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传国玉玺》
第41节

作者: 二两米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掌柜的一看更火,没有银链子,不带翻盖儿,更没有珐琅彩,不是个怀表,是个手表。尿壶不值钱,但是那是装人金水之物,旧社会的人认为,这种东西凭白无故没了是会折寿的,于是掌柜的就让这个小伙计带着这个破表滚蛋。
  这位小伙计就这样哭哭啼啼带着这个破表走了,几年之后这个小伙计自立门户,并富甲一方。他只是卖掉了当年的那个破表,这个破表有个现在人都知道的名字,叫“劳力士”。
  “哇~~~~~”,这时的会议室改声音了。
  “呵呵,你们哇什么呀?”吕方也笑了:“这就是古玩行里典型的两种现象,一个叫“打眼儿”,一个叫“捡漏儿”,中国的文物十分丰富,没有一个专家能认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器物。文物的鉴定是个很复杂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识别出文物的种类和名称,这就是我这两天跟大家所说的主要目地,如果能识别出器物的种类之后,下面要做的就是鉴定它的真伪。现在我就开始说一些我自己对文物的识别和鉴定方法给大家做参考。


无法言传的文物鉴定

  “我们说过,文物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很多器物都有自己的名称,这就是器型。我们先看一节电影”,吕方用电脑播放了一个电影,周星驰《大话西游》第一部《月光宝盒》,电影刚开始,他就暂停了。
  “大家看画面,我们是说文物,不是看电影,电影回去再看。现在画面上的就是观音和孙悟空要打架时的画面,我们注意看观音手上的那个瓶子。这种瓶子我们常叫做“净瓶”,但是净瓶也是种药物。这种瓶子器型很像一种瓷器,就是“玉壶春”。电影上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唐代,但是唐代的玉壶春我还没有见过,这个瓶子更像是宋代的东西,因为它的脖子比较长,但那个肚子比较小,真正的玉壶春,它的肚子是很圆的。而且越往后,玉壶春的肚子越大,脖子也越粗短,这就是文物的一种特征,我只是给大家举个例子,并不是找电影中的毛病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第一,看到一种器物,你得知道它的名字,你要是一看就说,那不就是个瓶子嘛。这样不专业,谁都知道是个瓶子,你要知道这种瓶子叫什么。第二点,就是器物的外形可以告诉你,这个瓶子的年代。我说了,玉壶春越往后,肚子越大,脖子越短粗。这些都是相对来说,宋对明,明对清,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好宋明清三代的玉壶春造型,把这个标准记在心里。一定要去博物馆看真品,看好所有朝代的玉壶春,记好了这个标准,再去地摊上看东西时,你一眼就能认出器物的名称和年代。

  另外我们也说了很多瓷器,瓷器有很多种,就像彩瓷,哪天你看到了一个瓷器,首先你得搞清楚这是什么瓷器!是青花?是粉彩?是五彩?还是一件斗彩。如果你连瓷器的种类的都不清楚,那你就更没办法判定它的真伪。
  如果是高古青瓷,那么我们一定要能分别出它的窑口,我们老说“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你一定得知道哪个是汝,哪个是官,哪个是钧,哪个是定。这些东西都是鉴定的第一步,就是识别,这个极为重要。这个不难掌握,多看实物,多看图片,多看资料,看好了,记住了,你就能分清了。分清了,你就知道了它的工艺特征,再从细节入手,进行判定。

  定分两部分,一个是定年代,一个是定真伪。
  定年代相对简单,我们说过,每种文物都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了解了这个背景,很容易定出年代。
  第一点,是外型。比方说我们说过的汉代马,那种马就是一种很奔放的姿态,眦牙咧嘴,抬蹄扬尾。还有一些器物,是某个年代喜欢做的,像我们说过的鸡头壶,就是在晋代很流行,别的年代很少见,从鸡脖子是长是短,鸡嘴巴是通气还是不通气,壶身上是不是有点彩,就能再细分它是东晋还是西晋。
  第二点,是纹饰。我们拿青花来说,青花上的很多内容历代都在画,但是各有各的特点。比方说很瓷器口下面经常会有几片芭蕾叶,那个元代的叶子像锯齿,明代的叶子就很平滑,不是那么尖锐。我们在永乐“压手杯”上看到纹饰叫做“缠枝莲”,那个元代的缠枝莲叶子肥,花很小,那个明代的刚好相反,叶子小花很大,同样的牡丹纹也是如此。但是有一点很关键,我说的叶子肥,有多肥?我说的花很大,它有多大?这个我没办法告诉你,你一定要去博物馆看,去学习,去对比。所以说文物鉴定是个连教都不好教的技术,因为只说根本没用。

