,虽然没有后台,但人家是给西天的观音办事的,最后被查处了以后反而成了公务员。只要站对队,你们就大胆的干吧。这个政治宣言虽然不能明说,但有点心计的妖怪们应该可以看出来。
猴哥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显得成熟了许多,比在鹰愁涧的时候只会急得把土地山神叫出来大有不同了。“我想这桩事都是观音菩萨没理,他有这个禅院在此,受了这里人家香火,又容那妖精邻住。我去南海寻他,与他讲一讲,教他亲来问妖精讨袈裟还我。”(摘自《西游记》)打狗看主人,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猴哥明白了解决袈裟问题的关键乃是弄清观音与黑熊怪还有观音禅院的关系,这就是成熟的表现。他完全可以变成蚊子什么的,进入黑熊怪的洞里,趁他不注意来一下或者让他吃下去,弄死个把黑熊还是很轻松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注意掌握分寸,攻势不疾不徐,跃马盘弓,引而不发。他暗示观音,取经这个如来亲自抓的工程现在在你的硬伙企业那里遇到了困难,你要是不解决,耽误了工程进度,我可不负责。观音心领神会,马上动手解决了问题。
从这里可以得到几点启示。从观音禅院的和尚方面来说,最要紧的一条便是认清局势。虎皮可以吓唬人的,也是可以保护自己为非作歹的,但是要看对象。自己已然理亏了,对方又有能力直接向老虎告状,就要接受临时变化的形势,暂时放手;从猴哥他们的取经团队来说,他们是过江的强龙,只要地头蛇不欺人太甚,对于他们的违法乱纪的事,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和地头蛇交流的过程中,要适时透露一下自己的背景身份,让地头蛇知难而退;从观音的角度来看,如果以后不能防止手下用虎皮牟利,那就要做好信息交流工作,比如唐僧等到来前显灵告诉和尚们不要打他们的主意。这样的话,硬伙企业还能办下去。
日期:2007-10-4 10:59:07
猪猴矛盾和唐猪同盟
在猴哥收猪的过程中,猪虽然最后加入了取经团队,但其实心里对猴哥是有意见的。
猪跟高小姐其实感情还不错。
“托着那怪的长嘴,叫做个小跌。漫头一料,扑的掼下床来。
那怪爬起来,扶着床边道:“姐姐,你怎么今日有些怪我?想是我来得迟了?”
行者道:“不怪,不怪!”
那妖道:“既不怪我,怎么就丢我这一跌?”
行者道:“你怎么就这等样小家子,就搂我亲嘴?我因今日有些不自在,若每常好时,便起来开门等你了。你可脱了衣服睡是。”
那怪不解其意,真个就去脱衣。
再自我感觉良好,也有个起码的准谱,这番对话很能说明问题。行者摔八戒一跤,八戒便问,你是不是怪我今天来得迟了。大概真高翠兰素常往日,至少是做出个盼他早点来的姿态的。行者说,“若每常好时,便起来开门等你了。”八戒听了毫不诧异,可见也是事实。”(摘自《西游八十一》)
猪被猴哥多管闲事,拆散了和高小姐的姻缘,虽然有点看法。但他毕竟是当过高级干部的,懂得顾全大局。“行者收八戒,一亮出取经人的身份,八戒马上就“丢了钉钯,唱个大喏”。行者要他把住处烧了,才肯带他去见唐僧,八戒也没半点犹豫。”
在黄风怪那一难中,猪八戒捡漏,打死黄风怪的虎先锋,悟空说:“兄弟啊,这个功劳算你的。”表现出师兄弟间应有的谦让。过流沙河,行者自称不会水战,八戒下水。行者对观音菩萨说起此事时讲,“河中又有个妖怪,武艺高强,甚亏了悟能与他水面上大战三次,只是不能取胜。”这个阶段,猴猪矛盾还不尖锐,虽然猴哥也常常讽刺猪的贪吃和懒惰,其根源其实我前面提过,是因为猴哥认为猪是白员。
矛盾的累积在观音等的组织考察中达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这次的庄园是菩萨显化,行者早已看出,心中是有数的。八戒了解到这一点,更可以断定,这泼猴怂恿自己留下,确实是有意“拿老猪出丑”。八戒在树林里给几条绳紧紧绷了一夜,对行者有怨气是必然的,也有一定合理性。”(摘自《西游八十一》)
唐僧跟猴哥也有点不对付,间接导致了唐猪同盟的形成。猴哥本事大、武艺高强,对唐僧只是名分上的师徒关系,这唐僧也就忍了。然而猴哥还常常在佛法上居高临下地“教训”唐僧,这是唐僧最不能容忍的。在一个人最得意的方面羞辱他,让他觉得自己不如你,这是对此人最严重的冒犯。“他只记得自己“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的付出,却忘了他对唐僧常常缺乏起码的尊重,——这可能是你对他再好都弥补不过来的。猴子散漫,对唐僧的清规戒律,繁文缛节常不免加以嘲笑,而照孟德斯鸠的说法,“没有比违反他人的习俗礼仪更得罪人的事了,因为这是蔑视他人一种的标志。”恺撒之死,不是因为暴君的种种独断专行,而是因为忘了在全体元老院议员面前起立。”(摘自《西游八十一》)
唐僧对笨笨的猪一直有怜爱之心,不但在猪犯错的时候护着他,而且对猪的话特别听得进去,同一句话,从猴哥嘴里说出来,唐僧可能就不爱听。唐僧在猪面前才有那么一点当师父的尊严,因此自然地会把猪当自己一边的,而猴哥只不过是上级派来协助完成这次任务的,名义上是唐僧下属而已。在猴哥的巨大阴影之下,唐猪同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在人们喜闻乐见的和绅与刘墉、纪晓岚的传说故事中,虽然刘墉与纪晓岚机智正直、和绅愚蠢贪婪,刘墉与纪晓岚常常想出妙计捉弄和绅,但皇上就是喜欢和绅,还帮着他,道理是一样的。虽然“显规则”要求皇上惩罚贪污腐化的和绅、奖赏刚直清廉的刘墉与纪晓岚,但“潜规则”却是和绅这种贪官受宠。
吴思先生在《潜规则》里提到:“一般而论,皇上和官吏集团是这样过招的:皇上说,你们都要按照我规定的办,听话者升官,不听话者严惩。官员们也表态说,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实际上,必定有人利用一些小机会,试探性地违法乱纪一下。结果如何呢?一般来说,什么事都没有。皇上并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仙,威胁中的雷霆之怒并未降临。于是这位占了便宜的官吏受到了鼓励,寻找机会再来一次。背叛一次,没有反应;再背叛一次,还没有反应。即使你本人没有进行这类试探,也会看到其他人的试探结果。你会得出一个结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用不了多久,大家便认清了皇上的真面目。原来皇上是个冤大头。你糊弄了他,占了他的便宜,捞了他一把,他照样给你发工资,照样给你印把子,照样提拔你升官。 ”
在白骨精那一难,猪猴矛盾和唐猪同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唐僧严厉地驱赶猴哥去化缘。他为什么不叫猪去?为什么不叫沙僧去?还不是唐僧对猴哥有火憋着,故意给他小鞋穿?
随后白骨精三番两次的来,猴哥前两次都没拿住。唐僧以为猴哥故意行凶杀人,加上猪在一边进谗言,念紧箍咒把猴哥折腾得够呛。当然,这也和猴哥多次杀人的前科给唐僧的不良印象有关。
最后,唐僧听了猪的话,要赶猴哥走。唐僧此时还没有理解宠臣和忠臣不一定是能臣的道理,他对猴哥说:“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