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8 20:46:00
显然,尽管古墓比我们的想象要小得多,但和一般的古墓相比,它仍然大得惊人。别的不说,就目前我们所探寻到的部分,就已经有上万块巨石。这些粮食和水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对于我们来说,也仅仅比大海捞针简单一点。
不过,这个古墓是石头垒成的,对我们找寻也有一点方便:石头比较沉重,放粮食和水的地方虽然表面上看来和整个石室一般无二,但石板肯定比较薄,否则的话,人根本抬不起,毕竟设计者不会考虑盗墓贼的饮食问题。
在这种情况之下,最好的找寻办法应该是敲击听音。根据我的经验,石板比较厚的部分,发出的声音通常会沉闷;石板比较薄的地方,声音就要高一点。既然如此,那就方便了不少,我们只要对这些石头敲击一万次左右,就可以发现粮食和水的位置。
“这个办法很好,呵呵,刘强要知道我们博士这么聪明,肯定气死了。”听完了我的分析,陈明高兴地大叫起来。他的声音实在太大了,甚至甬道里都传来一阵“嗡嗡”回声。
2010-9-8 21:14:00
第六节暗流潺潺
相比起陈明的兴奋,孙卫红就显得稳重许多,他一言不发,举起电筒,敲了起来,陈明自是不敢落后。古墓黑沉沉的甬道里,一时之间,处处响起了“噗噗噗”的敲击之声。
其实,想起一万块石头,很多人也许会觉得比较犯难,不过真正敲起来,速度倒不慢,我们才花了10分钟,就敲遍了第一条甬道的八分之一。当然,我们并没有发现粮食和水。
于是,第二个、没发现;接下来,是第三个,也没发现。“我们不着急,我们有时间!”陈明拖长腔调,自言自语,这小子,刚才还沮丧得要命,现在居然哼着小曲,乐呵呵的,真像一个没心没肝的人。
“噗噗噗”,陈明在第四个大室敲起第一块石头。孙卫红也举起电筒,准备敲下去,突然他停住了,一把拉住准备敲第二块石头的陈明:“停!”
陈明回转头,不解地问:“什么?”
“你听到什么声音没有?”
陈明和我侧耳倾听了好一阵,古墓里,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
“有没有听到洞门开的‘轧轧’声?”
我们俩竖长了耳朵,又听了一阵。果然,甬道里确实有一阵“轧轧”声,只是离我们实在太远了,听得不是很清楚。
2010-9-8 21:26:00
“难道我们敲开了机关,把洞门敲开了?”陈明自言自语。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那我们赶紧要过去看看,否则一旦刘强那伙人发现,肯定会把洞门再关起来。
我们赶到洞门处,只见洞门紧闭,和原先一样。“可能我听错了。”孙卫红抱歉地说。
“那我们继续敲。”我说。
“咦?不对啊。”我砖头时,手电筒朝四周扫了一遍,走在我后面的陈明突然疑惑地说了一句。我一转头,突然发现,洞门附近,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张纸。
这张纸上,用钢笔画着一张图,形状类似一连串的灯笼叠成圆环:每两道弧形之间,夹着一个长方形;最左边的弧形上,有一个小圆点,上面标注着“乾位”,这圆点的正对面,标注着“坤位”。边上,还有几行字:“轻敲坤位石头三下,会有一个密室,里面有可供你们食用10天的炒面和清水。”
2010-9-8 21:45:00
这字遒劲有力,书写者肯定在练字上花了很长时间。我细数了一下,这上面总共画了8个长方形,正好古墓相吻合。看起来,这张图竟然是甬道这部分的构造图。
“这说不定又是刘强的诡计。”陈明还是心直口快。
这并不是没有理由,现在洞口肯定在刘强这伙人的严密监视下,如果要送有利于我们的纸条,就先要干掉,最起码是控制住刘强这伙人。如果控制刘强和他同伙的这批人对我们心存善意,为什么不干脆打开洞门,放我们出来,非要我们去找什么清水和炒面?这个理由完全说不通。
在我们现在的判断中,这个甬道与大室这部分的结构图应该有所不同:它不应该是如同连串的灯笼叠成圆环形,而是一个大圆环套着一个小圆环。
不过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之前已经绕着第一个甬道走了一遍,大约需要时间是8分钟,那么我们只要再绕着第二个甬道走一遍,就知道是不是如图所画的那样了:如果我们判断是正确的,走第二个甬道肯定比第一个甬道花费的时间要少许多。
2010-9-8 21:59:00
8分钟后,我们终于知道:我们之前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个甬道其实是8个大圆相交而成,但是甬道的设计者极其巧妙地把圆相交之处改成了大室。
“当时,设计墓道的人是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沉闷了很长时间的孙卫红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难不倒我,其实这个大室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掩饰甬道是弧形的,因为如果不设计这么大室,那么圆相交之处,必然会有一个交角,甬道就根本起不了迷惑人的作用。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是不是轻敲坤位石头三下,就会有一个密室呢?当然,我们不会因为这张纸解决了一个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的疑问,就完全相信它。
从坤位洞的朝向来看,它指向的是这个墓的深处。按照一般的常理,入墓处都这么惊险,那么指向墓深处的路上,肯定会有更多的困难。而在其中,说不定就要机关。
当然,鉴于古墓的构造,这种机关基本上不会是突然射出的利箭之类,而应该是突然滚下的巨石。如果这种设想是真的,一旦坤位的石头被敲击,触发了机关,按照这个墓的构造,站在坤位石头前的敲石者必然避无可避,被压成肉饼。
2010-9-8 22:08:00
这时候,要特别小心。我左右环视了一下,觉得如果真存在这种机关的话,那么石头的来源应该是从甬道两边、大室三个方向同时袭来,敲击坤位石头的人才百分之百会被压住。
“我们要选出一个人。”孙卫红涩着嗓子说。我知道,他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能说出这句话极不容易:他毕竟有家有口。这句话一出,陈明也想到了。他沉默了好长时间,低声说:“好。”
“我和你猜拳,剪刀石头布。”孙卫红说。
我大吃一惊:“连长,为什么?”
