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风尘,一段真实的情感人生》
第46节

作者: 徐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虽然是副团转业,但由于任职不满三年,在一个县级单位,无法安排领导职务。顶多只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县人事局推荐了几个单位,经过接触了解,并征求了一些高中同学的意见,我最终选择了公丨安丨局。
  在人事局办妥手续后,在公丨安丨局报到,接待人员还算热情,局长还亲自找我谈了话,客气了一番后,话锋一转,说道:“根据我们局里的规定,新来的同志都要到基层锻炼一年,熟悉工作,你也就委屈一下吧。”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在人家的地盘上混饭吃,初来乍到的,我当然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先服从安排再说。否则,还不知他们怎么看待军转干部呢,我个人事小,影响形象事可就大了。
  鬼使神差,我竟然被他们分到了阿睿的镇上当一名普通的民警。
  虽然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也反复调低了心里的预期,但仍然难以接受这样的安排。想到自己革命了十几年,最终还是回到家乡,混迹于一个小镇上当民警,真有一种虎落平阳的感觉。
  当然,如果你还想生活下去,你就不得不努力去适应。哲学家早就说过,当人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就只能去适应环境。就好比工作一样,不能为失败找借口,只能为成功找方法。
  纵有千般无奈,万般愤慨,我还是决定静下心来,好好地过了一年的锻炼期再说。如果一年以后,还让我在这里混饭吃,再去找局长不迟。
  镇上的派出所连所长才六个人,整天就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东家的牛不见了,西家的鸡少了几只,都要来报个案,对于这种事,所长都是派人象征性地去晃荡一下就算交差了。行动最多的就是抓赌,因为这样可以罚款,可以填补派出所开支的空缺。

  好在从所长到下面的民警对我还算尊重,虽然我现在混得落魄不堪,但好歹也曾经是一个副团职军官,相当于副县级,这块遮羞布为我赢得了仅存的一丝尊严和尊重。
  在中国,可别小看了这个“相当于”,在人们惯常的思维中,“相当于”虽然不是“就等于”,但很多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份量的。
  日子就这样缓慢而又无趣地过着,我也逐渐在这种生活中磨掉了许多棱角,当初的激情在平淡的岁月中也慢慢地消褪下去,日益在低廉的酒桌上迷失下去。
  有一天,我照例在大街上晃荡,看到一个卖莲蓬的老头面前摆放的莲蓬非常新鲜,正蹲下来想问价的时候,突然听到后面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叫道:“徐清风!”
  我回过头,立即呆住了。

  “真的是你呀?”阿睿穿着一身鲜艳的衣裙,欢叫着向我跑来。
  远处小店的音响里,迪克牛仔正用磁性的声音缓缓唱道:
  常常责怪自己  当初不应该
  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
  为什么明明相爱
  到最后却还是要分开

  是否我们总是徘徊在心门之外
  谁知道又和你  相遇在人海
  命运如此安排总教人无奈
  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
  只是好像少了一个人存在

  而我渐渐明白  
  你永远是我不变的关怀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

  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上部完)

日期:2010-04-30 11:48

  风尘岁月,一段真实的情感人生(下部)
  (一)
  正午的阳光火辣辣的照在大地,树叶仿佛要被烤焦了一样,蝉儿在树上不停歇地鸣叫,偶尔还有响亮的汽车喇叭声,这是一个乡村小镇的夏日午后特有的景象。
  我和阿睿坐在“惜缘茶庄”靠近窗台的地方,室内的空调开足了马力,幽雅的布置和柔和的音乐,把室内室外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茶是我最爱的人参乌龙茶。其实我对茶并没有什么研究,更谈不上喜好,第一次喝人参乌龙的时候,就觉得它清甜可口,回甘无穷,就喜欢上了它,对于我来说,喝茶既不养生,也不健体,只要口感好,喝着舒服,就足够了。
  事实上,我跟阿睿已经很多年没有见了。虽然她在国内时我们通信比较多,但并没有见面的机会。面前的她与我印象中的形象已经有了不少差别,她变得更加丰腴,少女的娇艳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少丨妇丨的成熟与稳重,唯一没有变的是,她红红的脸蛋上仍然带着我熟悉的微笑。

