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就是阴雕,就是在厚胎器物上一刀一刀的片出泥土,组成一个图案,多见于瓶子,我见过这样的梅瓶,是个碎的,拼起来的,但是那种高超的刀法,让人叹为观止,那个瓶子可能刻了有几百刀,十分漂亮,工人在做器物时,不仅要有很好的刀功,同时也要是一个艺术家,能用刀削出一个图案可不是普通人就能干的,阴雕相对于阳雕来说工艺难度稍低,所以它的传世品也比较多。
耀州窑的碗和盘也很多,大量用的是划花和印花工艺,这用可以提高产量,耀州窑当时的产量很大,现在很多出土时就是上百件,那些东西很多都没用过,像新的一样,同样的也十分漂亮,除此之外,它还有别的颜色釉,像黑的,但很少,这种色调与定窑中的黑定价值不同,只是耀州窑的一种尝试,但因数量稀少,也值得收藏。
磁州窑是河北磁后县发现窑址,他的典型特征是白底黑花,对比强烈,十分漂亮。磁州窑的白底倒不是瓷土好,而是它的瓷土质量很差,于是工人就想办法,在瓷胎的表面涂了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就好像给姑娘们打上一层粉底。这样一来就掩盖了瓷胎上的瑕疵,瓷胎也就变得十分白净,于是就在上面用色料做画,为了更好的突出他的对比效果,工匠们选择用了黑料来加深它的对比效果,从而让白底黑花成为磁州窑最大的亮点。
宋代除了五大名窑外,耀州窑也曾做过贡瓷,北方只有磁州窑皇上看不上眼,没有做过贡瓷,但这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不会受到官窑制度的影响,瓷器可以随心所欲,于是大量绘有精美图案的磁州窑器就让我们今天能够看到。
因为它是个民窑口,所以大量的生产日常所用的锅碗瓢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精美的陈设器,像花瓶,梅瓶之类的器物。磁州窑最著名的器物就是瓷枕,很多很多,也有很多窑口做过瓷枕,像定窑和钧窑都有,但是最著名的就是磁州窑的,因为他的内容十分丰富。
瓷枕多为出土,少有传世,因而很多人认为它是陪葬品,其实这个无所谓的,就是珍贵的金缕玉衣,还不是一样的先掘了墓,再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文物只要是精美,它曾经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是很重要。但我不是鼓励大家去掘别人家祖坟啊,第一,这样不厚道,道德败坏,第二,所有在地下的文物都是国家的,三,现在做这事儿是犯法的,四,故意收购出土文物也是犯法的。我们为什么说要带客户去文物市场旅游,就是那里的文物很多可以有明确的出处,就算有问题,你也能找到上家去,你说不明来路的文物,那你可就麻烦了。
磁州窑的磁枕画有人物,动物,还大量的写有文字,有诗词,有座右铭,有警示语等,像大英博物馆有一个写的是“家国永安”,广东博物馆有一个,上面画得是西游记。我也买过两个瓷枕,一个写的“三个代表”,另一个写的是“八荣八耻”,你们不要笑,再过一千年,这俩东西就是能看到价值了。
磁州窑的这种工艺影响到了很多同时期的其它窑口,像河南的当阳窑和扒村窑,你一看那个装饰方法,就能看出他是受了磁州窑的影响,大家收藏磁州窑时一定要注意一点书画的特点,和器型精美的器物。
北方的说完了,就该南方了,先说饶州窑,这个饶州窑就是景德镇窑。
那时的景德镇还不是瓷都,但是它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第一,那儿有优质的瓷土,高岭土。第二,那有大量的燃料,就是松树,这两点很重要。
我去年才第一次去景德镇,为啥呢?你不是想研究瓷器嘛,那得要去拜山头啊!去哪拜,当然是景德镇,那儿是瓷都嘛,拜谁?拜唐英。唐英是康乾盛世时的督陶官,史上第一仿古高手,我得去给他上香。
那天到了之后呢,我先去御窑厂,那是他干活的地方,我以为他就住在那儿。到了之后,没看到,于是就去边上的博物馆看了看,看到了他的画像,我还给他鞠了几个躬,在那里,我看到了高岭土,但第一个感觉它不是很白,有点像我们老家的那个红薯粉,不是我们这儿吃的那个红薯粉,但也不是东北菜里那个用来炖猪肉的粉条子,就是那个红薯面。
我转了一圈,看了看故宫放那儿定做的仿品,全是明清的青花和彩瓷。我于是就问那里的美女讲解员:唐老爷子在哪住啊?她说:你是说唐英吗?我说;是啊,她说:人家都死了几百年了!我又说:他以前不是在这儿上班的吗?人家也是个朝延命官,你们这儿的人也不给人家一个宅子?那个美女说:哦,我想起来了,那个民俗博物馆,好像有个房子是他的!
