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17节

作者: 深圳刀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郭襄的峨嵋派武功,虽然有独到之处,但考虑到倚天中峨嵋派武功的表现并不那么出彩和郭襄自己的修为问题,其整体水平应该还略逊于以玉箫剑法为代表的桃花岛武功之下。至于达摩的少林派武功,如果易筋经是达摩所创造,那么它的高度至少是和九阴真经相当的。(《天龙八部》里将易筋经和六脉神剑并列为当世两大绝学,高度在降龙十八掌之上)而其他少林派武功,虽然号称七十二绝技,是当世一等一的武功无疑,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却要比降龙十八掌等略低,相当于玉箫剑法的水平。不管易筋经是不是达摩原创,但是他之后中原武林才有的无疑,所以将它的版权归为达摩也无不可。因此,对于武学的开创性而言,达摩是和黄裳、张三丰等相当的。

  最后来看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和前朝太监的葵花宝典。这两项功夫在笑傲中有过直接对话,在对付深得精髓的东方不败时,令狐冲不是对手;但在对付初成的岳不群时,令狐冲却能取胜。可见两者在境界上差别并不大,关键是看修为的人所达到的水平。独孤九剑虽然号称能破尽天下招式,但是在遇到葵花宝典以快制胜的功夫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不过,独孤九剑似乎更长于久战,而葵花宝典却在于速胜。所以,如果令狐冲能挡住东方不败300招以上的话,体力消耗了的东方不败肯定会慢下来,那么令狐冲的赢面就变大了。但是问题是,令狐冲能否撑到300招以后呢?如果是风清扬或者独孤求败来使,能否将独孤九剑使到“不等敌人行动就预料到破绽”的地步?令狐冲在挨了东方不败两针后,就采用了“抢攻”的策略,相信风清扬、独孤求败更谙此道。客观的说,此两套功夫属性是完全不同的,但都从不同的路径通往了武功的最高境界:一个“无招胜有招”,一个“唯快不破”。从这个角度讲,两者达到的高度是相当的。

  而易筋经、九阴真经、九阳神功、太极功等功夫,也都找到了通往最高境界的道路,殊途同归:易筋经之“易”、九阴真经之“阴柔”、九阳神功之“刚柔兼济”、太极功之“慢”、独孤九剑之“无”、葵花宝典之“快”。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向武学最高境界的跃迁。所以,它们本身没有高低之分,关键是看修炼的人如何。因此,武学开创度综合排名如下:

  四大名著级:达摩、黄裳、独孤求败、张三丰、前朝太监
  武林外史级:林朝英、王重阳
  老残游记级:周伯通、杨过、黄药师
  金粉世家级:郭襄
  读者级:扫地僧、东方不败、无崖子

  把而把三项指标——武学广度、武学深度、武学开创度综合起来,最终排名如下:
  大宗师:达摩、张三丰、黄裳、独孤求败、前朝太监
  宗师:王重阳、林朝英、周伯通、黄药师
  大师:扫地僧、东方不败、杨过、无崖子
  大家:郭襄

日期:2009-09-02 23:44:26

  2、授徒弘道
  客观而言,张三丰在择徒授徒方面还是颇有眼光和成就的,武当派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和张三丰教出了七个好徒弟有很大关系。通过有选择性的择徒和因材施教,张三丰很快就把自己发明创造的武功发扬光大。和很多高手尤其是两雕中的东邪、西毒相比,张三丰是颇具现代传播学精神的“企业家”。
  说到七个徒弟,人们很自然的会将张三丰的武当七侠和王重阳的全真七子相比,同时也比较到张三丰和王重阳两人的头上去。客观而言,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毕竟,王重阳和张三丰收徒弟、教徒弟的目的不一样。从王重阳的经历来看,他先是抗金义士,带领过军队,和金人真刀实枪的血战过沙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真教是王重阳抗金事业的延续,所以在择徒授徒方面,王重阳隐藏着抵御外辱的倾向。而张三丰的目的要单纯得多,从他投奔郭靖而中途改变主意的事实来看,张三丰开宗立派主要目的就在于光大武功,顺带传播道教。由于出发点不同,选择和教出来的徒弟自然不同。所以,用徒弟的成就来反证张三丰与王重阳的武学造诣和教学才能,是不公平的。