  第三点,是文化。这是一种很虚的东西,得用心去体会。比说我们说过唐代是个飘逸型的文化,因为它有很多书画和文物表现了他的这种特征。唐代的文物有很多“飞天的”造型,一个女子婀娜多姿的形像,唐代还有很多诗,像“白发三千丈”和“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种东西是很虚的,他的特点一样的会表现在器物上。唐代还是一种喜欢富贵的文化。我们知道的唐代美女都是肥,那个唐三彩很多美女都是胖嘟嘟的,那个马也很肥,头很小,脖子粗,肚子更粗。唐代人喜欢牡丹,这种花很肥大,臃容华贵,这都是它的文化特征。

  最后一定就是真伪了,这个是最麻烦的,要用很多因素去考虑。
  “比方说,这里有一个青花龙纹大盘子,但是没有看到款,我们该怎么去鉴定?”吕方用投影仪放大了一个明正德龙纹盘正面,上有一条闭着嘴的龙在莲花中穿行。
  “我们一点点的来排比,鉴定专家每个人的鉴定方法也都不一样,有人看釉,有人看胎,有人看画,这上面有条龙,我们就看一下这条龙。
  龙在很多瓷器上都有画,这是一只青花,那么一定是元明清时的东西了。我们就先说元代,元代的龙纹也很多,但是有个特点,就是元代龙很秀气,身子比较细,尤其是脖子更细,像蛇一样,这个显然不是,所以元代就否定了。下面是永宣时期,永宣时的龙很凶猛,张牙舞爪,这个不是,因为没张嘴,还有就是永宣瓷器用的是“苏麻离青”,这个龙的绘画没有这种色料的特点,所以也排除。下面是成化,成化的龙也画的很凶,但是嘴巴一般是合上的,这个龙也是合着嘴巴,而且同一时期的弘治正德龙纹也是合着嘴巴的,但是如果你知道正德龙纹有个特点,就是龙喜欢画在莲花中,这个龙也是在莲花中,那么它一定就是正德的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盘子翻过来看款,如果下面写的是“成化”或是“弘治”那么这盘子你就要去体会他的画意。如果是写的“正德”,也一样的要谨慎,除了莲花之外,正德的龙纹那条龙脑袋比较方,毛发大多起立,眼光平视,眼睛瞪的老圆。都符合,我们可以定为正德,画意和釉也不问题,那就是真品了。这些特征,我们一定要多看书,知道这些记载,再去看实物,体会那种感觉,还要了解青花上所有龙纹特征,这样才能更快的确定器物的年代。

  现在的文物仿制技术十分高超,我现在告诉你们的,今天你们知道,更多做文物的人也一样的知道。现在的技术很发达,有些器物的纹饰,如果说人工画不了,那就电脑测绘,做好了让机器去画,画得一模一样。做的的半成品,就用松柴烧,用感应器来定一个准确的温度,自动调节窑内的炉火大小,烧出来的器物就是和官窑没区别,表面的火光不会用砂纸打,更不会用酸去咬,可以用激光器去蚀刻,一点痕迹都不会有。

  高古瓷也一样,只要有一块瓷片,用仪器发析它的成份,找一个完整器物图片,把材料配好相同的比例成份,做一个模一样的,烧好后入土埋,土都不是随便找的,哪里有人盗墓,就把那些土运回来,唐代的器物就用唐代的土埋,宋代的就是用宋代的,埋上一年半载的拿出来用放射源照射,想要唐的就是唐的,想要宋的有宋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