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怪中的“潜规则”——第三只眼看西游》
第4节

作者: fei9504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对唐僧来说,猴哥戴上金箍,完全理解取经的含义并自觉拥护他的领导,是他的取经领导核心地位确立的标志。对于如来、观音等来说,这是猴哥进入体制的前提,他必须服从西天的一元化领导。当然,这个时候取经团队还没有完全稳定,累积的矛盾也很多,需要日后的逐步化解,但取经的成功保证已经有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日期:2007-10-2 15:22:32

  土地们的隐身份
  吴思先生在《血酬定律》中提到县官接待有关系的过客:“过客的权益不仅可以直接表现为他们的要求和勒索,间接地表现为同级或同事的讨好竞争,还可以表现为上级机关的财政提取,表现为兄弟单位的协助申请,表现为部下挨打犯难,甚至可以表现为关于儒家经典的哲学争论。在这些一对一的具体关系中,任何一点不合作,任何一点冷淡和逃避,任何一点冒犯,都可能得罪某个权势者,都可能招致记恨和报复。反过来,让人喜出望外的恭敬和供应,则可能带来更好的官运。”

  在西游记的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里,土地、山神、水神等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土地们也有类似县官的隐身份。
  “蛇盘山鹰愁涧的水神就亲自送送他们师徒过河,猴哥竟然说:他是此涧里的水神。不曾来接得我老孙,老孙还要打他哩。只如今免打就彀了他的,怎敢要钱。西番哈飞国界落伽山山神土地也想进行感情投资,送了猴哥一副马鞍和一条马鞭,猴哥大咧咧地收下了,还说风凉话:象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只为看菩萨面上,饶他打尽彀了。”(摘自《品西游-解读职场潜规则》)

  土地们作为天庭在人间的派出机构负责人,他的职责有二:生养万物、造福一方。生养万物,根据《太平御览》 532引《礼记外传》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国城之内,立坛祀之”。造福一方,根据东晋的《搜神记》卷五称广陵人蒋子文因追贼而死。东吴孙权掌权后,蒋子文显灵于道说:“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 这里所指的福尔下民,就是指的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并且为人公道。中国南方土地庙常有对联称:“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

  土地们本来没有义务接待猴哥他们,但猴哥神通大,土地们得罪不起,因此不得不接待。吴思先生在《潜规则》里就提到:“因为官场利益是向着制造利益和伤害的能力流动的,如果制造利和害的能力谁都有一点,就会呈现利益均沾的局面,不过这种能力的分布并不那么平均。从平均的方面说,每个在官场上有影响的官员都有理由认为:我们都没有说你的坏话,我们有能力害你却没有害你,我们甚至还说了你的好话,让你得了这么一个美差肥缺,难道你就不能出点血,让大家也沾点光么?从不平均的方面说,京官、将军、上司之类的官员最有造福能力或者加害能力,自然应该多分。”

  让我们分析一下,土地们接待猴哥们,肯定有一个利益考虑。猴哥神通广大,能打他们,他们肯定要好好接待;本职工作没做好,西游记里猴哥们经过的很多地方都是民不聊生,天庭基本没功夫追究,老百姓虽然不满意土地们的工作,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还可能要多祭祀他们。两相对比,当然放弃本职工作去接待猴哥等神通广大的过客优先啦。

  吴思先生用打比方说明了土地们这样做对老百姓的危害:“假如我们雇了一位公仆,每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他用三四个小时陪过路的公仆喝酒打麻将,工资一分不少拿,该他打扫的垃圾却堆积如山,这位先生的公仆成色有多少呢?打个对折似乎并不苛刻。在打对折的时候,我们毕竟承认公仆做了一些公益方面的事。如果算得苛刻一些,考虑到过客的酒钱和赌资都摊到我们头上,考虑到百姓与过客集团在时间和金钱方面的冲突——在过客那边越热越红,在百姓这边就越冷越黑,两者之间存在反比关系,那么,公仆提供的那点“公益”应该被“公害”冲销干净才对。”

  虽然猴哥对土地们态度很差,给他自己日后工作也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土地们其实是没有太多怨言的,他们知道猴哥不会领情,要领情也是领观音或者天庭的情。只要天庭和西天对接待工作满意就算土地们没有白忙活。西游记里当收服了小白龙后,“三藏大惊道:“菩萨何在?待我去拜谢他。”行者道:“菩萨此时已到南海,不耐烦矣。” 三藏就撮土焚香,望南礼拜,拜罢,起身即与行者收拾前进。”对于通报消息的土地和山神,连个谢字都没有,只是感谢上级领导的支持。后来西番哈咇国土地送了一副马鞍和一条马鞭,唐僧在地上感谢叩拜,猴哥却告诉他,不用谢他,这是土地应该做的。


日期:2007-10-3 9:20:25

  观音的“硬伙企业”
  唐僧等路过观音院,猴哥炫耀袈裟,金池长老见了起心,放火要害唐僧和猴哥。猴哥将计就计,借了辟火罩,然后放风把观音禅院烧了个光。附近的黑风山上的有个黑熊怪看见火光赶来,乘乱盗走了袈裟。行者几次欲夺回袈裟不能成功。于是去南海普陀山,请来了观音菩萨把他收服。
  事情经过不是太复杂,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我认为,这个观音禅院乃是一个观音的“硬伙企业”,勾结黑熊怪等,专门杀人越货。大家不要奇怪,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金池长老之富。金池长老的穿戴:“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他们的日常用品:“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到比袈裟的时候,那主持具体工作的院长说:“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拿出来展示,“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试问一个几百人的观音禅院,除去吃饭穿衣,又没有财政拨款,他们哪里有这么多钱?

  其次,黑熊怪与金池长老的亲密关系。当观音禅院火起,黑熊怪的反应:“呀!这必是观音院里失了火!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时与他救一救来。”妖怪是杀人越货的,跟这些和尚们关系如此亲密,甚至要来救火,难道是活雷锋?
  还有,黑熊怪救火时的一段:“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他却情知如此”。注意这几个字“情知如此”。黑熊怪在看到后面没有火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可见之前杀人放火的事没少干。
  最后,观音贪污了如来给她的三个金箍之一,收了黑熊怪。本来这些金箍是给取经团队用的,如来交待得很清楚:“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观音贪污下来,给黑熊怪一个,是有特殊含义的。要说单纯只为看山,西天上比黑熊怪厉害的妖怪多了去了,怎么没见他们有这种待遇?至于后面的红孩儿,也是有原因才得到金箍,成为公务员的,这个我后面再分析。

  综合上面几点,一个“硬伙企业”的轮廓已经慢慢浮现在眼前,让我再给大家描绘得更清楚一些吧。
  金池长老等伙同黑熊怪,在这一带搞杀人越货。观音禅院作为这一带最大、最高级的星级宾馆,过往的旅客一般都会到这里来投宿。和尚们在摸清旅客底细后密报黑熊怪,黑熊怪在野外杀人劫财,然后与观音禅院分赃。虽然生意是比较黑的,但和尚们并不直接下手,而且有观音做后台。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屡见不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