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夏天,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一位收藏鉴定专业人士,在一个地摊儿上看到几件陶俑,他一眼就认出是北魏时期珍贵的陶俑,于是没动声色,出了上千元钱买一个,带回他打工的地方——国家博物馆。到了之后,马上把德高望众的专家团请出来,所有人看了之后,结果一致是:“货真价实,北魏陶俑”。同时通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等同行单位,于是马上就有大量专款到位,到潘家园抢救性收购。一听到国家都出动了,收藏大军更是马上出动,都冲向潘家园。但事情有些奇怪了,这东西好像收不完,越收反而越多。国家单位先反应过来,暂停收购,但民间大军豪情不减,依然疯狂抢购。
当上千个各种姿态,不同年代的陶俑整齐的出现在专家们面前是,所有人都在沉思一个问题: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姿态的珍贵文物一起大规模出现,有多大的可能性,但是就器物的造型与测试的结果来看,又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还是不放心,于是请公丨安丨部门协助调查。
公丨安丨机关访查了地摊上的摊贩,很快知道东西来自河南,于是马上公丨安丨与专家一起赶往河南,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很快把目标锁定在一个人身上——洛阳人高水旺。
当专家与丨警丨察到了高水旺家时,推开院门,所有的东西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
在院子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这种陶俑,还有很多正在制造。在这位农民的家中他们看到了一个证书“民间工艺美术家”,颁奖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还是不死心,于是高水旺现场动手做了两个,让专家带走去鉴定。回去路上,当地警方告诉专家,93年海关查到一批唐三彩,专家看后都说是真的,后来也是找到了这里。一看单据,人家全是按工艺品生产收费,也有全套手续证件,依法纳税,于是专家就真的傻眼了。
陶俑形象很多,到现在都有烧造,历朝历代都有生产,在陶器艺术品中,最出名的除了秦俑之外,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兴起于唐代,它是一种明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葬品,这东西一般是不传世的,也只是在有人要下葬时把他们生前用过的东西,包括,人,动物,甚至于家具都做成唐三彩下葬,所以这种东西一出土就是一大窝,数量极多。北京故宫就有一个唐三彩馆,就是在一个收藏家捐赠物的基础上修建的,他一人就贡献了数千件。
唐三彩是陶器,很多外行一看去第一个感觉是它像是瓷器。那是因为唐三彩的颜色很漂亮,它有三种基本色,绿色,黄褐色,蓝色。有些唐三彩很大个儿,它是分节烧造后,再拼接起来的。唐三彩的发现主要是在河南与陕西,陕西窑址暂时不确定,但有很多陕西唐墓出土的大型唐三彩陶器是不太容易运输的,所以陕西应也有窑址。
唐三彩因为色彩斑斓,同时很多人俑与动物造型十分优美,虽是明器,但也有很多珍贵的高超艺术品,它们曾经创造过中国陶瓷的拍卖世界纪录,成交价数百万美元。唐三彩我们今天还是有机会能碰到真品的,收藏时一定要注意一些造型别致优美,符合唐代文化特色的三彩器,这样的器物潜藏的各种价值也会更高。
陶器的历史大致如此,就算是到今天,我们还是在使用各种陶器用品,中原与西北的农家更是还有很多各种陶器。陶器对中国瓷器的产生起了无可代替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看似粗糙无光,多数已成瓦砾的陶器,为我们中国瓷器的发展开拓了道路,瓷器应该感谢陶器,文明应该感谢陶器,历史更应该感谢陶器。
陶器暂停,现在我们就来说中国对世界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五大发明:中国瓷器
早期瓷器精品与特点
