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着的加拿大 -- 你所不知道的国外生活》
第18节

作者: yrcrab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9-24 15:07:11

  50.议员的大房子
  我所住的城市是省会,按照西方城市功能的理论是政治中心,所以省议会和省政府都在这里。加拿大是议会制的国家,如同各级人大一样,加拿大也有各级议会。省议会坐落在湖边的一片绿地之中,大概是19世纪的欧式建筑风格,看来老外的政客们也是很会享受生活的。因为议员是全职工作,每年要开10个月的会,所以议会成了他们最常上班的地方,布置的舒服点,选一处风景好环境优的地方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由于议员是全职,所以城市里也有很多议员的房子。虽然省议会每4年要改选一次,但是一些树大根深的议员怎样改选都会维持不动,所以他们很多人的家也就安在了省会城市。安家在省会还有一个好处是有什么会都能赶上,不用随时通勤,因为有些动议是临时性的,很多时候在部分缺席下就通过了,家住在这里可以不会错过这些事。

  分辨议员的房子很容易,只要在大选的时候观察一下门前就好了。一般只要一宣布选举,议员们的门口就会竖起带照片的大牌子,有时候还会随着选举日的临近从不那么大的牌子进化到更大的牌子。由此发现就在离省议会不远的地方,实际上只需过一、两条马路,有一个幽静的住宅区,这一区有很多议员,而且不止省议员,有一些联邦也就是国会议员也在这区居住。这些房子都有一些特点,首先是门前一定郁郁葱葱,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将里面的房子掩映的尤抱琵琶半遮面。而只要看看门口就发现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豪华气息,比如会有门廊,并且经过布置,有些门口还放了石狮子之类的装饰物。但奇怪的是从正面看,这些房子都不大,比起很多正常的住家看起来还略小,有一家的正门大概只有一间屋子宽,在旁边的三开间房子的对比下显得十分窄小。不过如果你这就开始感叹他们议员的廉政可就为时过早了,因为奥秘在后面。如果你不是走马观花的从正面大路开车过去,而是进入侧面小路,就能发现这个秘密了。因为这些房子,虽然正面,也就是门面都比较窄,但是长度却都非常长。就是说前面那间门脸很委屈的房子,从侧面看,不但成一个L型,也就是在门口之后,房子突然加宽了,而且整个深度大概是一般房子的一倍,加上院子,可说是名副其实的豪宅。所以说议员们不是廉政,而是很低调。因为加拿大的房子很多可以自己买地然后自己设计,所以这些很具低调功能的房子也许就是出自议员自己的手笔。

日期:2010-10-05 08:31:05

  51.加拿大的选举
  投票也会投烦了,你信不信,这就是加拿大面临的尴尬状况,民意测验显示加拿大民众已经不希望再来一次选举了。当然这是其来有因。加拿大是议会制也是联邦制的国家,所以联邦议会要选举,省议会也要选举,但这两个系统是完全独立的,所以每届议会任期应为不超过五年的情况下,一般四年一选。因为要将选举时间错开,故此每两年就会有一次大选。而这只是一般情况。自从总理克雷蒂安卸任之后,从04年的第38届选举开始就没有政党可以赢得绝对多数而组成Majority,也就是多数派政府,而只能屈就Minority,也就是少数派政府,即最大党席位未过半数,对于议会没有绝对控制权。所以06年反对党也就是新组建的加拿大保守党就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而再次举行联邦大选,结果也只得到少数派政府。于是在08年10月,现任党首哈勃又找借口要求总督解散国会进行大选,虽然他的借口是政府不被信任,但实际上是因为当时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上升,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获得多数政府的好机会。而这种时候,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督是可以否决他这个提案的,因为从动机看,他的理由并不成立。但是总督并未行使这一权利,于是加拿大民众迎来了不到四年中的第三次大选。结果现任保守党政府虽然如愿增加了席位,但是仍未达到多数,所以情况没有改变,只是又劳民伤财的搞了一次选举。而09年初在野的三大党准备联合出击,由于最大反对党自由党选举了新的领袖,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又想发动大选了。不过近期民调,普遍情绪是已经厌恶了没完没了的大选,绝大多数人不希望在4年里搞4次大选,这就是开始说的加拿大人已经投票投烦了。而这只是联邦选举,虽然省议会多数是两党轮流执政,比较稳固,但也是4年一选,加到联邦大选上,选民最近几年几乎每一年都要忍受选举造势、竞选和投票。

  加拿大投票比美国人性化,因为美国需要自己去选民登记处登记自己为选民,这样在大选日才有权投票,而这也意味着除了大选投票日要请假,登记选民也要请假。而加拿大是上门服务,选举时会有人来敲门,帮你进行选民登记,这也是为什么加拿大投票率始终高于美国的原因之一。你不可能指望人们为了履行所谓公民义务就放弃上班、挣钱的机会。加拿大更为了解民众心态,但也为这些服务花费了更多的钱,当4年有4次选举时,这笔钱就变成了惊人的数目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