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28节作者:
深圳刀声 杨逍度量不够大,致使其不敢“担待”和负责任,这在纪晓芙事件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观全文,我们不否认杨逍是真爱纪晓芙的,但作为一个男人,把女人霸王硬上弓后只管播种,完全不理会施肥、杀虫、除草、收割,最起码不是个负责任的男人。在这件事情上,杨逍活脱脱的一个“事了拂衣去”的负心汉形象。此外,杨逍的不负责任,还体现在对待张无忌千里迢迢把他女儿送到昆仑山,他却抱了女儿就走,不对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半大小子做任何的安排一事上。我们能体谅杨逍听到纪晓芙死后的失落,也能理解见到女儿后的激动,但是这些不能作为主人不安排好恩人的借口。可见,杨逍的责任心确实有限。
你可以说杨逍击败孤鸿子弃倚天剑而去豪气干云,击败昆仑掌门人白鹿子少年英武,但和属下计较、对女人不负责、对恩人不负责,却让杨逍在胸怀和责任心上黯然失色,而这些。却是领袖人物必不可少的。杨逍,却偏偏欠缺。年轻和地位不太高的时候,也许还能凭借个人的智计和才华弥补,但老了,智计和才华萎缩了,如果胸怀和责任心还是欠缺,无疑就“年高德薄”了。这,无疑是杨逍的一个小小性格悲剧。杨逍是潇洒的,机智的,也是有个性的;但他缺乏与之匹配的胸怀和责任心,很难做好统帅千万人的领袖。因为,领袖,是敢于担待的人,而不是“事了拂衣去”的小丑。
日期:2009-09-20 18:04:04
3、范遥:多情却被无情苦
范遥(含范右使、苦头陀、苦大师)出现频率为425次,整体排名第十,在明教群英(不算殷素素)中位于谢逊、杨逍之后,排名第三,无疑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人物。也许是出场太晚,又或许是范右使和苦头陀反差太大,范遥的形象并不十分突出,比不上谢逊、杨逍,甚至还不如殷天正、韦一笑有冲击力,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范遥是倚天出场最晚的重要人物,当他以苦头陀的身份登场的时,全书已过去了60%。但作为明教的光明右使,文中至1/3处就提及了。作者借灭绝师太之口说:“魔教历代相传,光明使者必是一左一右,地位在四大护教法王之上。杨逍是光明左使,可是那光明右使的姓名,武林中却谁也不知。少林派空智大师、武当派宋远桥宋大侠,都是博闻广见之士,但他们两位也不知道。咱们和杨逍正面为敌,明枪交战,胜负各凭武功取决,那倒罢了,但若那光明右使暗中偷放冷箭,这才是最为可虑之事。”此后,光明右使就作为神秘的存在萦绕在读者脑海中,挥之不去。联想到谢逊的武功才智、杨逍的文才武略、韦一笑的轻功智谋、殷天正的铮铮铁骨,以及各有长处的五散人,无不想一睹光明右使的风采。但作者却不着急,闲笔散笔写了很多,就是不让望眼欲穿的光明右使出场。在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后,作者终于让范遥登场了,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大名鼎鼎的光明右使居然是个又老又丑的苦头陀。
虽然又老又丑,但苦头陀的出场还是颇具气势的。张无忌携同杨逍、韦一笑夜探万安寺,遇见赵敏让手下高手和吃了十香软筋散的何太冲等比武偷学正派武功,在拆解昆仑派的一招杀手时,鹿杖客、鹤笔翁都以没看清楚为由,推荐苦大师指导。可见,在玄冥二老心目中,就剑法上的造诣而言,是自认不如苦头陀的。“只见右首走过来一个长发披肩的头陀,身材魁伟,满面横七竖八的都是刀疤,本来相貌已全不可辨。他头发作红棕之色,自非中土人氏。他一言不发,接过赵敏手中木剑,刷刷刷刷数剑,便向黑林钵夫攻去,使的竟是昆仑派剑法。”苦大师不但将何太冲的昆仑剑法使得有板有眼,还在何太冲受制的那一招上做出新变化,轻而易举的反败为胜。其剑法比之昆仑掌门高出不少。接下来传授赵敏的两招剑法,更是精妙之极,以致张无忌很快做出判断“苦头陀武功之强,只怕和玄冥二老不分上下,虽不知内力如何,但招数神妙,大是劲敌”,直接将范遥归入玄冥二老的档次。玄冥二老,那可是一招就让杨逍、韦一笑冷上半天的人物。