于是我马上奔了民俗博物馆就去了,到了那个门口我一看,那个门口是个牌坊,上面的名字是启功大师写的!再看看路边的,电线杆子全是青花瓷做的!到底是瓷都啊!当年永乐皇帝只用青花做几个地砖就不得了了,这里的电线干子还有部分广告牌都是青花瓷。后来我到了那个民俗博物馆门口一看宣传栏,邓小平同志以后,所有国家领导人全部到齐!这就是陶瓷的魅力。
进去后呢,看到了好几个大宅子,古香古色,顺着路标很快找到了唐英家,一个很小的小院子,还上了锁,这香我也就没上成。于是我就在四周转了转,全是很茂盛的松树林子。古代很多窑器都是柴烧,含油的松树最好,后来才有用煤的。但官窑中有一种神蕴,一定要用柴窑烧。
景德镇因为原料和燃料这两个原因,后来就成了中国瓷都,但当时他们主要烧的是青白瓷,就是影青。
影青色接近于龙泉,胎很薄,白中泛青,因为当时的景德镇还没有完全自成一派,只是在模仿同一时期的另外窑口,当时的器物大量的出现类似于定窑的芒口,因为它借鉴了定窑的覆烧技术,所以它也有“南定”之称,当地的主要窑是,湖田窑和南街市窑等,史载: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绕玉之称,其视真定红瓷,龙泉青秘相竟奇矣。景德镇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制瓷条件,很快就迅速发展起来,景德镇的青白瓷主要是影响到江西本省的其他窑口。
下一个龙泉,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章生二他们家的窑口。龙泉都知道著名的龙泉宝剑,但是龙泉青瓷也是很精美的一种瓷器,一样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龙泉的特征是厚胎,釉透明纯净,器物很青脆的一种感觉,不同于越窑那种很深的一种青绿。常见色有,粉青,豆青,梅子青,大家可以想像一样这三种东西的特点。
我见过一对珍贵的南宋龙泉凤耳瓶,就是一种典型的青脆色。龙泉的胎土因为含铁量高,所以发色较深,常能出现“朱砂底”和“紫口铁足”,宋代的龙泉窑会在胎土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紫金土”,让瓷胎过炉后,呈现不同的底色,以此来与不同的釉色进行搭配,让器物更加精美。
龙泉在宋代时就出口海外,声名远播,因为它离海近嘛,就是在中国内地,很多地方都有出土过精美的龙泉青瓷,可见当时的龙泉很受欢迎,南宋的龙泉瓷也是陶瓷收藏的一个热点品种。
还有两个窑,就是建窑和吉州窑,一个在福建,一个在江西。
建窑最著名的就是茶碗,宋代有本书说《茶录》上有说:茶色白,宜黑盏,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还有陶谷的《清异录》:闽中造成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
现在的建窑传世品很多,也确定实有这样的特点:胎厚,黑釉,多斑点。它点有很多种,分:天目,油滴,鹧鸪斑,兔毫,等等。史书上记载的是兔毫的最珍贵,试茶着珍之,但是现在最高价值的是天目,因为这种装饰的器物十分少见。
宋代人喜欢斗茶,这个头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喝个茶能有什么好斗的?但是它就是有这么回事儿,那时的茶不像我们今天喝的功夫茶,那时是喝茶叶末子,像我们今天喝那个袋儿装的雀巢咖啡,所以那个茶碗就要能保温的好,所以那个瓷器的胎就比较厚,这样一不烫手,二也能保温。
因为当时的斗茶是个社会运动,所以全国很多窑口都做这样的茶具,但最为人们喜欢的,就是建窑的茶碗,而且这个窑口好像也只生产这个东西。
至于那个斑点的说法,大家可以看那个名字,大概就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