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作品没有上面那个图好看,绕得又乱又大。我没有象万用表这样的工具,为了知道这个线圈到底通不通,我把它接在电池上,顺便看看这个电磁铁有多大磁性。就在将这个大线圈和电池断开的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胳膊肘有种被重重敲击的钝感。我曾经认为这是错觉,因为一个大线圈和普通的电池就能电人,这实在没有道理。
然而这并不是错觉,而且当然是有道理的,只是我并不知道。事实上,早在200年前,那位伟大的电磁铁大师亨利就有过类似的发现,当时他正在研究用电磁铁吊起那些巨大的铁块。他发现,当电磁铁断电时,在开关上竟然拉起了一道明亮的电弧。也就是说,当电磁铁断电时的一瞬间,绕在它上面的线圈产生了非常高的电压。在电磁学中,这叫做自感。
自感能够产生瞬时高压,它可以发生在线圈断电的一瞬间,也可以发生在线圈通电的一瞬间。可以这样认为:当线圈通电或断电时,它的磁场会急剧发生变化,从而在自身中产生感应电压。通常,影响自感强烈程度的因素包括线圈的匝数、形状以及是否或者绕在哪种类型的铁心上。
从严格的电磁学来说,产生自感的原因是在开关闭合或者断开的瞬间,电流的大小急剧变化,从而产生了一个同样迅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反过来在同一个线圈中产生电磁感应。我们已经说过,自感产生的电压是非常高的,通常在开关断开时,产生的自感电压可能是它原来电压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么强的磁场,这么高的电压,它们瞬间产生,又很快消失,就象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铁心还是铁心,线圈还是那个线圈。
自感会很有用,也许能用来产生电磁波。反正,不试一试,谁知道呢。首先,如图4.31那样,我们先来做一个变压器。
日期:2009-02-12 20:57:30
这个变压器的两个线圈分别是L1和L2,它们的匝数是不一样的。L2通常有几百匝,而L1是它的100~200倍,也就是几万匝。
通常,自感发生在开关接通或者断开的时候。为了能够持续地产生自感而又不会让胳膊和手累着,我们在铁框的旁边安装一个类似于继电器的衔铁开关,它与线圈L2以及电源构成一个串联的回路。这样,当整个电路接通的时候,由于衔铁开关一开始是闭合的,铁框会产生磁性,从而吸引衔铁并导致电路断开。电路一断开,衔铁又闭合,电路又被接通,就这样“啪嗒、啪嗒”一直不停地进行下去。
当自感持续发生的时候,整个铁框中的磁场也正忙得团团转——这是一个不停地跟着变化的、比较强的磁场。这种情况是电磁学天才们比较高兴的,他们马上想到可以用变压器来生成一个更高的,同时也是更可怕的电压。
在铁框的另一边,线圈L1的两端分别连接着铜球Q1和Q2。由于L1的匝数是L2的几百倍,属于升压变压器,当L2上的自感持续发生的时候,根据变压器的原理,这会在L1上产生几万伏的高压(要是想想办法,你还能得到更高的电压),使得距离很近的铜球Q1和Q2产生持续的放电。哎呀,现场那种“噼噼噼噼”的声音听起来还有点儿恐怖。
实际上,这是在模仿闪电,更重要的是,它比闪电要容易驾驭,而且——这个比喻可能不恰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第一个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预言的人是赫兹(1857-1894),德国汉堡人,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常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人也有长处和短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在唱歌方面的短处实在是短得厉害,小时候在学校里老师组织集体合唱,他那出众的歌声惹得老师大为光火,非要把他撵出教室不可。据说他还喜欢木工,做得一手好家具,以致于后来当上教授之后,他的师傅还为他感到惋惜,大概认为他当教授太屈才,他应该一直呆在木工房里,把那些上好的木料变成一堆堆的篷松打卷儿的刨花。要是他一直不停锯木头、刨木头,不知道会打出多少漂亮的家具。
在那个时代,大家对麦克斯韦的预言半信半疑,非得要该理论的支持者们把电磁波拿出来给他们看看。为了证明电磁波确实是存在的,赫兹制作了一个电磁波发生器,其原理大致与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方法相同。
这只是整个问题的一面。电磁波无法用肉眼观察到,需要用其它方法证明它的存在。想知道是不是刮大风了?不必到户外去,只需要站在窗前看看大树是不是在摇摆。赫兹的实验也需要一棵树。
日期:2009-02-12 21:10:56