  但是,由于张三丰和王重阳都是道教传人,都是所处时代武林泰斗门派的创始人,而且又巧合的收了同样数量(七个)的徒弟,想不拿来比较似乎都不可能。所以,本文也不能免俗,会在某些方面将两位宗师作比较。
  张三丰择徒授徒的第一个特点,是注重人品。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古时候师父对于学生的教导,排在第一位的是“道”。在这里,“道”包括了道义、道德等多方面内容。而作为老师,在择徒时,“道义”和“道德”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择徒方面,张三丰似乎很在乎徒弟的“人品”,所以七个徒弟虽然武功修为、情商智力各有不同,但是在“人品”方面却都光明磊落、铁骨铮铮。当然,这和张三丰推崇和教导的侠义精神也分不开。(张三丰收徒之先,对每人的品德行为、资质悟性,都详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门之后,无一不成大器。——摘自《倚天屠龙记》第十章“百岁寿宴摧肝肠”)七个徒弟,不但都学武有成,而且每个徒弟都以侠义为怀,把道义视得比胜负还重要,这似乎是全真七子所做不到的。张三丰在这方面的严格把关和言传身教之所以难能可贵,除了和其他门派比较全面胜出外,到了他徒弟那里就做不到了。宋远桥之于宋青书,虽然没有选择教还是不教的余地,但教导过程出了问题是无疑的,在武当山那么好的氛围里都出了纰漏,可见要教好一个徒弟,尤其是人品好的徒弟,是相当困难的。由此可见,武功可以学,甚至教学方法都可以学,但是教导的效果就学不来了。

  张三丰择徒授徒的第二个特点,是能因材施教。武当七侠虽然资质都不错,但各人的爱好和所长还是不同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武当七侠不可能都成才。张三丰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得很清楚,更难得的是对各弟子的所爱所长也看得很清楚。再加上自己的博学多才,所以把七个弟子都教成了各个领域的高手。(俞莲舟道:“我们七人各有所长,大师哥深通易理,冲淡弘远。三师弟精明强干,师父交下来的事,从没错失过一件四师弟机智过人。六师弟剑术最精。七师弟近年来专练外门武功,他日内外兼修、刚柔合一,那是非他莫属……”殷素素道:“二伯你自己呢?”俞莲舟道:“我资质愚鲁,一无所长,勉强说来,师传的本门武功,算我练得最刻苦勤恳些。”——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九章“七侠聚会乐未央”)孔子有弟子三千,但真正成才的却只有“七十二贤”,而张三丰收七个弟子七个都成了人才,比例达到100%,委实高得惊人。不过,如果张三丰收了更多的弟子,比如70个,或者700个,还会有这么高的成才比例?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扩招啊,惹不起。

  张三丰择徒授徒的第三个特点,是能给徒弟充分的发挥空间。这在俞莲舟将张三丰的“虎爪手”演化成“虎爪绝户手”和殷梨亭自创“天地同寿”可以看出端倪。
  原来武当派有一门极厉害的擒拿手法,叫作“虎爪手”。俞莲舟学会之后,总嫌其一拿之下,对方若是武功高强,仍能强运内劲挣脱,不免成为比拚内力的局面,于是自加变化,从“虎爪手”中脱胎,创了十二招新招出来。……俞莲舟变化“虎爪手”的招数,原本不是奇事。但张三丰见他试演之后,只点了点头,不加可否。俞莲舟见师父不置一词,知道招数之中必定还存着极大毛病,潜心苦思,更求精进。数月之后,再演给师父看时,张三丰叹了口气,道:“莲舟,这一十二招虎爪手,比我教给你的是厉害多了。不过你招招拿人腰眼,不论是谁受了一招,都有损阴绝嗣之虞。难道我教你的正大光明武功还不够,定要一出手便令人绝子绝孙?” ——摘自《倚天屠龙记》第十章“百岁寿宴摧肝肠”

  殷梨亭暗中练剑之时,被师父见到,张三丰喟然叹息,心知此事难以劝喻,便将这招剑法取了个“天地同寿”的名称,意思说人死之后,精神不朽,当可万古长春,实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悲壮剑招。——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九章“四女同舟何所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