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21节作者:
深圳刀声 与谢逊同舟前往冰火岛途中,所乘之船被狂风掀翻,张翠山与殷素素被海水冲散,第一次深切的经历了生离死别。张翠山缓过气来的第一件事是呼唤殷素素,但一呼不应竟然哭了起来。此情此景,很难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来解释,更多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在突发事件面前手足无措,只能以泪洗面。这充分反映了张翠山关键时刻稳不住,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脆弱性格。
在殷素素临盆之际,张翠山再次遇到了关乎生死的问题。发了狂的谢逊突然冲进张殷居住的山洞,并且突破了陷阱的防线。张翠山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转身奔出洞去,引走谢逊。自己可能遇到麻烦,但却能保证殷素素母子一时无碍。而他却想都不想就往洞中退避,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如果不是那句婴儿的啼哭唤醒了谢逊的神智,一家三口可能就全部成为屠龙刀下鬼。这件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张翠山无法承受生命之重,关键时刻只会“随手而应”,忘记了作为男人、丈夫、父亲等的一切责任。
——张翠山举起大石,对准他不住投去,却均被屠龙刀砸开,但见刀花如雪,寒光闪闪,谢逊跃出深坑,直欺过来,张翠山一步步退避,心中一酸,想起今日和殷素素同时毕命,竟不能见一眼那未出世的孩儿。(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七章“谁送冰舸来仙乡”)
张翠山性格上的脆弱,关键时刻顶不住压力的毛病,作为和他相处十年的结拜大哥,谢逊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临别时才会说:“你心地仁厚,原该福泽无尽,但于是非善恶之际太过固执,你一切小心。无忌胸襟宽广,看来日后行事处世,比你圆通随和得多。五妹虽是女子,却不会吃人的亏。我所担心的,反倒是你。”“原该福泽无尽”,可看作是谢逊对张翠山的祝福,可惜没有言中。以谢逊的见识和智慧,当是知道张翠山一家回中原是凶多吉少的。因为几十年来武林早被屠龙刀搅成了一锅粥,只要一点点屠龙刀的线索就能掀起腥风血雨。虽然谢逊的狮子吼震傻了王盘山上所有与会者(白龟寿因祸逃过,出乎意料),但至少天鹰教是知道屠龙刀立威一事的,但现场却没有殷素素的尸体。十年后,殷素素突然跟着张翠山回到中原,怎么可能不招致全武林追问屠龙刀?既然如此,谢逊为什么还要促成他们回去呢?唯一的解释是,谢逊相信武当能保护好义弟一家子,武林人士见张翠山没有屠龙刀,自然就不会为难他了。不幸的是,以谢逊之于人心的深刻了解,也低估了人心险恶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谢逊把张翠山推进了鬼门关。
将到中原,张翠山遇到了二师兄俞莲舟,一路平安前往武当山。但在安徽铜陵,小无忌被贺老三所擒,要挟张翠山说出谢逊下落。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张翠山再次陷入手足无措,几为敌人所摆布。如果不是殷素素急中生智,张翠山还真可能如他说的那么做。——“好,你把我儿子携去便是。大丈夫岂能出卖朋友?你可把武当七侠瞧得忒也小了。”但当无忌第二次被擒时,张翠山却一反手足无措,表现上乘。因为此时他知道,擒人者并非要张无忌性命,不过要逼他们说出谢逊和屠龙刀的下落而已。心里有底,处理起来自然井井有条。
