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着的加拿大 -- 你所不知道的国外生活》
第17节

作者: yrcrab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9-01 11:19:47

  47.花到没钱的人们
  经常有人问出国一年的花销到底要多少,我一般都回答学费加上吃住的基本费用,但其实更想反问他一句的是,你对你的孩子知道多少?或是你能承受多少?因为同样一件事,花费就会因人而异。比如说吃,你自己做饭一个月150元差不多了,但如果你讲究菜和肉的质量,菜要吃新鲜的,肉要吃精致的,海鲜是不能少的,调味料要高级的,那么就要去中高档的超市,因为150元只有低档超市如Superstore才能满足你的需要,而食材变好,花费可能也要提到250-300元左右。而如果你自己干脆不做饭,就是在外面吃,天天麦当劳300元一月可能吃下来了,但要是天天吃好馆则500元一月也打不住。而住学校宿舍,一月大概400-500元,和朋友租房子也差不多,但要是自己住一个高档公寓则800-1000元也有可能。再比方说手机,签个合同拿个免费手机,电话没那么多的话,大概一月30元够了。追求高科技iphone、黑莓,语音、下载全都来则一月70-130元都有,如果嫌电话卡麻烦直接拿手机打国际长途,之前某朋友第一个月账单986元,吓得我差点吐血,问他,他说也就是直接用手机打了3、4次国内长途,聊了1、2个小时,问他帮他买的电话卡呢?回答输密码太麻烦。由此可知在乎不在乎钱和性格都会左右生活开支。

  但这些都不算败家,有时候某些开支也会得到修正。最败家的行为首推赌场。加拿大赌博合法,虽然多是政府经营,但赌场就是赌场,一般的大城市都会有。而刚来这里的人可能会觉得新鲜,但是一旦沉醉其中,多么疯狂的事都会做出来。某君刚来半年,每周末赌场直接派专车到宿舍接他,据说已经是大户室的白金卡会员,而知情者则说这会员可不是赢来的而是输来的。另一位在3个月内突击输掉了10万加币,赌场看他还是学生,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把他列入了黑名单,拒绝他再进赌场。还有某君把生活费输光又不敢和家里说,只好卖掉车买回国机票。另一位仁兄更绝,在回国前一晚手里拿着机票,把银行剩下的钱都提了出来在赌场豪赌一把,结果输得精光,第二天早上拿着机票回国了。俗话说久赌无胜家,除非吸丨毒丨,否则在国外这算是败家最快的方式。

  另外就是追求时尚,女生买衣服,男生换手机大概不过几百块的投入,但一旦开始玩车,可能最开始还只是几千块买一辆好的二手车,但之后的改装则会几百、几千的不断投入,等改好了也许又发现想要更好的,于是几万块也花得下去了,长此往复不失为败家之道。所以如果出国后发现原想的钱根本不够用,或是突然发现存款急剧减少,别怀疑,没有计划或是没有定力,这种情况就会经常发生。

日期:2010-09-21 08:24:17

  48.老外的生活哲学:钱到手就花
  有些国内的人会完全无法理解老外的这个生活思路,这里说的就是其中之一。你可以说这是及时行乐,也可以上升到存在主义的哲学观,但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个人缺乏计划和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罢了。虽然如今国内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月光族(就是到月底就把工资花光),但是比起老外来还是小巫见大巫。老外不是月光,而是钱到手就花。当然,这里指的多是中低收入的人群,中高收入不在此列。奇怪的是越穷的人应该越要计划,如何省钱,如何开支,但是老外正好相反,越是低收入越大手大脚,随心所欲,而高收入的人群却很有计划,有时还会节省。

  因为老外总是信手花钱,所以经常撑不到月底,就如同过去找生产队借粮食一样,这类老外经常要找老板预支下月工资才活得下去。这种现象过于普遍,所以很多地方都是每两周支付一次薪水。就是如此,老外也经常要透支借钱,而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透支了多少,因此经常对下一个结算日会拿到多少工资心中没底。有次,几个朋友计划周末到另一个城市玩两天,大概每人250元的开销,其中一个老外说他很想去,但是要看周四能拿到多少钱,如果够250元他就去。到了周五出发时,他很开心的说拿到了260元,可以去玩了。我忍着没有问他,既然钱都花了,下面一周怎么过?但他就是不去考虑这些,仿佛车到山前必有路一样。