苦头陀再次出场,更是神来之笔。“次晨一早,张无忌睡梦之中微觉窗上有声,便即醒转,一睁开眼,只见窗子缓缓打开,有人探进头来向着他凝望。他吃了一惊,揭帐看时,只见那人脸上疤痕累累,丑陋可怖,正是那个苦头陀。他一惊更甚,从床中一跃而起,只见苦头陀的脸仍是呆呆望着自己,却无出手相害之意。”此情此景,任何人遇到,都会终身难忘。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出人意料。作为敌人阵营中的成员,苦头陀偷窥一下对手也就算了,却还要引着三大高手到荒郊野外比试。相信许多人读书至此,都会暗暗替苦头陀捏把冷汗。但也会隐隐感觉到,苦头陀可能就是那个姗姗来迟的光明右使。虽然比试没有悬念,但我们却再次见识了“苦头陀”武功的渊博和老辣,尤其是剑法,比之阿大八臂神剑方东白还要高出一筹,连张无忌都承认如果不是精研了半年太极剑,是绝对不是他对手的。由此推断,除了张三丰和张无忌,仅以剑法而论,当世可能再无第三人胜得过范遥。比试完毕,苦头陀心悦诚服,终于自报家门,他,就是当年那个玉面美男、和杨逍齐名的逍遥二仙之一的光明右使范遥。光明右使终于出场了,让人惊喜,也让人失落。为了给读者一个说法,作者借范遥之口回忆了过去30年的经历,如何不相信阳顶天死亡而四处寻找,如何听到成昆的阴谋而毁容打入敌人内部,如何在暗中帮助明教处理一些嫁祸,而如今潜伏归来了。至此,读者对光明右使总算有了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看到了他身上有别于他人的狠辣和坚毅。
范遥出现后的最大功劳,无疑是计骗玄冥二老,作为内应解救正派群雄。这一段写得跌宕起伏,将范遥超强的执行力、过人的应变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十分过瘾。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危机重重、杀机处处,但范遥却处理得游刃有余,整个过程高屋建瓴,还不乏幽默诙谐。也让痛恨灭绝师太的读者,狠狠的解了一把恨。一个思维慎密、处变不惊,而又童心未眠的男人形象也随之跃然纸上。虽然同为并不逍遥的逍遥二仙,和杨逍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不同,范遥要有趣得多,可亲得多。虽然小说明言韦一笑和范遥不睦,但个人倾向于认为范遥在明教内部的人缘应该是很好的,好于杨逍无疑,比之殷天正、谢逊亦不会逊色。
万安寺事件结束后,范遥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是,对于范遥玉面毁容一节,相信很多读者都觉得理由不足。阳顶天失踪和明教四分五裂已经是事实,双使四王五散人的其他人等都深爱明教,也都以各自的方式在坚持,为什么只有范遥选择毁容呢?况且,打入汝阳王府内部后,范遥并没有打探到多少朝廷之于明教的阴谋,更甭说将六大派围攻光明顶那样的大阴谋化解于未发了。所以,范遥毁容应该还有别的原因。
其实,范遥在张无忌所住的酒店看到小昭时的反应,已经暗示了我们一些什么。沿着小昭这条线索,读者跟着张无忌找到了那个已经改叫金花婆婆的紫衫龙王,然后从谢逊那里听到了30多年前范遥之于黛绮丝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毫无疑义,范遥是爱黛绮丝的,而且爱到了骨髓,以致黛绮丝已经嫁作他人妇,范遥在关乎明教的教规和黛绮丝的生命的问题上,还站到了黛绮丝那一边。客观的说,黛绮丝虽然美艳绝伦,但范遥的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优越,是能匹配得上她的。如果两人真的结合,绝对是“好对璧人”的最好阐释。怪只怪,黛绮丝是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上光明顶的,注定不可能嫁给任何明教的人。(详情见“范遥、黛绮丝、韩千叶”三角关系一节)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是范遥的悲剧。然而并非范遥的错,因为范遥主动追求了,只怪造化太弄人。在此,想起苏轼的几句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如果将最后一句改成“多情却被无情苦”,则是对范遥的最好概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