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着的加拿大 -- 你所不知道的国外生活》
第3节

作者: yrcrab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去温哥华玩的时候,由于有这个担心,便把钱分几处放,留在外面口袋里的是10块现金,据说很多抢劫的人都是毒瘾犯了,给他们点现金就没事,不然他们可能捅你一刀。可是在温哥华呆过许久,一直也没碰上什么事,于是也就变得松懈了。直到有一次晚上,在外面呆的晚了些,一般我是很少呆到那么晚,可是当时是和来玩的母亲一道去朋友家做客,聊完天出来已然晚了。在空铁站买票时,正在从钱包拿钱,一个流浪汉模样的洋人晃悠了过来,盯着我说,给我一个“Toonie”(加拿大2块钱硬币)。我心里说,我们那里的乞丐都只要25分,这大城市果然不一样,乞丐开口都这么豪气。于是我就假装茫然的说:“No English”据说这是经过总结的最好的假装不会说英语的句子,可是哪知那个流浪汉看看我,咧嘴一笑,对我说:“别装了,我知道你听的懂,我就是要你现在手里拿的那个东西。”我手里捏着买车票的2元硬币还在琢磨怎么应付,一旁的老妈已经心急如焚的直说,赶快给他,赶快给他。经不起老妈的紧张催促,我就把2块给了那个流浪汉,那人接了钱居然也没说谢谢就走了,没我们那里的人有礼貌。

  事后为了这事还和老妈吵了一架,因为按我想的是给他1块打发他,但是老妈说你拿着钱包,要是他真的抢你怎么办?事后想来也确实如此,当时空无一人,如果他真抢我也真没办法。老妈有过此经历,就是回了国,每当知道我晚上在外面,也要叮嘱我,遇到劫道的就把钱给他,我真的想说,其实真没那么多劫道的。
  这样贴大家看着方便吗?还是开新贴比较好?

日期:2010-04-22 22:02:27

  8.里贾纳印第安人勒索
  虽说小城市的治安好很多,人也很亲切,但是也要看地区,市中心仍然是不太好的地段。我所在的省以原住民多闻名,所谓原住民就是印第安人,加拿大叫“First Nation”即第一民族或最开始的民族。加拿大开发西部比美国要晚,开发的时候国家已经建立了,在英国式统治下相对平和一些,只是把印第安人赶走,倒没像美国杀得那么绝。所以加拿大尤其是西部保留了大量印第安人。这些人的民族性格基本上和黑人、南美人差不多,就是又馋又懒又爱窝里斗,虽然其中不乏杰出的人,但是仍有大部分,尤其是低收入的家庭尤为严重。而阴险的白人的政策则是划给原住民称为保留地的东西,在这些偏远的自治村落或小城里,原住民可以保有全部的生活习惯并且不用交税。这本来是原住民争取多年得到的权利,可是白人现在利用它来把原住民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因为住在保留地可以享有种种优惠和补贴,一出保留地,到城市生活这些补助大部分就会丧失。于是最好就是把他们都圈在那里,减少他们参与城市生活的机会,这样虽然他们人口众多却没什么发言的力量,也对主流经济和社会事务施加不了太大影响。尽管如此,城市中的原住民也很多,而且由于加拿大生孩子有补助,但是白人越来越少生孩子并且结婚偏晚的趋势让原住民人口比重更加增多。因为原住民往往因为穷,会为了政府补助多生孩子,而也是因为穷,这些家长都不会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和教育,于是抽烟、吸丨毒丨、堕胎、未婚先孕、自杀等等问题十分严重。这样循环往复,导致原住民总体生活水准偏低,于是作为穷人区的市中心变成了他们的聚集地。

  多数印第安人并不太有攻击性,如我所说,他们擅长窝里斗。但是还是有少数人,或是因为穷,或是因为不明原因的煽动而对白人甚至华人具有敌视的态度。我曾经在等公车时,被两个Teenager的原住民叫滚回中国去。而另一次,就是我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等人。一个40来岁的原住民从我面前走过,我的视线与他对上时,他忽然停了下来。然后瞪着我,对我用手比划出一个划脖子的动作,用嘶哑的声音说,你瞪我瞪的很不舒服,给我200块作为赔偿,不然要你好看。我心说,原来加拿大碰瓷的比中国还厉害,基本上融合了碰瓷与小流氓的双重元素。我看了看他,说了一句标准装傻语:“No English”。他一瞬间好像愣住了,大概没想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看他迷惑了5秒左右,最后他笑了,说了句:“Nice Try”(好尝试、好回答)就走了。回头想来,在白天尚且如此,晚上一个人真的不要在外面乱逛为好。