  还有一个现象是某位经营中式速食餐馆的朋友告诉我的。每月一到3号,他们餐馆的生意就特别好,因为2号是发Welfare(福利金)的日子,这个福利金就是国内的低保,是为了生活在贫困标准以下的最穷的人设立的,而就是这些人,钱一拿到手立刻拉家带口的下馆子,而且什么贵点什么,本来一份7、8元的套餐,他能叫到十几块。而每月月初发工资时餐馆生意也都很好,到了月底就开始萧条,因为多数人已经没钱了,这就是很多老外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

  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卡里没钱。在国外由于信用卡很普遍,于是导致很多人成为卡奴,而就算有几张卡拆东补西也还是应付不下来,所以经常看到为了一份7元钱的套餐(就是这样也还是要下餐馆),先拿一张卡,一刷,没钱,再来一张,结余2块,再刷第三张银行卡,老外很有自信的说一定还有5块钱结余,结果3块,于是又东摸西摸凑出2块多钱把账结掉。
日期:2010-09-21 08:30:13

  49.低收入和高收入老外的区别
  国外是所谓中产阶级社会,贫富差距很小,但是毕竟还是有穷人和富人。加拿大比美国强,贫富悬殊的人口没那么多。加拿大的穷人很多是原住民,白人的政策是“帮助”原住民,“支持”他们享受更多的福利,但是最多的福利是在保留地,一般都在穷乡僻壤,而到了城里福利就少了很多,但还仍然比一般人多。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很多原住民变得不思进取,孩子越生越多,这里有文化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还有经济原因,因为生孩子政府会给补助,而原住民的文化很尊重生命加上原住民由于广泛贫穷,导致未婚怀孕和低龄怀孕的现象很普遍,加上文化因素多数都会生下来,于是年纪轻轻就要为孩子工作而放弃受教育的机会,加上原来就比较贫穷的生活,这样循环往复,恶性循环。而且原住民擅长窝里斗,不够团结,多数人只顾眼前利益,更限制了发展。尽管近年来原住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逐渐增高,但是白人的这些政策其实就是要将原住民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防止他们威胁高层白人的主导地位。当然非原住民穷人也有,而原住民里面也有富人。

  这里哪怕是乞丐也不会直接要钱,多数都会说能不能给我点钱买咖啡,或是有没有零钱给我点儿之类的。还有大量的Busker,就是街头艺人,纽约地下道里拿空塑料桶打鼓的那种。这里的街头艺人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还是吉他和小提琴的演奏,路过的人偶尔放个一两块钱。但是也有豪华版的艺人,比如在温哥华曾经看到一位将自己的车漆的五颜六色,自己又带着整套的音箱、话筒,整个表演吸引行人注意又有点专业唱歌的味道,围观的人都不禁会停下来,给钱的也不少。其实这里有很多的街头艺人可能自己是家世很好,或是一点不为生计担心,有些人甚至怀揣金卡走唱,单纯为了兴趣和艺术,而多数还是为了生计而走上街头。

  在餐馆也经常看见穷一点家庭的家长在大吃特吃,孩子就在旁边看着,与中国完全相反。某次看到一个小孩子盯着他爸爸碟子里的一块香肠,结果他爸爸说,这是我的,你的东西你已经吃掉了,可是我看那个小孩的套餐明显比他爸爸点的廉价很多。还有一次在公车上一个母亲拿着一罐糖,上车就打开丢了2粒到自己嘴里,她的孩子可怜的问能不能给他一点,这个妈妈很凶地说你已经吃过了,小孩说可是他只吃到一粒,于是妈妈不耐烦的又丢了一粒给他孩子,同时自己又吃了两粒,于是孩子很疑惑的问,只有一粒给我吗?他妈妈又不耐烦的说,不吃就给我,于是孩子赶紧吃到嘴里。

  富人就不会有这些事情,比如国内总说国外孩子自立自强,上大学都自己挣学费,其实殊不知他们大部分也都不是自愿的。上大学很贵,于是很多家庭拿不出这笔钱来支持孩子,有些穷人家也压根不愿意拿出钱来,老外没有储蓄的习惯,这种情况尤其明显,而美国常青藤系列的名校学费和各种杂费高得惊人,就算中产阶级也很难负担。于是很多人只好半工半读,借钱,或是办高息的助学贷款。很多穷人因为不愿工作后背负庞大的负债而干脆选择不上大学。有很多老外十分羡慕中国的家庭伦理结构,也很羡慕中国学生可以由家庭支持而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富裕的家庭几乎都是由家里支持上大学,为了培养自立精神也许生活费不会全部负担,但是学费却是家里出资,富裕家庭多为医生、律师,故此他们的孩子也多会念这些专业,而这些专业都是时间长、学费高昂,于是又形成了一个循环,即有钱的孩子继续读能赚大钱的专业,而穷人的孩子则继续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富逾富、穷逾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