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风尘,一段真实的情感人生》
第25节作者:
徐清风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也不喜欢呆在重庆。”我接着说:“我虽然在这里获得了知识,但从情感上来说,这里却带给我太多伤感的回忆,只要在这个城市生活,我就摆脱不了渺渺的影子,这种感觉的存在让我无法去自如地面对新的生活,也许我从一开始就认识你,我们之间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但生活没有也许,也无法回到从前,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离开这个城市,重新开始新的人生,希望你能理解我,同时,我也真诚地向你表示歉意。”
张芸仍然静静地看着我,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我估计她的内心或许是非常痛苦吧。
当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却已经结束的时候,人的内心想法确实是会非常复杂的。好在我一直没有对张芸表达出过多的热情,并没有用自己的主动行为去刺激她的感情萌发,但是,她究竟为此投入了多少情感,倾注了多少心力,谁又能知道呢?只有她自己最清楚,所以,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有多痛苦。
想到这一点,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深深的歉疚!
回到学员队,我感觉到一身轻松,所有的烦恼和困惑都已经一扫而光,我真正要以一种全新的面孔,来迎接新生活的挑战了。
日期:2010-04-23 14:45
(四十八)
团部离汽车站并不远。汽车穿过靖西县城的街道,在离县城两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有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大院子,门口用一根杆子拦着,一个哨兵在一个高约五十公分的圆形台子上站岗。坐在前排的王干事回过头对我说:“这就是我们团的驻地。”
团部的招待所非常简陋,两张单人铁架床中间放一个油漆班驳的床头柜,靠窗的地方放一张简易的桌子,就变成了一个标准双人间。进门的时候,我看见一张床上已经放了不少物品,一个戴着红牌的学员站起身来打招呼,不用说,这是和我同期分配来的军校生了,只不过,他比我早到而已。
王干事走后,我和邻床聊了起来,知道他是从桂林陆军学院毕业的,叫董必成,湖南益阳人,昨天刚刚来报到。
吃完晚饭,我和董必成在院子里走了走,发现院子非常大,占地足有五六平方公里,但很多房屋都比较破败,而且没有住人,有的地方操场上都已经杂草丛生了,只有集中在招待所附近的几栋房子住满了人,显得比较热闹。
我正感到奇怪,董必成告诉我,这里原来是一个边防师,后来裁军的时候,缩编为一个团,现在一个团驻扎一个师的地盘,当然就显得非常大而且空了。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我好奇地问。
董必成说:“我以前就在这里当兵,后来考入桂林陆军学院,毕业后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分配原则,又被分回来了。”
“哦,那以后还要多指教。”我赶紧说。
“哪里哪里,你太客气啦,你是本科生,水平高,以后还要你多指教呢。”董必成客气地说。
“你太谦虚啦,你可是实实在在的地头蛇呢。”我笑着说。
董必成哈哈大笑。就在几天的谈笑和相处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又过了两天,干部股王干事通知,我的命令是到通信排当排长,虽然我毕业的时候定的是中尉副连职,但我仍然不得不接受当排长的安排,而董必成也被派到五连去当排长了。
通信排并不是团部的直属分队,而是和警卫排编制在一起,合称为警卫通信连,连长是四川人,姓吴,侦察兵出生,是由士兵直接提干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但管理方法比较简单。
通信排虽然编制是一个排,但只有十五个人,分为有线班和无线班,两名班长都是参军七八年的老兵,专业技术过硬,但工作作风散漫,平时不太注重作风纪律,和本班的兄弟们关系却搞得非常融洽,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
我到任的第一天,连队搞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炊事班还特别给大家加了几个菜,连长说了一些诸如增添了新鲜血液、加强了战斗力之类的客气话,我也很谦虚地表明了自己在连党支部的领导下好好干工作的决心,就算是正式融入这个大家庭了。
