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江湖——倚天屠龙众生谱》
第44节

作者: 深圳刀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宋青书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做好人的时候机智勇敢,做了坏人就愚笨得只会任人摆布了。其实,在六大派围攻光明的途中,韦一笑数次骚扰峨嵋派,不管是灭绝师太还是周芷若,都束手无策,而宋青书却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应对的有效措施,足见其见识智谋,都是远在周芷若之上的,后来却完全不知道周芷若想干什么。难道,一个人从好人变成坏人后,智商也会降低吗?显然不是,这不过是金庸想让他死而已,所以让其在智商上也大幅缩水,只能为虎作伥。所以,死不足惜。

  宋青书之所以死,是作为主角的反衬不能不承担的“义务”,所以他虽然惊艳出场,但金庸会让他变节,然后用道德审判他,用性压抑摧毁他,让他死得“合情合理”。纵观金庸所有小说,他是很喜欢用他所主张的“性压抑”审判人的,这是金庸武侠的一大特色,是对程朱理学之后的中国伦理的继承,但也是极端不人性和现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宋青书之所以做贼,是被金庸的“性压抑”逼的;金庸之所以让他死,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坏事,而是触犯了金庸所主张的“道德”。


日期:2009-10-19 15:12:52

  从出身而言,张翠山和殷素素分别代表了武当和明教,张无忌一出生就是这两种身份的结合体。虽然张无忌后来学了谢逊的武功,学了乾坤大挪移,甚至还当了明教教主,但他自始至终都念念不忘自己是一名武当弟子。明教是他的婆家,武当才是他的娘家。可以这样说,为了取得平衡,在明教群英之外,金庸重点塑造了武当诸侠。从结果来看,武当诸侠是足以和明教群英相抗衡的,他们都是倚天比较突出的形象。

  从结果来看,金庸是把明教群英当作“英雄”来塑造的,所以他们虽然每个人都心机很重,杀气很沉,但无一不豪气干云、铁骨铮铮,以英雄之概冲淡了杀戮之气。因此,明教群英给人的感觉是每个人都“英雄了得”。但是,英雄意味着杀戮,英雄也不一定非要行侠,如果整本书全是英雄的话,就是“英雄志”,而不是武侠小说了。为了平衡这个关系,金庸重点塑造了武当诸侠,他们每个人都以侠义为怀,以行侠仗义为本,是不折不扣的大侠。和《书剑恩仇录》相比我们发现,这样的“平衡”是成功的:让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张力,不像《书剑恩仇录》沦为“反政府武装”的生硬史记,缺少真正的侠客和独立的侠义精神。

  除开张无忌,作者重点刻画了九位武当派侠客。虽然他们都秉承侠与义,但各自的个性并不一样,衍生出来的行侠仗义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以武当七侠为例:宋远桥和俞莲舟是隐忍的,俞岱岩、张翠山和莫声谷是快意的,张松溪是深谋远虑的,殷梨亭是含蓄的。而这些,又与他们的个性密切相关的。宋远桥的隐忍,源于他的冲淡;俞莲舟的隐忍,因为他的低调。俞岱岩的快意,因为缺乏思考;张翠山的快意,源自易于冲动;而莫声谷的快意,则是因为生性耿直……

  放在整部书中,武当诸侠不仅代表着武当派,还代表了倚天的正派江湖,如果没有他们,正派江湖将被明教群英比得一文不值。想想少林三空(空闻、空智、空性)的是非不分,峨嵋灭绝的自以为是,昆仑何太冲夫妇的唯利是图,华山鲜于通的忘恩负义,崆峒五老的天生猥琐,正派江湖还真拿不出像样的人物和明教群英比拼。如果没有武当诸侠,正派失去了竞争力,江湖失去了平衡,倚天的魅力也将大幅缩减。

  这,就是武当诸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日期:2009-10-19 23:11:33

  第六章:画虎画皮——正派众雄的面目
  作为倚天江湖三股势力的一股,“正派”的阵容还是非常庞大的:六大派,丐帮,加上周边势力,“正派”人士在数量上并不少。但和明教与朝廷相比,他们太“散”了,不但各个门派互相竞争,各门派内部也暗潮汹涌,极不团结。因为这个原因,正派常常成为各股势力斗争中的“弱者”,被其他势力“当枪使”。所以,正派人士除武当诸侠外,给读者的印象并不好。虽然是“正派”人士,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非奸即盗”。

