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计算机的迷雾》
第27节

作者: sholber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交流是有用的,要不然你也不会看这本书(这是咱俩之间的交流),更不会从这本书中学到知识。但是,哎呀,要想正常和愉快地交流,可能得注意一些原则,首先是彼此要和气,不要闹出矛盾,影响团结。这里有一个反面的例子:
  甲:唉哟,你踩我脚了,你没长眼睛吗?!
  乙:你才没长眼睛呢,我又不是故意的,你敢再说一遍试试!

  有趣的是,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大人物身上。有一回大人物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席一个农产品展销会,作为他亲民行动的一部分,照例要和民众握握手。不知怎么地,一名男子竟然不愿和他握手,一边躲避萨科齐伸过来的手,一边说道:“不!你别碰我!”也许觉得很没面子,也许事情发生得太过于突然,萨科齐竟忘了到这里是干什么的了,生气地回敬道:“那么你就给我滚开!”接下来这次口舌之争就升了级,这名男子说:“你的行为令我恶心!”萨科齐怒斥道:“快滚!你这个该死的白痴!”随后两人互以“白痴、滚开”等恶语相侵,大家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们劝开①。事后,有一家网站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介绍此事,标题则是“法国总统萨科齐,街头耍浑赛泼皮。”

  -----------------------------------------------------------
  注①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至少不是唯一的一次。有一回,一名21岁的男青年在阳台上大声辱骂和指责到当地视察的萨科齐总统,而萨科齐当即回应:“有胆量你就下来!”该名年轻男子站在阳台说:“如果我下去,我一定会揍扁你!”萨科齐则气呼呼地说:“你要不下来,我就上去揍你!” 即使是在法国国内,人们对他任期内的表现也是一肚子意见,说他“跟每个人干仗,是个制造敌意的总统”、“闪婚总统”、“穿戴的都是高级货,为什么说话不能高级些”、“经常一身名牌,还时不时地露一下手腕上那块名贵的劳力士”。据说法国著名杂志《新观察家》请精神分析家埃菲兹分析了萨科齐的言行举止,得出的结论是:萨科齐是个“自恋的反常者”。

  -----------------------------------------------------------
  2008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现任美国总统布什面临着一个抉择:如果不能连任,就得下台。恰恰在这一年,全球粮价持续高涨,很多国家面临粮食危机。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大家期待着布什总统能够为整个地球带来希望,为大家指出一条光明之路。在全球的期待下,布什总统发表了一番言论,说印度中产阶层对粮食需求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粮食价格高涨的原因之一。

  此言不出则已,一说出来,整个印度国就炸了。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巴塔查尔吉更指布什是“因为下台的日子近了,所以疯了”。巴塔查尔吉是印度主要左派领袖之一。可以想象,要不是布什先生贵为总统,没准儿印度人会包机到美国去揍这个老牛仔。

日期:2009-02-18 18:11:03

  刚下班回来,怠慢大家了。
  首先是“脸羞的红通通”。他说得颇为有理。写书必须要心无旁骛,最好是把名利之心抛开一边。杂念上心,笔下不畅。请今晚继续。
  dyt401、ystock、我爱学习爱、史堤芬粥、esoloa、dkddb1234、我梦故我在、samsgenie几位兄弟,感谢支持!!!
  ystock建议我发到天涯杂谈去(或者其它人气旺的地方),以前我是想过,但现在不想了。一是得守铺儿,二是这里也不错,特别是版主对这个东西很支持。我知道,如果点击率上不去,他肯定是暗中替我着急的。另外更主要的,我现在才知道,这篇书其实还很不足,远没有我原来想的那样受众普遍。还是脸红老弟说得对,沉下来,在心灵的空间里驰骋,把书按照自己的理想写好再说。

  关于一天帖一页太少,这个的确。但是书写得很慢,发得太快,恐难以为继。咱不象那些为了评职称的人,也不象那些把印书出书看成是工厂里生产线出产品的人,兄弟我写这本书靠的是灵感和心情。心情好,有灵感,一天可以多写点儿。反之,有时候几个星期写不出一个字来。这个没办法。但不管怎样,今天上半年一定写完,希望大家支持。

