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27节

作者: 深圳刀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逍喜欢书生打扮,和纪晓芙相遇时着书生装,遇到张无忌、杨不悔时也着书生装,随着张无忌行走江湖后还着书生装。和其他武林豪杰相比,一身儒装的杨逍,儒雅了不少。当然,杨逍并非附庸风雅,而是确实有着不错的文化素养。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杨逍著的《明教流传中土记》一书,“但见小楷恭录,事事旁征博引”,充分说明了其“文”方面的能力。此书获得了教主张无忌的高度赞赏,成为明教的“党史”。在金庸小说中,撰写武功秘籍的大有人在,但为本帮本派撰写历史的,却仅杨逍一人。此事除了显示杨逍的文化素养外,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杨逍对明教是全身心忠诚的,费尽心思追本溯源,无疑是想为明教洗清“魔教”的罪名。这样的人,即便放在现在的公司,也是不折不扣的好员工。

  如果以为舞文弄墨就是杨逍的“文”的全部的话,那你就太小看他了。他的“能文”,更体现在其过人的机智上。谢逊也算是富于心计的人,但每次提到用智的地方,无一不先提杨逍。同为使者也智计百出的范遥,更是心甘情愿的称杨逍大哥。由此可见,在名明教群英的心目中,杨逍是公认的智计第一人。这在授计范遥算计玄冥二老、虚击渡难实攻渡劫两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范遥的老谋深算和对玄冥二老的了解,尚想不出套取十香软筋散解药的办法,而杨逍却能迅速的设计出解决方案。比之范遥无疑胜出一筹。明教三英破金刚伏魔圈快到分出胜负的关键时时,大家都知道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但没有人能迅速想出有利于己方的办法,关键时刻又是杨逍打破平衡,让比拼向着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从此事可以看出,比之另一个厉害人物殷天正——那个独抗六大派的天鹰教教主,杨逍无疑也高出了一筹的。比之张无忌和三渡,高出就不止一点半点了。所以,张无忌在任教主的期内,索性把整个教务都交给了杨逍。

  至于“武”方面,贵为明教光明左使,杨逍的武功已经到了当世一流水平,除了张三丰、张无忌、三渡、玄冥二老、成昆等寥寥数人,整个江湖很难再找到能赢得杨逍一招半式之人。在明教顶尖的双使四王六大高手中,功力上大家各有所长,但是在武功的博学上杨逍是明显领先的,连范遥都自叹不如。学了乾坤大挪移后,杨逍比之范遥等更多了一项克敌制胜的手段。所以,如果以命相搏的话,个人看好最后胜出的是杨逍。换句话说,在武功上,杨逍比之双使四王其他五位,是有微弱的优势的。

  因此,用“文武全才”来概括杨逍,是合适的。如果说杨逍的“文”一半是天生,一半是随便一个师父引进门后自学成才的的话,那么,杨逍如此博杂的武功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和文化知识不同,武功尤其是高级的武功很难自学,必须有师承。
  三、武学渊源
  关于杨逍的师承,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杨逍可能是桃花岛传人,原因是杨逍会“弹指神通”,而“弹指神通”是桃花岛的绝学,轻易不外传的。有人进一步推断,两雕中会弹指神通的只有黄药师、郭靖、黄蓉、杨过及程英等数人,郭襄也可能会,但从杨逍屡屡和峨嵋派为敌不难看出,其弹指神通不可能学自郭襄或郭襄的传人,当然也不可能学自郭靖和黄蓉,从杨逍不认识黄衫女来看,也不可能学自杨过一脉,所以,就只能学自程英或程英的徒弟。从年龄上推断,程英比杨逍大了七十余岁,似乎不可能收这么小的徒弟。有人却认为不然。从杨逍闯荡江湖年纪很轻来看,很早投入程英门下(如三四岁),又很早失去师父(如十三四岁),凭借自己的聪明学会了大部分武功是有可能的。当然,前提是弹指神通确实只有桃花岛一派会使,到了程英哪里很早就能传给徒弟。尤其是后者,因为弹指神通是很高深的武功,需要一定的武学基础,是以年轻时候的黄蓉,以及黑风双煞等四大弟子都没有得到传授。而杨逍如果是程英弟子的话,可能20岁之前就学了此门功夫了。

