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情如此,陈明和孙卫红肯定也好不到那里去。黑暗里,只听得“哐啷”一声响,然后是玻璃破碎的声音。“操,这个没用的电筒,滚你娘的。”陈明突然发出一声怒吼,孙卫红却在黑暗里一声不响。
往事一幕幕在我眼前闪现:家门口的拱背小桥,妈妈的笑容,爷爷的手,阁楼上的地图,北大的西门、红楼,导师的脸……“永别了。”我喃喃地说。
“不能等死!”黑暗里,孙卫红突然发出一声怒吼:“陈明、博士,是男子汉,你们他妈的站起来!我不相信,就走不到底!”带着重重的粗气,孙卫红在黑暗里,大步向前走。
人,不能在关键时刻失去信心!为了节省电,我们没再开电筒,不过我们继续向前走,我们的脚步声,在甬道踩出了沉闷的回声。
2010-9-7 22:51:00
进了黑暗,人的时间观念全部消失。我们三人默不作声,一个劲地向前走。走了不知多长时间,突然间,我脚踩到了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咚”地一声后脑勺着地,眼前直冒金星。
孙卫红打开电筒,突然他的人僵住了;陈明上前一看,人也僵住了:原来,我踩到的,不是别的东西,就是陈明之前扔出的电筒!这电筒明明在我们身后,怎么会跑到我们前面来了呢?
“有鬼!”陈明惊呼。
我从不相信世上有鬼。可我分明记得,我们走的是直道。我们身前身后,什么感觉也没有,这个把电筒从我们身后弄到身前去的,究竟是人是鬼,这时我也禁不住怀疑起来。
2010-9-7 23:13:00
“不管是人是鬼,我们不管,继续向前走。”孙卫红到底当过连长,这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极具威严,不由得人不听。
奇怪的是,几乎过了相同的时间,这个电筒又再次出现在我们前方。我们照样不理,再过一段时间,这个电筒又再次出现了。“怪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着这只不断超越我们的电筒,我们三人都皱起了眉头。
这时,我突然想到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一个人在沙漠里迷了路,突然他发现前方有一行足迹,狂喜,于是沿着这行足迹走了下去,而后见到了两个人的足迹,在沙漠里走过的人越来越多,他却始终找不到怎么走出沙漠的路,最后他渴死在了沙漠中,原来,他看到的足迹,就是他自己留下的。
“莫非,我们也在这个古墓里不断地绕圈子?”我暗自想道。当然也不排斥有人在故意作弄我们,这人捡起一个电筒很容易,可是要捡起很多东西却会很难。
2010-9-7 23:32:00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在这团团迷雾中,突然有了一丝亮光。
如果是真的,验证起来很容易。我们把自己身上带着的东西全部掏了出来,然后挨个挨个地抛在甬道里:在过前方第一个大室的时候,我把手表放在地上;第二个大室时,我放下了钢笔;然后依次是孙卫红的手表、钢笔,陈明的手表、钢笔,我的上衣,接下来,孙卫红也脱下了他的上衣。
到了第九个大室,当陈明准备脱下自己的上衣时,他呆住了,突然蹲下身子,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在我们前方,是我的手表!然后,我们依次遇到我的钢笔、孙卫红的手表、钢笔,陈明的手表、钢笔,我的上衣,孙卫红的上衣。
“我们确实一直在转圈圈!”甬道里,响起了一阵欢呼。现在我们终于搞清楚,这个古墓的甬道其实只有2.5公里长,总共也只有8个大室,只是因为每一段有300多米,角度实在太小,我们没法感觉得到,加上手电筒只能照几十米,所以一直没发现。
“终于明白了,我们进来的确实是‘死门’,它虽然开着,却会迷惑人一直走下去,直到死为止。”我对孙、陈二人说道。
“博士,好样的!”陈明裂开嘴巴,笑着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2010-9-7 23:48:00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建造我所遇到的古墓部分,如果前提因素都不变的话,只要有75万人口。“尽管如此,在这个地区的历史上,这也是了不得的数字。”我暗自想道,这么一个大墓,要动用这么多的人力,墓主只有一个可能:政权最高领导人,而且这个地区在历史上只存在过一个能动用这么多人力的政权——吐蕃。