  本章主要评述除武当诸侠外的其他正派人士,包括峨嵋派、少林派、昆仑派、华山派及丐帮诸人,另外加一个朱长龄。以崆峒五老为代表的崆峒派,崆峒五老单人的“戏份”太少,崆峒五老作为一个整体亦无出色之处,将不做评述。本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为峨嵋派,包括郭襄、灭绝师太、纪晓芙和杨不悔,杨不悔虽然在纪晓芙死后到了光明顶,但其受纪晓芙和峨嵋派的影响大于杨逍和明教;第二节为少林派,将评述空见、三渡及三空;第三节则评述正派其他诸人,包括昆仑派的何足道、何太冲夫妇,华山派的鲜于通,丐帮诸人及朱长龄。共计12个人(或组合),每个人约2500字,总计约3万字,计划两周写完。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日期:2009-10-20 22:05:54

  一、峨嵋派
  峨嵋的出现频率为460次,在所有门派帮会中排名第四,次于明教、少林和武当,是倚天江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江湖舆论及门下弟子的表现来看,峨嵋派的实力犹在昆仑派之上,排名中原六大派中第三。从郭襄1284年开山立派算起,不过数十年时间,一帮女流之辈能争取到如此高的江湖地位,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至倚天结束,峨嵋派经历了郭襄、风陵师太、灭绝师太、周芷若四个掌门,从书中一些信息推断,灭绝“主政”前的峨嵋派在江湖上影响并不大,原因可能是峨嵋弟子太少,以致灭绝师太四十多岁时,与她同辈的竟然就没人了。算上死去的,似乎也只有个孤鸿子。由此可见,郭襄虽然开创了峨嵋派,但真正将峨嵋派发扬光大的是灭绝师太。郭襄创派之初,并没有大肆招揽弟子,算上风陵师太,总数恐怕也不会超过十人。风陵师太一辈似乎也继承了郭襄的“精神“,招收的弟子也不多,最后修成正果竟然只有灭绝师太一人。灭绝师太的主政是峨嵋派的转折点,她采取了“扩招”的方法,门下弟子除了所谓的“峨嵋十二静”,还有诸如纪晓芙、丁敏君等一大批小弟子。扩招使得峨嵋派迅速壮大,甚至具备了和少林、武当一争长短的底气。但是,数量虽然上去了,但峨嵋弟子的质量并不高,所谓的“峨嵋十二静”顶多也只算二流高手。——“初时灭绝师太等四人并肩齐行,奔了大半个圈子,已然分出高低,变成二前二后。殷梨亭和灭绝师太在前,宋青书和静玄在后。”作为灭绝师太的大弟子,静玄的修为也不过和小自己十来二十岁的宋青书相若,其他弟子就更有限了。

  此外,峨嵋派的武功也有独到之处,虽然内功的基础是“九阳神功”,但并不限于此。比如“飘雪穿云掌”、“截手九式”等均不需九阳根基,自成一体。峨嵋派的武功在易理上也颇有成就,其“四象掌”基于易理的武理似乎比昆仑派的两仪剑法、华山派的反两仪刀法都要深。尤其是峨嵋九阳功,比之少林和武当的九阳功亦有其优势。——“武功是无色大师最高;郭女侠是郭大侠和黄帮主之女,所学最博;恩师当时武功全无根基,但正因如此,所学反而最精纯。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三派武功各有所长,但也可说各有所短。”由此可见,当年郭襄开山立派的时候,内功虽然借鉴了九阳神功,但还是加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而诸如“四象掌”一类功夫,则无疑是脱胎于黄药师的桃花岛武功体系。有的功夫,甚至还能看出古墓派的影子。

  峨嵋派的弟子,也颇有个性。作为开山祖师,我们虽然不知道郭襄“削发为尼”后的样子,但神雕末倚天初的那个小郭襄,纯真、漂亮、聪明、痴情,绝对是个“好女人”。可是,其徒孙灭绝师太就不可爱了,冷酷、绝情,人如其名,“灭之绝之”。至“静”字辈,纪晓芙善良侠义,丁敏君却狠毒奸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第四代掌门周芷若,一个人就是多个矛盾的结合体。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峨嵋派的“企业文化”不明确,必然导致峨嵋派“起伏不定”,这可能就是峨嵋派为什么不能像少林、武当那样基业长青的原因。

  1、郭襄:但为君故
  说峨嵋派,就不能不说郭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