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25节作者:
深圳刀声 由性格所造成的思想认识,导致了张无忌处理事情尤其是关乎社会的事情往往十分被动,很多时候都是被逼着去做本该主动去做的事。主动性不够,也缺乏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欲望,这样的人显然不可能成为好领导,更不可能率领明教群雄去造反,去和天下英雄一争高下。张无忌性格的被动,让其损失了许多魅力和感染力。所以,张无忌虽然有过痛苦的遭遇,九岁就被玄冥神掌击中,差点被折磨致死,却只引得读者的同情而非震撼;他有一身蔑视天下的武功,在天下英雄面前出的风头比郭靖杨过都大,但却只能引得读者的羡慕。而郭靖和杨过,却是引起了读者震撼的。所以,懦弱的性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再高的武功都无法弥补的。不能以“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豪迈感染男人,又不能用“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打动女人,张无忌无疑是失败的。
有人比较了射雕三部曲的男主角后说,在对待世事尤其是关乎民族的大事上,郭靖是捍卫的,杨过是观望的,而张无忌却是退避的。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三人性格的不同。尊重道义的郭靖是道义的捍卫者,尊重感情的杨过则视感情而定,而珍视生命的张无忌对道义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进一步考证认为,郭靖的母亲是农妇,对于“民族大义”,农妇的儿子当然要“捍卫”;杨过的母亲是小资,小资的儿子对此选择旁观无可非议;张无忌的父母显然是富有阶层,富有阶层的儿子当然会选择移民。现实社会也许确实如此,但以此类比古人,似乎并不合理。但却以一个全新的视野,挖出了张无忌的“可恶”。
所以,张无忌虽然可亲,但却不是“大义”之人。你可以和他成为平等论交的朋友,他还可能替你把脉治病,但如果时逢乱世,却不能指望他带领大家闯出片天地。因为,张无忌只是个普通人,和你,和他,和我一样。所以,对他不要太多奢求。
简单而言,《倚天屠龙记》实际上是张三丰、张翠山、张无忌祖孙三代的成长史,分别着重描写了前者的少年和老年、中者的青年、后者的少年和青年。三人的经历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行侠仗义,虽然出发点可能不一样。张三丰将他对侠义的理解和坚持传给了张翠山,张翠山将之传给了张无忌,这种传承,正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生生不息。抛开七七八八的武功、花花绿绿的招式、是是非非的恩怨、真真假假的仇恨,金庸花了近90万字真正想讲的,想弘扬的,不过是“侠义”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本章完)
日期:2009-09-16 22:40:29
第四章:日月之行——明教群英的豪迈
明教(含魔教)在倚天中出现了986次,多于少林武当,居所有门派帮会之首,是倚天江湖不折不扣的主角。以光明使者、护教法王为代表的明教群英,个个都写得豪气干云、英姿勃发。所以《倚天屠龙记》不但是张氏祖孙的成长史,还是明教群豪的英雄志。最终,明教在朱元璋的带领下赶走了蒙古铁骑,建立了明朝,“成就”更是远在少林武当之上。不对他们大书特书,难免对不起作者和读者。
和普通江湖门派不同,明教是准军事化组织:总坛设在光明顶,在全国多个地方设有分坛,教徒有共同的信仰,教众广布天下的,还有以五行旗为代表的军队。这样一支力量的存在,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朝廷的威胁。加上在宋朝就有方腊造反的前科,明教自然是元政府重点防范的对象,所以才会动用围剿、挑拨、抹黑等多种手段对付明教。
作为准军事化反政府武装,明教的内部架构是严密和清晰的,主要人物都各有其责。从各人的地位和权限来看,教主、使者、法王和散人组成了“政治局”。其中1教主、2使者、4法王为政治局常委,7大常委构成了最高决策层;五散人则是政治局普通委员,属于副总理级别的国家领导人,有参与大部分重大会议的权利,但在关系到“教计民生”的重大事件上却没有表决权。五行旗相当于各大部委,各地分坛相当于省和直辖市书记。在核心层中,教主相当于国家主席,左使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右使相当于人大委员长或政协主席,四大法王则是常委兼副总理,五散人则相当于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和国务委员,地位很高,但没什么实权。这个“以教主为核心的”决策团队,决定着明教的发展方向。
明教虽然组织严密,但却缺乏最高领导人的产生制度,因此,一旦最高领导人意外死亡或失踪(如阳顶天暴毙事件),马上就会出现领导真空,各实力派人物互不服气,相互竞争,很快就会出现内部权力斗争,导致分崩离析。这是明教致命的缺陷。从明教各代教主的相互关系看,可以肯定最高领导人不是世袭,也不是接班,但前任教主对由谁继承教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另外,从明教众人的言语推断,教众尤其是高层(主要是12个“政治局委员”)对谁继任教主是有投票权的,但不是民主选举。(所以不要幻想如果是阳顶天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就能建立民主社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明教有教主但没有副教主,光明使者(尤其是光明左使)权力虽大,但并不是法定的教主出现意外后摄教主之位的人。最高领导人产生制度不完善,最高领导人出现意外无法定摄位人,这是阳顶天暴毙后明教内乱的根源,也是明教的“不治之症”。所以说,明教并非一支成熟的政治力量。
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但明教作为正面形象的塑造却无疑是成功的。明教群英自阳顶天以降,每个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侠,有人杀人放火,有人欺男霸女,有人屠戮同仁,有人……但每个人都写得铁骨铮铮、光明磊落,想不认他们是英雄都觉得不好意思。
日期:2009-09-17 22:44:06
1、阳顶天:英雄气短
阳顶天没有正式出场,算上“阳教主”总共也只被提及133次,排名第四十位,属于次要人物。但是,作为明教的前任教主和最大反派成昆的情敌,直接影响了倚天江湖的发展,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倚天中的明教,总纲在阳顶天这儿,说明教,不能不说阳顶天。
从书中的旁白和明教及其他武林人士的回忆可以判断,阳顶天确实是个人物。
首先,阳顶天接任教主后对明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管理队伍年轻化,大批青年才俊进入核心层,不但为明教带来了空前繁荣,也为日后反元成功奠定了基础。根据谢逊的回忆推断,他受封金毛狮王时不过二十六七岁,韦一笑、范遥、杨逍就更年轻,最长的殷天正最多也就三十岁。之后受封紫衫龙王的黛绮丝,也只比韦一笑略长。这些少壮派的掌权,使得整个队伍更具活力和进取心。更难能可贵的是,阳顶天所提拔的人,个个都才华出众,前途无量。其眼光之独到,让人叹为观止。除了选拔人才,阳顶天还知人善任。双使四王在武功上是很接近的,而且杨逍、范遥的年纪比之殷天正、谢逊还偏小,但却被任命为光明使者,地位在护教法王之上,原因是杨范二人的智谋比之殷、谢等为高。这样的任命,韦一笑直到30多年后才领悟其中奥妙。可能有人对这样的任命不服,但有阳顶天的权威镇着,负面效果已经降到最低。况且,哪个人事变动能让所有人满意?而临死前对谢逊摄副教主(不是教主)位的遗嘱,也体现了阳顶天看人的眼光。双使四王武功相若,谢逊可能没有杨范的智计,但却在胸怀上更为宽广,而且人脉不错,暂领教务比谁都合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