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越南新娘》
第38节

作者: 新会印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6-02 08:54:01

  阿木把老娘关在屋里的事,本来只是大榕树村的内部秘密,最终东窗事发,与大榕树下的新闻工作者和评论员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全怪村里的暴发户阿水那家伙。
  阿水,从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断其与阿木的分别。阿水本来也是穷人一名,出身也与阿木差不多,但他脑袋的结构与阿木相之甚远,年轻的时候在镇上打工,哄了一个石场老板的女儿当老婆,石场的老板虽然没有给他分几块石头提炼碳酸钙,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给他买了一台手扶机。
  在当时的农村,有一台手扶机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它除了可运输各种粮食作物和建筑材料外,还可以载着大榕树村的人外出等圩,最重要的功能是显摆露富。每次圩日,阿水把拖拉机发动起来,村中的新闻工作者和评论员便大呼小叫地冲上去霸位,其激烈程度,与今天同志们在论坛抢沙发的样子相差无几。
  本来阿水挺喜欢载着一拖位机的人呼啦啦地去等圩的,但后来因他用拖拉机拖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就跑到镇上建了房子,后来又买了几台大卡车专门在他老丈人的石场上运输石头,再后来就在镇上安居了。
  所谓人往高处走,即使阿水从此不回大榕树村,大伙也不会说他半个不字,问题是他离开大榕树的时候,带走了应该带走的人,却也留下了不应该留下的人。谁?他的孤寡老娘。
  阿水娘是年轻时守寡一个人带大阿水的,但阿水娘与阿水老婆关系不怎么铁,经常在家里搞争霸战,奈何阿水老婆的后台比较硬,阿水娘让亲生儿子判了一个输字,从此留在村里的小屋子里,闷闷不乐。
  一个闷闷不乐的人,通常是活不了多久的。后来阿水娘很年轻就去世了,阿水自始被大榕树村的人贴上“反骨仔”的标签。虽然他自己不一定知道,但是大伙的眼睛都是贼亮的,他那个标签,就算在黑夜里也会闪闪发光,警惕着大榕树村人的。
  现在,大榕树村终于有了一个阿水的准接班人,阿木同志。
  阿木接阿水的班,阿水自然可以抛下“反骨仔”的官衔告老还乡了。不知道阿水是不是这样想的,反正他是这样做的。
  时近秋冬,天气渐寒,各级机构都在准备着“送温暖”工程。此时的阿水同志,不但拥有数十辆运输的大卡车,而且还有了建筑工程队,在镇上已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大人物。得知镇上搞送温暖工程,他主动找到镇政府,表示所有的送温暖的物品都由他赞助。

  这可太好了!全镇这么多困难户特困户,每户一袋米一瓶油一块新棉被再加上一百元慰问金,这笔开支相当于镇政府一个月的办公经费了,如果有人愿意出这笔钱,真是太好了!
  但阿水先生有一个要求:他希望能亲自带着慰问的物品到自己的村子里,其他的村子,由镇干部代劳即可。
  这个要求简直不能算是要求,镇领导很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阿水先生调拨出10辆大卡车,在大卡车的两边分别贴上“一人有难八方助,唱响一首奉献的歌”等等诸如此类的大红布条,浩浩荡荡地在镇干部的指挥下驶向各村。
  跟着阿水到大榕树村慰问的,自然是镇长大人。当大榕树村的那班新闻记者从村长口中听说阿水与镇长一起进村慰问时,不禁肃然起敬。
  想不到阿水已经发得这么厉害了,突然之前,大榕树下评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坏人一旦有了钱,就是不折不扣的好人了。
日期:2010-06-02 08:57:59

  作为村里惟一的双眼失明者,阿木家的残疾老太太自然也被纳于被慰问之烈。当阿水与镇长大人带着手下一班人扛着米抱着棉被衣物闯进阿木家门口时,却被阿木双手拦住,不许让大伙进去,说只需把物品放下即可。
  镇长大怒,比他更怒的是一直跑前跑后的电视台的记者小姐。之前跑了几户人家,不知道是村长拿了回扣还是怎么的,慰问的那些家庭看上去活得都挺滋润,根本不像特困户,拍这样的新闻太没有说服力了,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一个残疾的特困户,这样的机会岂容错过。
  但阿木就像一块木,说什么也不肯开窍,更不肯放大伙进去。镇长气得脸都红了,拿了慰问品,你好歹让残疾老太太说声感谢祖国感谢政府么,你竟然想把老太太藏起来不劳而获,什么道理?
  镇长的脸红了,下面的人自然知道怎么做。他们不由分说,一捅而上,分别左右发力,把拦在门口的阿木扭到巷口。好了,障碍已扫清,领导们,你们往前冲吧!

  可是冲进去的领导却发现里面没有残疾老太太,只得一堵新砌的墙,墙上还有一个水桶大的洞。听到外面吵吵闹闹,老太太以为越南红又在教孙子说越南话,马上没好气地使出语言武器,孜孜不倦地攻击越南红的列祖列宗。
  冲进去的镇长大人和阿水先生面面相觑,他们想不到老太太在环境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中越之战,更想不到阿木忍心这样对待一位爱国的老母亲。
  倒是尾随而至的电视台记者小姐,非常兴奋,送温暖的新闻充其量只是一个简讯,但活埋残疾老娘的新闻,却极有可能获本台好稿甚至市级好新闻奖!
  你看,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俺早就告诫大伙千万别相信大榕树下那些兼职人员的素质。事实胜于雄辩,大伙看出来了吧。
  看着记者小姐拍得正欢,镇长大人反应过来了,他马上调整表情,展现在大伙面前的,是一张痛心疾首的脸。记者小姐很快就反应过来,把镇长大人带到大榕树下,让他以大榕树为背景,谈感想谈体会。
  镇长的感想,自然与大榕树村那班评论员的感想不一样,作为一镇之长,注定了他的素质以及思想都与大榕树村那班兼职人员不一样。
  只见他背对大榕树,将当天的慰问活动主题改成解救被困老人,对着摄像头铿锵有力地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允许有虐待老人的事发生在我们镇,对于这种虐待残疾老人的事情,镇委镇政府必将严肃查办!”

  原来阿木此举是虐待老人!大榕树下的新闻工作者纷纷点头,怪不得就是感觉不妥,原来不妥在这里!困惑大伙多时的疑难问题终于让镇长解答了,大伙都有点小小的满意。
  惟一不满意的是阿水,恨不得把阿木吊在大榕树下打死为止:老子花了这么多钱来搞送温暖活动,竟然让你这家伙仅靠一堵墙就变成了虐待老人事件。
  当天晚上,镇上民政办的同志来了,先是到村长家中了解情况,然后又跑到大榕树下调查摸底,再到阿木家实在察看,最后还与双目失明的老太太现场交流。
  可怜的老太太,她不知道她的儿子阿木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她还以为在外面问话的是某个怀有恻隐之心的评论员,她因为双目失明极少出去,对村里的人并不熟悉,所以,她完全没有提防没有保留地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说了出来。
  当然,她说出来的故事版本,是没有阿木什么事的,做坏事的是越南红,该死的也是越南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