  阿睿早已和师兄结婚了,他们都找到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并在美国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生活富足而又安逸。这次回国,她是为了探望父母,并想把父母接到美国去看看。
  而我的情况却没有任何可以说道的地方,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在音乐的最高丨潮丨戛然而止,然后垂直下降,直落谷底,虽然这怨不得任何人,只是命运的一个简单安排,但心理上的愤懑与不平,却是始终存在的。虽然我已经慢慢地随入了大流,表面上已经默认和接受了这种混沌的生活,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想到自己已经三十多岁的年龄,事业和家庭却都一事无成,心中仍然会隐隐作痛。

  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们都感觉失去了以往相处的那种默契,也许是因为时间,也许是因为成熟,也许是因为当前我们所处的不同境地,总之,心理上的距离和阴影已经明显影响到了我们的交谈,甚至,我们常常会有尴尬的沉默。
  但是,我们似乎都有着某种期待,不愿意就此道别,因为,如果在这种氛围下道别,也许今生我们再无见面的渴望,哪怕是在人海中偶尔相遇,也不再有惊喜,而只是默默无言。
  所以,我们仍然坚持聊着,虽然并不那么和谐。
  其实,我心里清楚地知道,造成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在于我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的自我否定,并因此而延伸出来的自卑情绪。
  这种情绪让我无法自如地和阿睿交谈。
  其实,我的内心始终有一种不满足的情绪,不甘心一辈子窝在这个小镇上,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事情中慢慢老去,在廉价的酒宴和粗鄙的生活习惯中消耗岁月。但是,在现实中,不如此又能怎样呢?如果选择离开,我既没有年龄优势,又无一技之长,重新开始新的拚搏人生,我有这么大的勇气吗?
  这是转业一年来,一直困扰和折磨我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的前途和将来的路在哪里。
  “在这里过得好吗?”阿睿依然还是那种温柔的口气。

  “你在这个镇上生活了十几年,还不知道吗?”我苦笑着说。
  “这么过下去好像不是你的性格。”阿睿看着我,仿佛是漫不经心,又仿佛是有意在试探我的真实想法。
  “我也想过,但一时间还没有更好的发展思路,说不定,一辈子窝在这里,就是我的宿命呢。”我说。
  “不会吧?你是那种认命的人吗?我记得你一直是充满朝气,永远积极向上的呢。”阿睿说。
  我一时无话可说,只有又保持沉默。

  “这次回来,我碰到刘大兵了。”阿睿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
  “刘大兵?”很久没有听到刘大兵的名字了,我禁不住坐直了身子,说道:“我只听同学们说,他在上海开了一个什么厂,做得很不错,你们是怎么碰到的?”
  “很偶然的机会。刚开始我还没认出来呢。”阿睿说:“我回来后去县城看家住在教育局的表哥,没想到刘大兵在我表哥家里喝茶。经过聊天我才知道,原来刘大兵跟我表哥是很好的朋友,这次正好从上海回来有事,去看我表哥,我们就这么凑巧地遇上了。”
  原来生活就是这么奇怪,有的人一辈子联系着,却几乎没有机会见面,有的人一辈子不联系,却很偶然地就可以遇到。
  说起刘大兵,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多年前,我骑着单车去看阿睿时,在镇上撞翻凉粉摊后,刘大兵帮我解围的景象。

  我笑着给阿睿讲了这一段故事,也许是这个故事把我们都带到了十几年前那段美好的时光,使我们突然之间亲近了许多,气氛又开始融洽起来。
  “你应该去见见他。”阿睿说:“我留了他的手机号码,告诉你吧。”
  “要不,找时间组织同学们一起吃顿饭吧。”我提议道。
  “哦,我可能没时间了,马上要带爸妈去办签证,有好多事,怕是时间上来不及,以后有机会再说吧。”阿睿说道:“不过,你一定要抽时间去找刘大兵好好聊一聊,你不应该呆在这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