  这本书还是要改的,要增删减。这里发的不一定是最终的东西。
  关于二进制,就象其它专业人士所认为的那样,其实我也不赞同非得学二进制,特别是它与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应朋友之请,我可能会在下面把本书附录I 贴上来,不喜欢看这部分内容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
  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意见,这个意见,最简单的就是一句话:哎呀,第三章没看懂。象这样就可以。希望大家上来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多说几句,算是支持我了。
  白屹是我的同事兼好朋友,也就是那个象狮子的周世峰。他把二进制换算方法写出来了,不足之处——同时也最关键——的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换算。也许这又是另一拨人所关心的。所以,一本书要完全符合所有人的心意是不可能的。在之方面,笑话可是人人爱听,但即使是同一个笑话,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笑出来。上次在车上,车载广播在讲笑话,有一个女同志笑,但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好笑。今天又是这样,我听到最后一个,实在忍不住乐出来了,但其它人都不有笑:

  哥们儿我昨天贼生气,为啥呢,昨个晚上隔壁邻居三更半夜咣咣敲我家门,足足有半拉小时。我气得都不行了,但我就是不理他。去出揍他吧,犯不上;报警吧,没必要,我就是不理他,继续敲我的架子鼓——咚咚咚~~~~~~~~

日期:2009-02-18 18:47:21

  ★★★★★★楼主续文
  如果这让你觉得很可笑的话,那么下面说的这件事儿可能会让你气呼呼的。2008年4月,也就是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一百多天的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卡弗蒂在某节目中大放厥词,称“中国产品是垃圾”,“在过去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一直都是一帮暴民和匪徒”。如果说美国某些人和某些媒体对中国人民还算得上是友好的话,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有句俗话,叫“和气生财”。和气能不能生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对人一定要和气,不能因为地球上人多得是就可以互相糟贱(换句话说,要是地球上只有那么几个人的话,肯定都老实了)。
  当然,和气是一方面。要正常交流,还必须保证彼此所谈论的主题是一样的。否则的话,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象下面的例子一样,就没法交流了:
  甲:你们家里有几口人?
  乙:吃饺子。
  可以看出,两人的对话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后语不搭前言,象这样的对话根本无法再持续下去。幸亏在我们的生活中极少发生这样的事情,要不然相互之间交流起来真是太困难了,大家都说着令别人莫名其妙的话,谁看谁都象疯子。
  但是,即使我们不存在上面所说的那些问题,语言交流也不是那么简单。前几天下班路过市场,听见一个卖鞋垫的人在门口扯着嗓子大声喊:

  “大家都来看了啊,最新的高科技鞋垫,长春市都没有了啊!”
  他喊得很起劲儿,遗憾的是不喊还好,一喊就喊出了问题。当然,我指的不是鞋垫有什么问题,这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关心这个问题的应该是那些需要买鞋垫的人,或者质量监督部门),也不是说现场发生了什么情况,而是他的话说得有问题。按我的理解,他的本意是要告诉大家,整个长春市就他一家有那样的高科技鞋垫,但是要知道,当时我们所处的位置就在长春市范围内,如果就象他所说的,整个长春市都没有那样的鞋垫,那他卖的又是什么呢?所以,这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甲:你说这世界上有上帝吗?
  乙:哦……,你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只是内容和主题会有所不同。看得出甲是很诚恳的,但是乙的回答却毫无意义,犯了两个错误。
  首先,灵魂要么有,要么没有。但是乙既说“有”,又说“没有”,这是自相矛盾,跟没说一样,还不如不说;其次,甲问的是有没有,而乙却把它换成了“相信”和“不相信”,于是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失去了意义。

  看来,说话和写字不是那么简单,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否则的话,我们所说的、所写的都不是真理,谁还愿意搭理我们,这世界岂不是乱了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