但是,如果说这个古墓是吐蕃王陵的话,也存在很大问题。历史上,吐蕃人口最盛时,也不过200多万人,即使这个陵墓用三年时间建成,也需要30多万人来支持。虽说从理论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可是在实际中却不大可能:吐蕃王陵基本上都在拉萨附近,从没听说过在甘肃境内;这里是历史上唐朝和吐蕃一直争夺的地方,即使考古工作有错误,作为一个正常的君主,也不会在这种烽烟四起的地方修王陵。
2010-9-8 0:11:00
当然,这些问题只是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虽然,我已经搞清楚了刘强的阴谋:骗我们进“死门”,然后使我们一直在甬道里打圈圈,直到最后倒地身亡。
知道了“死门”的秘密后,我终于明白了我们进古墓之后刘强方面的动作:刘强的同伙确实进了古墓,但是刘强却巧妙地利用我们容易心软的弱点,在我们向前走的时候,刘强的同伙在我们后面悄悄地钻出了洞。
“现在可以肯定,这个古墓里除了我们,再没有别的人了。”想到这里,我脑海突然又浮现起一个疑问:显而易见,刘强跑出去的时候,险些砍伤陈明的是刘强同伙,为什么不吃不喝三天,刘强的同伙还能把刀挥得这么有力?
这两者结合起来,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刘强他们事先已经进过这个古墓,并且对它了如指掌,所以才能设下陷阱,扭输为赢,反而一举把我们困在古墓里。他们来了没多长时间,对古墓的了解显然来自宝穴方位图,这时,我突然后悔起在旅馆里,竟然没有询问过刘强关于宝穴方位图的情况,这确实是个重大的失策。
2010-9-8 0:38:00
所以,我得出最后的结论:刘强他们在事先,已经有过非常严密的推算,并且制订好了种种应对措施,我们突袭这伙人,虽然在最初时似乎占尽优势:把刘强击伤擒获,还把两人逼入洞里,却始终按着他们的计划在走。
“能设计好这么一套计划的人,智商不是一般的高。”我越来越觉得,和这个人对垒,实在是太恐怖了,因为什么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不过这个人也有他的弱点,那就是他善于孤注一掷。”我暗想道,这个人虽然高明,整个计划的实现却并非完美:假如我们和他们一样心狠手辣,在突袭时把刘强弄死,那他们就没有人来骗我们进这个“死门”;假如刘强死了,那他们的整个计划就缺了一环,假如陈明不是无意中一靠的话,露出这个洞口,我们根本就不会进这个古墓,那他们岂不是要被活活困死在古墓里。
“这个人再聪明,毕竟计划还是有漏洞的。”我又想了一下,有两种办法可以使是这个方案更成熟:在刘强被击毙、我们又没找到古墓“死门”的情况下,估计我们不久会离开,这时,只要在外面再放一个始终不出现的人,那困在古墓里的人的生命就能得到完全保障;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墓里存贮足够的粮食和水,直到我们发现“死门”,进来为止。
这两种方案,都有一个前提:洞里必须储存足够的粮食和水。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这柄刀为什么会如此有力,那是因为他们事先在古墓里放了为数不少的粮食和水,困在古墓里的两个人,根本就没有三天三夜没吃没喝!
2010-9-8 0:45:00
想到这里,我眼前一亮。既然他们在这古墓里准备了粮食和水,我们现在最缺的恰恰是粮食和水,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它们!
我们已经对古墓有了初步了解,储存这批粮食和水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和我们所走过的甬道平行的那条甬道里;如果不是,那么这个古墓肯定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密室,水和粮食就存在那里面。
我把这个判断对还沉浸在喜悦中的陈、孙二人说了,两人大声称妙。我们赶紧走到另一条甬道,找寻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