靖西县地处广西边陲,是除友谊关外,广西接通越南的重要交通纽带,那坡、龙邦镇均与越南相连,在当年中越战争期间,这里曾经驻扎了大量的军队,靖西至南宁的陆路通道,也是当年战争期间抢修的战争物资运输通道,否则,从南宁到靖西的路程就远远不止十三个小时了。
在靖西县城的东南角,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套简陋的电视差转设备,靖西的电视台就靠这套差转设备转播中央一台的电视节目,但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每天只从晚上七点转播到九点,有且仅有中央一台,所以,当时在靖西看电视是一件超级困难的事情。
在靖西的西北约五公里处,建有靖西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许多在越战期间牺牲的烈士,从墓碑上可以知道,有不少烈士入伍只有三个多月,就永远地葬在了这里。
对靖西的了解仅止于此,这还是我经过了三个多月时间后才慢慢知道的。
三个月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我的人生中,这三个月的时间却是我始终无法忘记的一段岁月,它让我的思想经历了种种煎熬和挣扎,巨大的生活反差让我感到落寞,并开始重新思考我将要面对的人生,但自始至终,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边关的苦累生活并没有让我意志消沉,反而让我加强了对性格的磨砺,只不过,这样的环境在让我的情感变得坚强的同时,也使我开始重新审识自己的感情生活。
毕竟,不管我们抱有何种理想,现实永远是我们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日期:2010-04-23 14:47
(四十九)
到达团里的第一天,我就给阿睿写了一封信,解释了没能去广州看她的原因,也把自己的现实处境毫无保留地告了她,虽然我们读唐代边塞诗歌的时候,往往带着无数浪漫主义的想象,而现实的边防生活,却无论如何也浪漫不起来,相反,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振作的精神,所谓的浪漫,也就是让自己在这里慢慢地烂掉而已。
身处这样的环境,我当然再也无法向阿睿开口求爱。我内心觉得亏欠阿睿太多,我无法再自私地要求她来承受这种无法看到尽头的爱情,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的生活之间,有着太深刻的鸿沟,如果漠视这个差距的存在,即使勉强在一起,肯定也不会感受到幸福的。
阿睿的回信让我感到非常的温暖,信中对我用尽了安慰之辞,这些鼓励虽然有些虚无飘渺,有些话语甚至非常稚嫩,但仍然让我感受到了关爱和鼓舞。
在困难的生活中,我们不缺少丰富的想象,更需要的是坚强面对。毕竟,这个团有这么多的军官,同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憧憬,他们能坚守在这里,我为什么就不能呢?至于我的爱情,我的理想的人生,虽然会从此变成另外的样子,无法再按自己设计的轨道前进,但我不能自暴自弃,无论明天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仍然必须微笑面对。
这样的信念一直陪伴着我走到今天,让我在此后层出不穷的困难面前安然面对,稳步前行。
我很快和排里的兄弟们混熟了。由于我比较谦虚,从来不会不懂装懂,因此深得两位老班长的好感,他们主动帮助我了解情况,积极为我分担工作任务,特别是遇到我不懂处理的业务,都会主动献言,让我很快就熟悉了自己的角色,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了这个集体里。
通信排的任务非常简单,有线班除了保障好团里的电话畅通外,基本上没有其它的任务,平时训练也若有若无,无线班更加简单,十几部小八一电台,有一半是坏的,基本上都在仓库里苦熬着岁月,一年也就有两三次拿出来晒晒太阳,由几个兵背着在营区里晃荡两圈,向大家表明通信兵在搞训练了,然后让它们继续呆在仓库里“养老”。
人总是喜欢在某种环境中寻找最佳的生活方式,一旦从内心接受它以后,就把这种方式保留下来,慢慢形成一种生活的规律,习惯也就这样养成了。
因为生活非常单一,我们都养成了晚上聚在一起喝酒的习惯,在喝酒的时候聊聊天,说些家乡的风土人情,在闲聊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彼此的友谊,也打发了许多寂寞的时光,缓解了许多思乡的愁绪。
有一天晚上,我照例和连队的干部以及几个年纪比较大的班长们聚在一起喝酒,我随口问道:“这里一点娱乐都没有,你们是怎么过的呀?”
连长笑着说:“这里有一个顺口溜,叫四个基本原则,副连长,你给传达一下。”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弄得我莫名其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