赫兹的接收器是用一根粗铜线两头各接一个铜球做成的。把铜线弯成圆形,让两个铜球Q1和Q2之间保持一个很小的间隙。当电磁波发生器工作的时候,如果把这个接收器放到不远的地方,并调节两个铜球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观察到Q1和Q2之间也会出现微弱的火花。这意味着,那个跟闪电一样噼噼啪啪挺吓人的东西已经产生了电磁波,而这个接收器也已经检测到了它的存在。
这种检测电磁波的方法有它的道理。首先,电磁波和普通吸铁石的磁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既然一根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以产生电压和电流,那么电磁波同样也能做到。不同的只是电磁波是快速变化的磁场,所以导线完全可以不动。
电磁波又叫无线电波,这可以看成是它的一个诨名。今天,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数不清的无线电波,有的用于发送广播节目,让我们用收音机收听新闻、音乐、相声或者单田芳的评书;有的用于发送电视节目,既能让大众消磨时光,又能帮助商家做广告卖产品,真可谓一举两得,只是据我所知,大家其实都挺烦。除此之外,天上的卫星、地下的手机、海上的轮船、军方的雷达、汽车的引擎、工地上的电焊机、民间的火腿①,等等等等,甚至就连宇宙深处,据说是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到现在,都在辐射无线电波。试问寰宇之内,哪里才是我等清静之地。
===========================================================
注① 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要从事业余无线电活动必须考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书》并购买无线电收发设备,而且还要加入无线电运动协会。该协会最早由3个外国人创建,他们姓氏的组合是HAM,在英语里有火腿的意思,所以后来一直将该协会的成员称为“火腿”。
===========================================================
无线电波所到之处,但凡是遇到导体,都要把它的能量分出一小部分来,在导体内产生电压和电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总统还是平民,都是一个个的人肉发电机。但是你也不用害怕,除非你身处于能量非常强大的发射机旁边,一般情况下,你身体的感应电流非常微弱,真的是非常非常微弱,就更不要提产生火花了。即使是在今天,类似于这样的检测器也有存在的价值。要是你在电视台的发射机房里随便找一根电线,把它的两端接上灯泡,就能把它点亮。
高压打火和闪电都可以产生很强的电磁波,但是这也太吓人了。难不成要得到电磁波,就非得冒着火花、噼噼啪啪,还得让我们战战兢兢地?要是这样的话,哪个还敢把手机贴在耳朵上打电话?
探究电磁波的成因是个有趣的话题,尽管这是事后诸葛亮。但是,即使是事后诸葛亮,我们也不那么称职。说实话,要生成电磁波,用产生电火花的方法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但恰恰也是最难解释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众说纷纭,解释得一沓糊涂。
在闪电和高压发生器那里,由于高压的存在,有一部分空气被击穿②而放电。放电的瞬间,在电流的作用下,那些空气分子急遽升温而发光,这就是那个明亮的火花。同时,在高温的作用下,分子高速运动互相碰撞引起空气扰动,这产生的动静我们的耳朵认识,而且一下子就听出来那是“啪”的一声。刚开始的时候,参与电流传导的只是一部分空气分子,电流较小;很快地,温度越来越高,有更多的空气分子参与进来,电流也达到最大。然后,电流又逐渐变小,最后火花消失,响声不再,电流也变为零,一切恢复如初,整个过程只是一瞬间。在这一瞬间里,电流的变化并非平滑地——就象交流电那样——从零到最大,又从最大到零,而是抖动着、颤栗着。
===========================================================
注② 在高压的作用下,空气分子被迫变成导体。这时候说明空气已经被击穿了。
===========================================================
这意味着——就象百多年前人们已经知道的那样——当电流变化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就会产生电磁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