——俞莲舟低声道:“快叫弟妹回来,从长……从长计议。”张翠山挺起长矛,刺死了身前的两名元兵,问道:“伤得怎样?”俞莲舟道:“不碍事,先……先将弟妹叫回来要紧。”张翠山生怕剩下来的元兵之中尚有好手在内,自己一走开,他们便过来向俞莲舟下手,当下四下里追逐,一个个的尽数搠死,这才拉住一匹马来,上马向西追去。……殷素素悠悠醒转,叫道:“无忌,无忌!”俞莲舟惨白的脸色也渐渐红润,睁开眼来,低声道:“好厉害的掌力!”张翠山听师兄开口说话,知道生命已然无碍,这才放心,但仍是不敢跟他言语。俞莲舟缓缓站起身来,低声道:“无影无踪了罢?”殷素素哭道:“二伯,怎……怎么是好?”俞莲舟道:“你放心,无忌没事。这人武功高得很,决不会伤害小孩。”殷素素道:“可是……可是他掳了无忌去啦。”俞莲舟点了点头,左手扶着张翠山肩头,闭目沉思,隔了好一会,睁眼说道:“我想不出那人是何门派,咱们上山去问师父。”殷素素大急,说道:“二伯,怎生想个法儿,先行夺回无忌才是。那人是何门派,不妨日后再问。”俞莲舟摇了摇头。张翠山道:“素素,眼下二哥身受重伤,那人武功又如此高强,咱们便寻到了他,也是无可奈何。”殷素素急道:“难道便……便罢了不成?”张翠山道:“不用咱们去寻他,他自会来寻咱们。”(摘自《倚天屠龙记》第九章“七侠聚会乐未央”)
由此可见,张翠山是个聪明的人无疑,同样的事情只要遇过一次,他就能很好的应付,而且处理得干净利落。但是,张翠山却天生缺乏处理突发事件、尤其是关乎生死的突发事件的能力。换句话说,张翠山不能承受生命之重。所以,在得知妻子就是三师兄残废的推手的时候,张翠山方寸大乱,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立马选择了“引刀成一快”。这一刀下去,自己是“快活”了,但却将一切压力留给了妻子,还有落入敌手生死未卜的九岁的儿子,以及师友,让他们承受本该由自己承担的生命之重。
死是生命的终结,亦是彻底的解脱,所以自杀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勇敢。就张翠山而言,抛妻弃子的自杀,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以一死给了三哥俞岱岩、义兄谢逊以交代,但却给妻子和儿子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后患,以致殷素素不得不随之自尽;张无忌此后不但饱受锥心的煎熬,还差点一命归西。因此,张翠山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而自戕,并非勇敢,而是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不能承受,他的妻儿、师友就不得不替他承受。
综合而言,张翠山无疑是具有侠义之心的青年才俊,如果不是遭遇那么多变故,多跟张三丰几年,是很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文武全才”的。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张翠山难堪大任也是无疑的。即便长寿下去,个人也不看好他在武当的前途,比如接任掌门,或者是将武当武功在张三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张翠山对殷素素的爱情、对义兄谢逊和三哥俞岱岩的义气,却是荡气回肠的。
日期:2009-09-07 23:05:20
三、张无忌:小生本有忌
历史上,叫“无忌”的人很多,什么费无忌、李无忌、徐无忌,哪个朝代都有。武侠小说中也不少,光倚天中,就有两个:一个谢无忌,一个张无忌。不过,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无忌,当数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无忌虽然多,但并不是每人都像信陵君窃符救赵那样无所顾忌。倚天的主角张无忌同学就不那么无所顾忌,而是拖泥带水,全是顾忌。
张无忌的性格是多元化的,有时大义凛然如救世主,有时婆婆妈妈如市井男,有时豪情奔放如大豪杰,有时患得患失如小妇人。从文学理论的角度讲,张无忌这样的艺术形象属于圆形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是成功的;但从小说本身的角度讲,张无忌性格的多元化却使其失去了性格,减弱了对读者的冲击力,没能很好的撑起整部小说,是失败的。这从张无忌的粉丝阵容明显不如杨过和郭靖的强大可见一斑。看射雕的人很容易被郭靖的义气和傻劲感染,看神雕的也会轻松的被杨过的张狂和痴情俘获;但看倚天者,除了幻想自己也能有张无忌那样在天下英雄面前出尽风头的运气外,就是羡慕他有四个女人,却很少会被他的性格(或者说人格魅力)所征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