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第26节

作者: 文泉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无能为力,我太渺小,我唯一能做的只能用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唤醒日渐麻木的人们,抢救和搜索那些行将消失和已经消失的地理记忆,能够为地理的寻梦者们留下一条可以追踪的图谱和路径。这是一部现代非物质文明的悼词,传递着我的哀痛,成为我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
  十年前,我去过一次丽江,那时候的丽江宛一个少女在清晨时的梦,安静、祥和,没有人忍心去打扰。十年后,我再一次来到丽江,这时候的丽江已经是一个少丨妇丨在午夜时分的梦魇,鬼魅、杂乱、恐怖。再也看不到一个身着民族服饰的纳西人,再也欣赏不到免费的纳西舞蹈,丽江的传奇人物宣科,这个曾经使丽江名声大噪的鬼才,在一次纳西古乐的演奏会上,忧愤而痛心的说:“丽江已经死了。是我害了丽江。”

  石库门、丹巴碉楼,湘西赶尸、女书、千年瓷都景德镇、西湖、秦淮河、九寨沟、胡同……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正在与我们告别,正在一步一步的远去。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伸出双手,挽留这些正在消逝的地理事物,或许它们依然会成为人间最亮丽的风景。
  正在消逝的地理,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祝编安。
  十九章要想被人看得起,自己必须…

  风中百合细腻的文字和炽烈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可可,可可只觉得骨子里的血在沸涌,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她必须这么做,把这部书稿推出于世,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19要想被人看得起,自己必须变得强大
  可可第二天就把选题报了上去,这回很顺利,许蕾没有施加任何阻力,第一时间把可可的选题报告书交给了蔡芩芩。
  接下来就是等待消息了。等待是难熬的,又是充满希望的。期间风中百合来电,问什么时候会有确切的消息,说她有点着急。可可劝她静待佳音,其实她自己比风中百合还着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风中百合就像一个待产的孕妇,而可可就是孕妇肚中孩子的父亲。
  选题大会这天,可可紧张得不知道干什么好,为了不影响看稿的质量,她放下了手头的工作。
  前台小莉亲自过来,用不信任的目光看着可可,告诉可可,让可可去参加选题会。

  可可先是一怔,随即喜出望外,要知道虽然公司每个人都有权利策划选题,但够资格参加选题会的人少之又少,除非公司高层看中了你的选题。可可脑子飞速旋转,这样看来选题通过的几率非常大了。
  可可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会议室,出席选题会的将有总经理张铁军、策划总监蔡芩芩、发行总监范大伟以及资深策划编辑若干。第一次出席公司这样隆重的大会,可可的心怦怦直跳。
  郑晓晓也要参加选题大会。郑晓晓走进会议室,看见可可坐在那,像是在一道美味的菜肴里发现了一只苍蝇,用厌恶的口吻说道:“你来这里干什么!这里要开选题大会。”
  可可笑着说:“我知道。”
  “知道还赖在这里做什么!”

  “Sorry,我也要参加选题大会。”
  郑晓晓吃了一惊,像是受到侮辱一般,叫道:“你?!”
  可可点点头。
  郑晓晓大受刺激,不屑与可可为伍,故意挑了可可对面的位置坐下,看来要与可可势不两立,针锋相对了。郑晓晓愤愤地想,看我在选题大会上怎么收拾你!
  参加选题大会的人员陆陆续续到齐,大会开始。张铁军没有说半句客套话,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可可,正色道:“首先我们讨论一下胡可可的选题。”
  前台小莉把可可的选题报告书给在做的每一位都发了一份。郑晓晓浏览了一下,脸上露出轻侮的笑容,心想,就这选题也能过?
  张铁军道:“胡可可,你说说你的选题,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
  可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全忘记了,可可的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郑晓晓看可可那没出息样,心里乐开了花,也不想想,你是干策划的料吗?
  张铁军鼓励可可:“别紧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可可深呼吸了一口气,理了理纷乱的思绪,说道:“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
  张铁军道:“意义何在?”
  “这样一本书的出版,不单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更重要的是为了抢救和搜索那些行将消失和已经消失的地理文化记忆,为地理的寻梦者们留下一条可以追踪的图谱和路径。作者用五年的时间,以苦行僧式的步伐走遍了书中所述的二十多个地方,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心交给这个地方的天与地,山与水。”
  张铁军点点头,又问:“说说本书的卖点。”
  十九章要想被人看得起自己必须变…

  “至少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对正在消逝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目前的图书市场几乎找不到没有被出版的题材,现在的书就是整合资源,就是狠做概念,《正在消逝的地理》就是基于精品内容基础上的一个很好的概念。其次,增长读者的知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正在消失的地理不是一般人随便可以读到的。第三,提升读者的品位,本书人文,情感,绝不说教。卖资讯的书很少畅销,最好的只不过是常销,而卖情感、精神的图书不仅可以畅销还有可能常销。本书具有厚重感,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最后,目前国内正在兴起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比较感兴趣,可以吸引媒体来宣传。”

  可可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而且说得那么流畅,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
  张铁军不置可否,问大家道:“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说出来。”
  蔡芩芩道:“怎么定位你所谓的正在消逝的地理?我怎么觉得它像是一本学术书?要知道学术书是根本卖不动的。”
  可可解释道:“这里的消逝不仅仅指具象的消逝,也是指原有文化原有特色的商业化、变质、或者毁坏。这里的地理不是某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地理文化、地域文化,地理记忆。正在,两字让人触目惊心,表明这是一种现在进行时态;消逝,是一个看似不太激烈的动词,但却充满了伤感的味道;地理,不再是具象的专业名词,在这本书里,它更象征了人文地理——地域习俗、民俗、文化现象。正在消逝的地理——由三个独立的词组合起来的书名,并没有危言耸听的意味,它既不是预言,也不是暗示,而是一个准确、客观的描述,含有警示和忧虑的味道。所以它并非学术书,而是一本深具品位与人文气息的地理文化读本。”

  从可可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可可对这个选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张铁军很满意,又看了看发行总监,问他有什么看法。
  范大伟道:“市面上这样的书确实还没有,但这种书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搞不好书店就把它当作一本普通的游记来对待,据我所知,目前国内旅游图书市场已经饱和,读者对旅游类图书越来越没有兴趣。”
  郑晓晓总算等到了绝佳反驳可可的时机,范大伟话音刚落,郑晓晓就说道:“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本再也普通不过的游记,作者自己也都说了,书里面的地方她都去过,这不是游记是什么?如果我是读者,这样的书我是不买的。”
  傻子都听得出来,郑晓晓的话带有浓厚的个人情绪,可可听了非常气愤,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就算是一部游记,也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游记。作者亲自去过书中的地方,这正是本书另外一大看点,是想,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经历?这是资源的稀缺性。再者作者身临其境,写出来的东西真实可信,不像某些人除了胡编乱造就是胡编乱造。”

  可可的话击中了郑晓晓的软肋,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胡编乱造正是郑晓晓做书的一大特色,郑晓晓做书追求短平快,与胡可可的做书理念大相径庭。
  郑晓晓气不打一处来,失控道:“你说谁胡编乱造?谁胡编乱造了?我只不过提出自己的意见,你就进行人身攻击,思想太狭隘了。”
  可可当仁不让:“抱歉,我的话并不针对你,请你不要着急上火。”
  十九章要想被人看得起自己必须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