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先生来中国之前,也粗略的学了两句汉语,普通的对话勉强又相当的凑合,也翻看了一些中国历史,大概的了解了一下中国的文化和文物。他到了中国之后,就开始欣赏中国的名胜古迹,浏览完了他就奔着那条古玩街就去了,他想带一件珍贵文物回去,给他这次中国之行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这位老先生之前听说过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也曾经常常流恋在西方的大英博物馆和法国罗浮宫,他也看过很多中国古代的文物陈列在西方的博物馆中,他更见识过自己很多的朋友在向他展示着各种各样的中国文物,他相信自己也能买到一件精美的中国文物。
同时这位国际友人也听别人讲,中国文物很多,但是赝品也很多,所以一定不要找当地熟人一起去,因为熟人最容易让自己上当,他决定自己去寻找,他相信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他信步走到了这条大街上,来到了一家门面很大商店门前,一看规模还可以,于是就走了进去,脸上带有自信的微笑。
店里的伙计一看来人了,马上起来招呼客人“里边儿请,随便看,哎!您慢着点儿,这可是一件孤品官窑瓷,您可拿好嘞!”看到这位外宾拿起了一件青花瓶子,伙计马上开始张罗起来。
这位老爷子没吱声,只是对着伙计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因为他明明看到架子下面还有一只一模一样的瓶子,但更坚信自己的眼力和对中国文物的了解能力。
伙计一看这个外国老头,气质不凡,目光如炬,感情是碰上了一个中国通,看来今天是蒙不了事了,只能由于他自己去看,伙计就一边玩去了。
老爷子一边看一边想,他听很多人说过,中国卖古董的很多人并不懂古董,很多重要的东西反而不被重视,通常都丢在地上或是角落里,于是他把注意力放到了那些不起眼的地方,猛然间,这位目光如炬的老先生看到了几件东西,那几个东西就堆放在房子的墙角。
它们是黑色的圆柱体,高约十多公分,器物表面有一层幽幽的亚光,看起来年代非常久远,器物上下两面有粗糙的打磨痕迹,器物的中间也有很多圆孔,工艺介乎与人工和工具加工之间。他想起了秦砖汉瓦,但是马上他又把自己否定,这东西应该早于那个时代,是不是中国古人类用的黑陶器呢?他不敢肯定,但是自己的知识告诉他,这个东西一定十分珍贵,他一定要把他买下来带回去好好研究。
这位外国行家很有谈判技巧,他叫了伙计过来,用手一指那个东西说“这个!”
伙计顺他的手上看,马上脸色就变了,瞪大了眼睛看着他所指的东西,话都说不出来了。
伙计的目瞪口呆,让这位外国行家更加自信,也更坚信自己的眼力震撼到了这个年轻的中国人,于是他用坚定的口气说“古董!”
这位中国伙计汗都要下来了,他实在是很吃惊这位国际友人的眼力,结结巴巴的说:“您说是~~那~~就是~吧!”
这位“中国通”终于笑了,告诉伙计:“年轻人,这个我要了!多少钱?”