一说到瓷器。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应该是想到我们吃饭用的碗,和那种白底蓝花的青花瓷,现在不是有首歌就叫青花瓷嘛,青花的出现比较晚,到底是唐代出现还是宋代出现?现在还没有准确的说法,但是在元代有一个强盛期,明代开始大量普及,于是就繁荣了六百多年,是中国产量最大的一种瓷器。
但更早一点,中国的瓷器都是青瓷器,从商代开始一直到宋代,中国的瓷器因为瓷土的提纯技术还不发达,所有的瓷器因为胎土不纯,所以成品均呈青色,这种瓷器我们叫做“青瓷”,或是高古瓷,行内是也叫“老窑儿”。当瓷土提纯成熟或改过配方之后,人们就能烧出白度很高的瓷胎,在白胎上做画就有很强的对比度,更好看,于是这种用各种色料在白瓷胎上做画的瓷器,我们统称为“彩瓷”。
早期人类在烧硬陶时发现,有一部分材料做成的陶器,在高温窑炉之内烧完之后,声音叩之清脆,器物并不透水或是几乎不渗水,这种器物现在的研究发现,就是用瓷土做成的胎体。像在河南郑州商代二里岗遗址中就有这样的器物发现,就种器物称之为尊,有点像我们常见的那个痰盂。陆续的商代遗址中都有类似器物发现,于是大多学者认同,把瓷器的出现定在商代。这一时期的瓷器也叫原始青瓷,因为胎的含铁量比较高,烧成的器物都呈青色。但它们因为符合了瓷器三个基本特点,瓷土胎,施有釉,高温窑炉烧成,于是被定为瓷器。
这种特点的瓷器一直持续到唐代,只是技术越来越成熟,做成的东西也越来越好看。
早期的青瓷,多做成简单的罐与尊形,但也有很多精美的器物。很多仿成同时期青铜器的样子,文物是个标形学,定代的很多依据是从同代别的器物上类比得来的。我见过很多仿商周或是春秋战国铜器的青瓷作品,浙江省博物馆有一只青瓷钟,是春秋时的,我在一个收藏大家那里有看到一整套,十分精美。还有一些很特色的瓷器,比方说瓷璧,这个是玉璧的璧,还有一种瓷币,是钱币的币,都是用来替代贵重的金属陪葬品而制作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区别点在于,多为点釉或是撒金釉,就是说釉不是涂上去的,而是一点一滴的点洒在器物的表面。
汉代的瓷器,多为罐形,很多很多。青瓷已经烧的相当成熟。有很多类似博山炉的罐,就是器物的口下面会做上几个狗或是几只猪,口以上会有一个房子,上会有很多鸟类,十分别致,这种的收藏价值略高于光溜溜的汉瓷罐。汉代也有瓷俑,器物的形态与陶俑一致,只是材料为瓷质,我就见有青瓷做的汉代典型“汗血马”,与同时期的玉器和青铜马神态完全一致。这时的釉也是青釉,釉施一半,不到底,只涂在口和肩上。
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动乱时期,由文人引导的艺术创造更多的远离政治,强调一种内心的乐趣,典型器物,熊灯,青瓷羊,虎子,猪圈,狗圈,多足砚,鸡头壶,等等。
熊灯是一个狗熊的造型,头顶着一个灯台,很形象化的一种样子。
青瓷羊很多也是灯台,大的有几十公斤重,小的可以放在手心,十分珍贵的一种器物,有公的有母的,十分逼真传神。
虎子就是小孩撒尿的壶,一个老虎张着嘴,给小孩子接尿。
猪狗圈我第一看到很奇怪,像一个碗那么大的一个容量里,里面有只猪或是一只狗,它代表了什么意思?只到有一天,我亲见一个这种器物出土过程,虽还是没想明白,但确认有此种器物。
多足砚多见于三国时期,砚足有柱形,有人形,有熊形,有水滴形,多双数,少单数。
鸡头壶双见于两晋,在一个水壳上做一个鸡脑袋。西晋的鸡头,多不透水,鸡嘴巴是闭着的,鸡脖子也较短只是一个装饰。东晋的鸡头就捅开,嘴巴也张着可以出水,同时东晋的壶还出列了点彩工艺,就是壶身上有点点的色料一滴滴的连成线,或是出现在壶的特定位置。这是区别鸡头壶年代的要点。后在的鸡头壶还有两个脑袋,甚至整条脖子的。
当然,并不是看着像个熊或鸡,就是一个这一时期的文物,这些动物形像不单是形似,也要神似,这些东西很多现代仿品,大家一定要多看真品,记好要点,再下结论。这时的釉施全身,但底部一般无釉。
每种器物的产生都有一个相应的背景,古代的思想没有现在开放,很多东西不是工匠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有人引导,引导人一般为文人或是官方,只有他们提倡,这种东西才能产生,或是有个参照,古代的器物多为定制,不是想作多大的做多大,像玉器,每种玉都有一定的规格,现在的仿品如果不依照这个规格来,只对尺寸,我们就能发现很多破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