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15节作者:
深圳刀声 可见,光从学了多少武功方面讲,张三丰的排名并不靠前,可能还比不上20岁时的郭襄。但本部分只占整个武学成就的10%,所以张真人并没有掉队。(待续)
日期:2009-09-01 00:22:02
再看武学高度。
这是个很难比较的问题,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正因为它不易比较,所以吸引了人们不厌其烦的比较,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争论也长盛不衰。其实,就算只比较同一本书中人物的武功,也会引来不可开交的争论,何况跨书比较呢?
所以,在本文比较前,先给出个原则:以横向比较为主,纵向比较为辅。即,如果一个人的武功领先同时代的人很多,如鹤立鸡群,那么我们就认为他的武学高度很高;如果相比较的两个人不在一个时代,则以高出同时代人物的幅度为比较基数,两人的绝对武功高低(当然是比较不出来的)只作参考。原因很简单,因为时代是发展的,用相同的标准衡量不同时代的人是不公平的,而比较他们之于本时代平均水平的高度,却更公平些。比如比较项羽和吕布的武功,我们可以先比较他们之于同时代武将的高度,显然项羽高出同时代的人物甚多,而吕布却高得有限,所以项羽的武学高度高于吕布。
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两雕中的人物林朝英、王重阳、周伯通、黄药师、杨过首先败下阵来。虽然他们武功都很不错,但同时代还有很多接近他们的高手。虽然他们在同时代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但相对于同样出类拔萃的同时代人物,却高得有限。王重阳和周伯通是两雕中的佼佼者,但王重阳或者周伯通要击败其他四绝,却要花上数千招,可见高得极为有限。(华山论剑时,王重阳花了七天七夜才征服其他四绝,可见大家修为极为接近)当然,你可以反驳说五绝之于其他同时代高手高出太多。但同一个时代出了那么多近神的人物,却没有人能真正成神,只能怪他们运气不好。
接下来出局的,是郭襄和无崖子。公平的说,郭襄虽然算得上杰出人物,但即使放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也还有很多人在她之前(比如张三丰、阳顶天),她的情况比林朝英、王重阳等更糟糕。至于无崖子,虽然贵为逍遥派掌门,但他的两个同门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和他相比也各有所长,而之下的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等(虽然在年龄上还是小了很多)比之也差得有限。而他之上,还有个神鬼莫测的扫地僧。
所以,剩下来一决高下的,就只剩下扫地僧、东方不败、达摩老祖、张三丰、黄裳、前朝太监、独孤求败了。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时代毫无争议的最强者。
扫地僧可以秒掉萧远山、慕容博,而萧慕两人已经是当世超一流高手了;东方不败力敌当世三大高手还攻多守少,武功之高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第一;达摩老祖虽然着墨不多,但作为当时第一高手却是无疑的;黄裳虽然初时不懂武功,但练成《九阴真经》后已远超当世武人;前朝太监的情况与黄裳类似;至于独孤求败,一生难求一败,引领风骚无疑在数十年以上。而张三丰的武学高度,更是长期作为那个时代的珠穆朗玛峰而存在。
1、众人刚自暗暗叫苦,却见张君宝两足足跟不动,足尖左磨,身子随之右转,成右引左箭步,轻轻巧巧的便卸开了他这一拳,跟着左掌握拳护腰,右掌切击而出,正是少林派基本拳法的一招“右穿花手”。这一招气凝如山,掌势之出,有若长江大河,委实是名家耆宿的风范,哪里是一个少年人的身手?何足道自肩上受了他一掌,早知道这少年的内力远在潘天耕等三人之上。(十六七岁的张君宝,已是江湖一流高手)