伙计还是没敢多说话,伸出了两个手指头。
这位国际友人先报了一个价,但伙计没吱声,还是在那里发愣儿呢!于是这位友人又加了十倍的价格,伙计这才反应过来,说了一个“YE”。买卖很快成交,这位友人很开心,掏出一个白手帕,把这个带着黑色亚光的“珍贵文物”小心的托在手中,满面春风的阔步走出这家商店。
于是在这个人来人往的繁华大街上,很多人就看一个满头银发,精神抖擞,风度翩翩的外国老学者,用洁白的手帕托着一个北京特产蜂窝煤,自信的走在这条阳光大道上。
“哈哈哈哈~~~~”,会议室很多同事都放声大笑。
“行了,先打住,听我说。”吕方示意大家静下来,:“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因为这块不知道卖了多少钱的煤球卖了之后,会损坏这条古董街的声誉,这个观点从道德上来讲是正确的,也无可厚非。但是我的观点是,那些在挖空心思想搞走中国文物的外国人,他们在买东西时是个什么样的心理?他们当年在北京抢东西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情?他们有没有顾及过道德?古玩行就是靠眼力吃饭,眼力就是一把刀,眼力不汲我们不用可怜他,如果当天他发现的是个重要文物,那我们又会流失一件文物到西方。西方博物馆已经有千万件的中国文物回不了家了,我们不能再让他们拿走一件!这样的故事大家还想听吗?”吕方问
“想听”,众人的回答很一致
“好,那就再说一个。”吕方笑笑:“
这个故事也在古玩行很出名,在二战之前,有一个法国裔犹太人来到了中国,此人在西方某大学读书,修的就是“东方考古”,这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文物专家,天天的文化熏陶让他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十分向往,终于他来到了中国。
他这个人十分喜欢中国的陶器,相当痴迷,到了北京后,马上就到了一家古玩店。那天掌柜的刚好不在,就是一个小徒弟在看摊儿。中国旧社会很多古玩都是先收学徒,收一个小孩子,在师傅的摊里跟上几年,几年后,掌柜的会给你点银子,让你外出收货,收到像样的你就能出山,收不到,要么接着当徒弟,要么直接走人,什么工资也没有,这些年只管你吃口饭。
这位专家进了店之后呢,把店里所有的东西都过了一遍,但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要走时发现窗台上有个陶器,圆形灰色,器物表面的斑驳陆离显示它应有很远的历史。
这位专家把这个东西拿到手中,仔细观察,在器物的表面和内部,他看到了附着物,他想到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包浆”或“皮壳儿”,这个特征更能显示这个器物的年代很久远,因为做为一个文物专业人员,他能看出这个东西外形明显是有汉代的特征。
马上他又做了一个更专业的举动,把那些“包浆”扣一点下来,放在嘴巴里尝一下。这种做法绝对是专业人员的举动,因为很多出土文物需要测试酸碱度,当没有仪器帮助时,专业人员用味觉是能尝出物质的PH值的。专家的舌头告诉他,这些物质是碱性的,证明它出土自中国的北方地区,这个也很专业,中国南方很多土质是酸性的。
专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后,马上准备讨价还价,但是那个小伙计一把冲上来把东西抢走了,而且用讨厌的目光看着他。这位专家深知道中国商贩的买卖技巧,知道这叫“欲擒故纵”,于是直接就说
“小伙计,这东西我要了”
“不卖!”
“你们不是开店吗,为什么不卖?”
“师傅说,这个不让卖!”
“这个可以卖!”
“这个真不卖!”
“这样吧,你要是想赚一点钱的话,我可以给超过你师傅定下的价格,并帮你保守密秘。”这大爷也是不差钱儿,是真想要这个东西。
但小伙计认真的说“你真想要,我可以送给你,但不能卖给你!”
一听有这好事儿,这位洋大爷也不客气,他就笑纳了,他是确实想要这个东西,他让伙计给他找个盒子把东西包起来。这时伙计说了:“这个盒子你得买,我们不送盒子。”
这才多大点儿事呀,这位洋大爷出了高价买了一个盒子,把东西包好,再一次感谢就出门了。但是他感觉这个年轻人很可爱,就这样走了不合适,于是他又折回去了。
他说“年轻人,我很感谢你的礼物,为了表示我的敬意,我也决定送你一个礼物。”但是他扒了扒身上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有纪念意义,有个相机,但那是旅行的必须品不能送人,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手表摘下来送给了这位年轻人。
晚上掌柜的回来了,伙计是要伺候师傅就寝,东西都放好了,但是夜壶不见,掌柜的就问伙计:
“我的夜壶哪去了?”
“我送人了!”
“啪”的就是一个大嘴巴子,“你送谁了?
“我送给了一个洋鬼子”小伙计战战兢兢的说
“你一定是吃了我的黑钱了,赶快拿出来,不然我就打死你!”说完就又是一个大嘴巴子。
小伙计马上告诉实情,并把那个表给掌柜的递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