  杨逍可能是桃花岛传人的另一个证据,是他在对付何太冲夫妇时使用的身法,和黄药师在归云庄避让梅超风的软鞭、陆家庄避让李莫愁的冰魄银针时所使的身法如出一辙。虽然轻功高到如韦一笑,或者武功高到如张无忌,也可能做得到倒退如飞,但像杨逍那样举重若轻,应该是有师承的。回溯之前的江湖(两雕),似乎只有桃花岛有类似的功夫。如此一来,又多了一层杨逍是桃花岛传人的证据。

  第三个证据,是杨逍怪异的性格和广博的武学。笔者第一次看《倚天屠龙记》时,已经看过了射雕和神雕,总觉得杨逍这个人似曾相识,于是就追溯回去,首先想到的是杨过,但觉得杨过不会向良家妇女霸王硬上弓,接着就想到了黄药师。仔细分析,杨逍的性格里面确实有不少“邪”的成份,其我行我素的方面很像黄药师。另外,杨逍的武功十分繁杂,这又是黄药师和桃花岛的特点。

  以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说杨逍是桃花岛传人,还真是有充足的理由。但是,和黄药师桃花岛积极出世的态度不同,杨逍是积极入世的,而且一直想着当明教教主逐鹿中原,虽然因为自身的某些不足不一定能做好。
  四、年高德薄
  年高德薄,这是在解释杨逍接任明教教主后为什么被朱元璋取而代之时,金庸所用的词。与之相反,在大部分读者心目中,和朱元璋相比,杨逍在明教不但资历老、地位高,而且文武全才,德高望重还差不多,怎么变成“年高德薄”了呢?
  其实金庸没有说错,杨逍虽然文武全才、智计百出,但却是个缺乏“责任”的男人。阳顶天在世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慢慢的改变了传位给杨逍的主意。
  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杨逍虽然贵为明教的二把手——光明左使,而且还得到阳顶天传授了乾坤大挪移,但是在阳顶天临死前的遗书中,却让谢逊暂摄副教主之位,并约定谁找回圣火令谁做教主,根本没有杨逍什么事。这有没有让你联想到《水浒传》,晁盖临死前遗命谁抓住史文恭谁就坐头把交椅,故意刁难宋江?阳顶天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想把教主之位传给杨逍,也不想杨逍利用光明左使的权利统帅明教。可见,在阳顶天的心目中,杨逍的地位是有变化的,从提拔到信任到放弃,为什么呢?阳顶天没有说,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事实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断。

  从后来的发展情况看,在阳顶天统治明教的后期,有意并有实力竞争教主的有三个人:杨逍、殷天正和谢逊。杨逍没得说,本身就是光明左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做教主理所当然;殷天正书中没有太多交代,但从其创立天鹰教过教主瘾,以及作者借其孙女殷离之口说“天鹰教虽是明教的旁支,但向来和五行旗不睦,你们若把五行旗杀光了,天鹰教反而会暗暗欢喜。殷天正说不定便能当上明教的教主啦”推断,殷天正无疑是有做明教教主的想法的;至于谢逊,阳顶天临死前对其“摄副教主之位”的安排已说明了天平的倾斜,也许谢逊一时还没有那样的想法,但已经是下任教主的有力竞争者了。这三个人中,杨逍的支持者可能是范遥,一方面范遥因为黛绮丝的原因不想当教主,另一方面两人是好哥们;殷天正的支持者书中没有交代,但从殷天正的为人来看,可能大多数员工都不会明显反对;至于谢逊的支持者,上面有阳顶天,黛绮丝自然也会支持他。比较微妙的是韦一笑和五散人。韦一笑支持杨逍的可能性不大,书中明言他和范遥不睦,所以与杨逍的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韦一笑更有可能支持殷天正或者谢逊,而不是杨逍。最关键的是五散人的态度,失去了阳顶天支持的杨逍,如果要在和殷天正、谢逊的竞争中至少保持均衡,争取五散人的支持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杨逍非但不拉近和五散人的关系,最后还拳脚相向,弄得五散人发誓不见杨逍。可见,杨逍和五散人可能一直关系都不好。作为上级,杨逍到了老年还和心理年龄停留在少年的周颠斗嘴,可见其度量是很有限的。而这,也在对待黛绮丝与韩千叶的婚事上也表现了出来,谢逊陪同阳顶天去参加了婚礼,杨逍并没有去。所以,至少在阳顶天的心目中其大局观是不如谢逊,度量也不如谢逊,这成为杨逍命运的转折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