孙卫红握住我的手:“博士,你对墓了解,不能没有你。”说到这里,他哽咽了,眼泪汪汪:“如果我们哪个人遇到不幸的话,麻烦剩下的人照顾一下他的家属。”
陈明默默地点点头,看着我:“博士,我相信你。”
2010-9-8 22:14:00
我知道,在这种时候,客气是没有用的。
陈明和孙卫红这两个人,如果他们没有遇到我,没有来到这个小镇,没有进这个古墓,这种事情就永远不会发生。但是,他们遇到了,却从不埋怨,而是默默地寻找生路。他们两个人,即使和古代的荆轲、专诸相比,也完全不逊色。
虽然他们在单位里,可能只是平庸之辈,如果不是遇到这份危难,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品质。但是,既然遇到了,他们就敢于犯难,决不后退。
我点点头。其实即使他们一句话不说,我也肯定会照顾他们的家人一辈子,因为能和这两位勇士被困古墓中,这是我毕生的荣幸。
2010-9-8 22:27:00
第一次,两人出的都是布;第二次,陈明出了剪刀,孙卫红出了石头。看到这两人出拳,我猜出了他们的心里:都不相死,都想赢对方。
猜剪刀石头布其实是个很复杂的心理游戏,不过也简单。相比之下,孙卫红显然心思更灵敏一点,他明白陈明是直性子,在紧急情况之下,第一次他们都出了布,第二次陈明会下意识的出石头,而他正好出石头。
陈明显然也知道孙卫红的算计,他一声不吭,做出了一个示意我们走开的动作,孙卫红毫不客气,和我转身走进甬道,步入附近一个大室。
记得西方有个法律学家说过:“民主的前提,是应该比恐惧死亡更恐惧不遵守行为规则。”我在走的路上,这一句话在我心里不断出现。真没想到,这两个文化不高,对书本知识也不大了解的人居然能够这么遵守这一规则。“如果人人如此,我们的国家大有希望。”我想。
远处,传来了一声敲击;接下来,是第二声;然后,是第三声。这时,我发现,自己已经是泪眼模糊。
2010-9-8 22:41:00
没有预想中的轰隆声,古墓里一片寂静。接下来,好长时间,还是一片寂静。这时,远处传来微弱的欢呼声,那是陈明的声音!
我们奔了过去,看到的是,陈明完好无损,他面前,是一个黑洞!
我和孙卫红欢呼起来,泪水哗哗直流。我们又向成功靠近了一步!
狂喜之下,陈明举足就要进去。我拦住他,用电筒朝里照了良久,只见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洞里除了一股更凛冽的寒气之外,也丝毫没有任何异常的气味。
孙卫红将一节废电池从洞口抛了进去,只听嗒的一声,然后是持续不断的咕噜噜滚动声,良久不息,原来这个洞相当深。陈明按捺不住,抢先钻进。我和孙卫红随后入内,只见洞宽度和先前的甬道差不多,只是高了许多。
我们才发现,这与其说是个洞,倒不如说是和先前一样的甬道。只是这洞倾斜而下,和先前完全不同。这倒很方便,很容易辨别出我们是不是在绕圈子。当然,我们害怕洞里有什么古怪发生,步步落脚都很轻。
奇怪的是,大约每过一段,就会出现一个平台,走上五六米,然后再倾斜而下。总共走了这么五个平台之后,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石室。石头室中央,一个巨大的石棺很是醒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