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传国玉玺》
第20节

作者: 二两米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683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李显比老爹更中性更没出息,于是皇太后武媚娘越看越生气,两月之后就让他下岗了。但武则天死后,他又坐了五年皇帝,但那已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684年,中宗下岗,弟弟睿宗李旦继位。这个李旦同样也是没出息,当妈的于是让他去后宫玩着,朝政她来处理。睿宗皇帝还没玩几天呢,当妈又来告诉他,你今天也下岗,你老娘我自己当皇帝。睿宗命也不好,但他生了个好儿子——李隆基。
  公元684年,六十岁的武媚娘终于走到了人生的顶点,成为了中国历史唯一的一位掌握庞大帝国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历史还有一位女皇帝,她是唐代起义的一位女土匪——陈硕真,史称“文佳皇帝”,但她只是一个小地方政权,武媚娘则是接管了整个大唐江山。
  武则天的周,定都洛阳,一共21年。
  武氏从为后到去逝,统治国家约五十年,这一阶段,她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对唐朝的强盛与稳定都有杰出贡献。大力发展民业,改革新政,甚至发兵打仗,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她本身就很有才情,就是以才人身份入宫,还有许多优美诗词传世。她还发明了一种文字,今天中国人看不太懂,有点像日本人的字。
  一个女人,要想统治一个王国,一定要做出巨大牺牲,也要承受更多压力,忍受重大非议。在她的当政时期,只要是曾经反对过她的人,全部罢官,一律流放,同样的兴趣爱好者也不行,像骆宾王一样的被打入大牢,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很多中国人学的第一首诗“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就是他的。
  不管怎么样,一位女人,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成就了自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就是伟人。
  公元705年,八十一岁的武则天,年老体弱,已是风烛之后。早就受不了一个女人的统治的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逼皇帝武氏下台。武氏下诏退位,众人拥戴中宗李显登基,于是李唐江山得以复辟成功,不久之后,武氏病逝,缢号“大圣则天皇帝”,这才是武则天三字的正式开始。
  武氏死时,也知自己在历史上会有很多争议,于是在陵前竖一大型石碑,但无任何生平文字,此碑就是著名的“无字碑”,而且她与老公高宗李治一起,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一千三百年来,此碑伤痕累累,但一直还在。但已布满文字,上书各朝各代“XXX到此一游”,按数目统计,以公元1949年10月1日建立的那个朝代数量最多。

兰亭序的美好设想

  中宗李显二进宫后,继续发扬自己软弱无能的优良作风,于是老婆之一的韦皇后开始把持朝政。五年后李显突然生病驾崩,这位韦皇后也想学一个她的婆婆武则天做一次女皇帝。这时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已成年,此人是大唐李氏江山的坚定维护者,于是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公元710年兵变杀死韦皇后,拥戴自己爸爸李旦上位,也来个二进宫。

  李旦也是老毛病不好改,依旧的没出息。由于李隆基还小,朝政他就交给了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优秀基因,同样也想当女皇帝。但是没出息的李旦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把位子传让给儿子李隆基,自己下岗做太上皇。
  这样一来,太平公主直接起义与少皇李隆基直接对抗,但是少年天子李隆基天生就是平乱高手,三下五除二就把乱军平定,并赐死姑姑太平公主。彻底扑灭了李家后院烧了几十年的大火。
  李隆基得以稳坐江山,改元为开元,他就是著名的唐玄宗,唐明皇。
  玄宗继位后,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时的唐朝,才真正进入鼎盛时期,这时的唐朝人口7000万,人均土地十八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的这种诗,描写的就是这一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现在有大量出土的开元通宝就是玄宗时大量铸造的。
  我十岁那年,有一次在一个老废墟上玩,无意中就发现了十二个铜钱儿,一看全是开元通宝,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东西,我还见过有人收藏有铸开元通宝的模子,是石头做的。因为我们说过古代交通不便利,中央允许地方铸钱,于是京城也铸,地方官也铸,民也大量私铸,于是就有大量的这种钱币存世。
  开元通宝有个特点,大量的出现指甲痕,据说是玄宗带着美女杨玉环去参观钱币生产车间,小女孩看到这东西很好玩,就拿了一个模具来看,姑娘的指甲都比较长,于是就有甲痕留在了上面,铸出来的钱币也真的很多都有甲痕,估计官铸的为保证质量,应是翻砂法,要是石头,她也掐不动,现在存世的开元通宝也真的多有甲痕。
  玄宗的故事很多,很多电视和电视都有播放,所以我们就不再多说,玄宗后唐朝又传有十四位王,最终灭于907朱全忠建立的后梁,唐代一共290年。

  唐灭至宋初,就是著名的“五代十国”,中国又一次的盗墓高峰。
  就是有两个出名盗墓牛人,一个叫黄巢,一个叫温韬
  唐末期天下大乱,山东有个卖盐的叫黄巢,带人起义,这人很利害,攻下过长安和洛阳,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大齐,享国三年。三年的当政时间,他少量铸造过一种钱币“大齐通宝”,流传至今,中国可能不超过十枚,十分珍贵。
  他出名还因为一件事,盗墓。这人是个老粗,盗墓一点也不专业。就是一招,抡着锄头刨。他先是挖开了别人挖过的秦王陵和刘彻的茂陵。当他自己想挖个大墓时,没文化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他看上了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于是指挥四十万部队拿着锄头冲着乾陵就来了。
  我们先不说乾陵的防盗技术,古代陵墓下葬之后,墓道口就被封死了,很多帝王陵下葬完成,参与下葬的劳工全部杀死。甚至是修陵的工人也要杀死,秦王陵就因史书记载杀死有数十万劳工闻名。
  墓道口位置十分隐蔽,很难找到。发现最大玉衣的江苏狮子山汉代楚王陵,是一位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找了二十年才找到墓道口的。当年开定陵时,中国最优秀的几十位考古专家,也找了一年才找到金刚墙的位置。

  黄巢的四十万把锄头挖了很多天,但因为指挥官的无能,集体跑偏,在乾陵留下一个四十米深的“黄巢沟”,现在还能看到这条沟,黄巢已“史上最蠢盗墓人”,成名中国盗墓史,反而也证明了中国皇陵的先进设计。
  另一个叫温韬的,他的出名是因为他极有可能毁了一件无价之宝“兰亭序”真迹。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代名词,作者本人也是中国书法最有成就的“书圣”王羲之。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就是他的真迹“快雨时晴贴”,那只是他闲着没事儿,信手捻来的一个即兴之作。现在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收藏有“唐人五大摹本”,空白处被历代皇帝用印章快砸满了,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铅字打印的兰亭序,每个上过学的中国人都学过这篇文章。

  真迹兰亭序作于公元325年,成品之后就一直被历代帝王当做珍宝放于案头,百年之后再传于后世。直至唐初到达太宗李世民手中,太宗也太喜欢这个东西了,加上他看太子李治也没什么品味。于是他起了一个私心,让这个理应流传的宝物与自己一起合葬在昭陵!这件事有正史记载。
  温韬是个见财起义的小人,当时天下乱,他就乱世掘墓,发家致富,史载: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资治通鉴也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