  9里贾纳公车停驶告示
  国人可能大部分觉得老外的政府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其实殊不知他们也有很多不挨着的事。比如加拿大政府就是以人浮于事,动作迟缓,缺乏效率著称。近年在小政府的改革思路下稍有改善,但仍然经常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加拿大的公车有大小站之分,不像中国的公车是有站必停,加拿大虽然也有很多的站,但是只有大站才一定会停。而且加拿大的公车是有时刻表的,就像火车一样,几点几分什么车到哪一站,但这只是大站的时间,小站就只好自己掐钟点了,当然一旦掐错就会错过公车。这种时候就要傻傻的站上30分钟到一小时才会有下一辆。加拿大的公车又不太准时,所以有时候你也不确定到底是错过了还是还没到,犹豫之间就只好傻站着了。

  市中心是一个公车大站,区分大小站的最好方法是大站多数有一个玻璃亭子,三面带顶,冬天挡雪夏天挡雨,而小站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多数只有一个40cmX20cm的蓝色牌子钉在电线杆或是一个铁棍上,有时候不留神就会注意不到。这次的事就发生在市中心这个大站。某日,公车站前修路。这里修路不像国内那么兴师动众,不是这里的道路质量好,是政府没那个钱。所以这次修路也只是车站前不过20米左右的路段用一大堆的三角锥和隔离带围了起来,铺了沥青,但是并没有挡住车站,也没有挡住车位。当我走到车站时因为是从右手边走来,看到玻璃亭子右边贴着一张告示“因为修路,此站不停,请去前一站上车”,这张告示就是张A4打印纸,而且是单面,所以贴在外面里面的的人只能看到一张白纸,再加上只是用透明胶带潦草的粘住,眼看是摇摇欲坠。我看了看表发现公车马上就到,于是撒腿像两个路口以外的前一站跑去。跑到半截回头一看,发现亭子里已经走进了好几个人,显然他们是从其他方向走过来,完全没有看到告示。想回头去又怕赶不上公车,于是就作罢。不过心中还是不禁觉得这张告示有问题,就算你不重视的用一张小纸写也就罢了,为什么不在每面都贴上或者用双面打印好让人看到呢?那些可怜的乘客估计要站上半小时才会意识到等不来公车的了。


日期:2010-04-23 08:09:02

  继续一篇~~~
  10.NO NAME的发霉米
  在国外自己做饭,米是首当要紧的事,有了好米就算拌酱油都是可以入口的,反之若是米太差则是无论如何无法下咽。在外国常见的米有三种,给老外吃的米,泰国香米和东北及日本产的大米。初来乍到之时多数都会买香米,因为质量中等价格也中等。所谓香米据袁隆平说是中国数百年前已经淘汰的品种,虽然产量不低,但是米本身细长坚硬,缺乏油脂,唯有一股香气可取,但是却不是米香而是一种独特的香味。后来这个品种经由越南流传到泰国,虽然本身并不是好品种,但是泰国人对于其商品化的包装却令人称道。经过抛光,筛选后的米看上去很美,于是就成了最先在国外贩售的进口米。而因为我国南方人常吃的二季稻、三季稻的籼米实际上味道也与此相仿,而另外的越南人、泰国人、印尼人等等更是常吃同一品种,因此也不影响其销量。可是由我这个北方人看,他们都是没吃过好米的。虽然泰国米很适合炒饭,尤其是洋人风格或是东南亚风格的炒饭。米本身很干,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粒粒分明。但是吃起来却是更为干涩。而如果用它煮粥,则是一般会结成的米油都没有,完全还是清水加米。所以吃了几年香米,到自己一个人吃饭后,终于多花一倍钱改吃东北、日本米。这种米又叫寿司米,就是我国北方的一季稻。有着丰富的米油,煮出来不仅米香扑鼻,松软可口,而且有天然的粘性,不像香米有时候又干又散只能用勺子才能吃。

  而这里所说的NO NAME的米其实就是多数洋人会吃的。NO NAME是加拿大一个有名的牌子,出名的原因一是价钱最便宜,二是质量最差。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个牌子的商品包罗万象,吃的,用的,调料,饮料,从人吃的到宠物吃的,从孩子玩具到日常百货应有尽有。但是用的物品质量差也就罢了,总归是便宜,我们这些穷学生也是他的爱用者。但是吃的东西质量差却是无法接受。他的米问题更为严重。老外买米不像中国人会买一大袋,或者10磅20磅(18KG),一般都是从零售的那里铲上一小包带回去做一顿。再多一些就会买NO NAME的米,图便宜又是小包装。于是也就有初来乍到贪便宜的中国人也不幸的买了这种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