2、张君宝第三次再使“偏花七星”,这番拳掌相交,竟然无声无息,两人微一凝持,各催动内力相抗。说到武功家数,何足道比之张君宝何止胜过百倍?但一经比拚内力,张君宝曾自“九阳真经”学得心法,内力绵绵密密,浑厚充溢。顷刻之间,何足道便知并无胜他把握,当即纵身跃起。(号称昆仑三圣的何足道,比拼内力居然没有胜张君宝的把握)
3、空智说道:“张真人武功盖世,天下无敌,我少林三僧自非张真人对手。但实逼处此,贵我两派的纠葛,若不各凭武功一判强弱,总是难解。我师兄弟三人不自量力,要联手请张真人赐教。张真人高着我们两辈,倘若以一对一,那是对张真人太过不敬了。”众人心想:“你话倒说得好听,却原来是要以三敌一。张三丰武功虽高,但百龄老人,精力已衰,未必挡得住少林三大神僧的联手合力。”(空智认为三空联手可和张三丰一斗,此时三空合力应该在3-4个法王的功力,如果有少林枯禅或金刚伏魔圈之类的功夫加成,功力只怕在5个法王左右)
4、张三丰爱徒惨死,心如刀割,但他近百年的修为,心神不乱,低声喝道:“进去!”那人左足一点,抱了孩子便欲跃上屋顶,突觉肩头一沉,身子滞重异常,双足竟无法离地,原来张三丰悄没声的欺近身来,左手已轻轻搭在他的肩头上。那人大吃一惊,心知张三丰只须内劲一吐,自己不死也得重伤,只得依言走进厅去。(以玄冥二老之修为,见到张三丰还会被“悄没声的欺近身来”,被轻轻一搭竟然“身子滞重异常,双足竟无法离地”,这又比空见之玩弄谢逊高出了不少。此时的玄冥至少2个法王功力,按照谢逊和空间1:3的翻倍的话,张三丰此时的功力至少在6个法王以上的水平了。)
张三丰十六七岁时,武学修为已经达到了当世一流高手的水准,这是连大多数男主角都无法做到的。而100岁时的张三丰,武功之强已经到了让人“起死回生”的地步。少林掌门空闻大师要邀上两个师弟才干比试,而内力更是相当于6个宋远桥(当世一流高手)。张三丰武功修为之高,以及稳坐江湖第一的时间之长,恐怕是连“一生难求一败”的独孤求败都没法比拟的。(张三丰的功力修为,详情可参见拙文“阳顶天相当于4个法王或2/3个张无忌功力(论倚天武功)”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7/1/38405.shtml)从这个角度讲,称张三丰是金庸武侠武学第一人是当之无愧的。
综合来看,就武学的高度讲,比拼之人可归为以下几个档次:
独孤求败档:张三丰、独孤求败、扫地僧、黄裳、前朝太监
鹤立鸡群档:达摩老祖、东方不败
蔑视天下档:王重阳、周伯通
冠绝当世档:黄药师、杨过、林朝英、无崖子
高高在上档:郭襄
(注:达摩老祖和东方不败,前者因为总是虚写,且没有任何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直接证据,所以无法证明真的就“独孤求败”;而东方不败,虽然在对付任我行和独孤九剑并无太高造诣的令狐冲等绰绰有余,但如果遇到风清扬,甚至方证大师,能否轻松取胜很难说。)
在武学高度上,达摩、扫地僧、黄裳、独孤求败、张三丰、前朝太监、东方不败、王重阳、周伯通都达到了所在时代的第一,但从领先同时代水平的程度来讲,扫地僧、黄裳、独孤求败、张三丰、前朝太监等则更胜一筹。如果再加上引领江湖的时间的话,张三丰无疑是这个比拼环节的冠军。
日期:2009-09-01 23:26:41
最后看“开创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林人士在江湖历史上的地位,最终取决于他的武学“开创度”。毕竟,武功练得再高,如果没有创新,不过是比较好(或者更好)的重复了前人的劳动而已。但如果创造出了新的武功,则是泽被后世的大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搞生产的难以出名,而搞研究的却有那么大的名留青史的概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