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传奇----讲述民间易术的神准传奇》
第5节

作者: 如是我闻A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原来小凤的丈夫也姓王,读小学时是田校长的学生,后来到重庆读书就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所以建国后是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被派遣到老家的一个县做党工委书记。和小凤结婚后在工作地安了家,小凤没工作整天呆着比较烦,丈夫所在的县一直也没什么工作机会,这一年丈夫听朋友说老家这家酒厂要扩大些规模,招收一批工人,就赶紧托人给小风报名,但后来一问小凤因为户口问题不符合条件,只好让小凤冒用了表姐的名字到酒厂报名。那时户籍管理没现在这么严格,很快,小凤就以丈夫表姐的名字“刘春梅”进了厂,成了酒厂提取工段的一名女工。今天遇见老王,差点给喊破了局。

  明白了来龙去脉,老王不禁疑惑起来?早已知道自己这一年到了动婚之年,要找个姓刘的老婆。于是,“刘春梅”就来了,难道自己和小凤缘分未尽?但一想到小凤已为人妇就不敢再想了,心里说,这绝对不可能的事啊!我还是再继续留意别的姓刘的女人吧。
  小凤也感到事情的发展超乎自己想象,虽然见到旧情人“王哥”心里感到悲喜交加,但毕竟自己也早为人妇,并且和丈夫感情也很好,所以没再多想,只是安慰老王说:“王哥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女人成家了!”老王连说:“不忙不忙。”心里又泛起一阵酸楚。

日期:2010-6-13 18:29:00

  老王讲到这里的的时候对我说:“小子,我也没多少文化,你念中专,算是有学问的,你说是不是我要是不会算命头几年就会和小凤结婚?”我说:“那倒未必。你要是不会算命可能压根不会认识田校长一家。那样的话,和田小凤结婚更无从谈起。”老王说:“是啊,我参军入伍前没谈过女人,转业后因为算命的原因机缘凑巧喜欢上了田小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心里装上女人。可造化弄人,命运非要我等姓刘的女人出现。可等来等去等的姓刘的还是小凤。但离我那么近我却又不能喜欢了。”我急着听下面的事,就说:“王大爷,到底你们成没成?小凤后来怎么啦?”老王叹息一声接着讲了起来。

  到了那年夏天,从五十年代过来的老四川人可能都还记得,有一年雨季来得特别早,山洪频发,就是那一年夏天,小凤的丈夫在一次抗洪抢险转移群众的过程中,被泥石流卷走了,连尸首都没找到。消息传来,小凤痛彻肺腑,老王作为烈士遗孀单位代表帮助料理了王书记的后事。命运终于把一个姓刘的无配偶能娶来当老婆的女人推到了老王面前。又过了几个月,老王正式拜托厂长上田校长家说媒求亲。田校长当然满口答应,只是说“刘春梅”怀有王书记的遗腹子,改嫁老王的话老王可别嫌弃。厂长回来一说,老王说不嫌弃。王书记的父母也都开明大义之人,都同意这门亲事,又说“春梅”肚子越来越大怕人议论,再婚不要拖太长时间。到了年底,老王终于和小凤喜结连理。转过年来的二月份就生了个女儿。老王对这个女儿也视若己出。以后两年又添了个女儿。这期间,也有人嘲笑“王副厂长放着黄花大姑娘不要,非找个二锅头”,老王都一笑置之。小凤虽然经历了丧夫之痛,但又收获了早前就该得到的爱情,所以活的越发精神了越发漂亮了。

  时间转到了1960年,一场大饥荒席卷了神州大地。饥饿的人们高呼着“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的口号前赴后继的不断倒下,酒厂因为“浪费粮食”被勒令停产,老王一家四口也没了生活来源。饥饿逐渐向城市延伸,城里人也挨饿了。岳父田校长一场疾病去世了,大女儿家过的稍好能吃上饭,岳母就跟大女儿去了。老王靠亲戚朋友周济过了几个月,觉得终究不是个办法,就毅然带着老婆孩子千里迢迢回了沂蒙山老家。回来后住在姐姐家一个旧房子里,好在老家种地瓜,还能吃上东西,没把这几口人饿死。不过,老王自己身板太大,太能吃,老觉得在姐姐家浪费太多口粮,那时候山东人有闯关东的习惯,老王就去了哈尔滨,在一家水泥厂打工干苦力扛水泥袋。工资大部分寄给姐姐,小部分寄给四川的岳母。在这个水泥厂,老王认识了另一个会算命的人:老右派。


日期:2010-6-13 18:56:00

  老王讲到这里的的时候对我说:“小子,我也没多少文化,你念中专,算是有学问的,你说是不是我要是不会算命头几年就会和小凤结婚?”我说:“那倒未必。你要是不会算命可能压根不会认识田校长一家。那样的话,和田小凤结婚更无从谈起。”老王说:“是啊,我参军入伍前没谈过女人,转业后因为算命的原因机缘凑巧喜欢上了田小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心里装上女人。可造化弄人,命运非要我等姓刘的女人出现。可等来等去等的姓刘的还是小凤。但离我那么近我却又不能喜欢了。”我急着听下面的事,就说:“王大爷,到底你们成没成?小凤后来怎么啦?”老王叹息一声接着讲了起来。

  到了那年夏天,从五十年代过来的老四川人可能都还记得,有一年雨季来得特别早,山洪频发,就是那一年夏天,小凤的丈夫在一次抗洪抢险转移群众的过程中,被泥石流卷走了,连尸首都没找到。消息传来,小凤痛彻肺腑,老王作为lie-shi遗shuang单位代表帮助料理了王shu-ji的后事。命运终于把一个姓刘的无配偶能娶来当老婆的女人推到了老王面前。

  又过了几个月,老王正式拜托厂长上田校长家说媒求亲。田校长当然满口答应,只是说“刘春梅”怀有前夫的遗腹子,改嫁老王的话老王可别嫌弃。厂长回来一说,老王说不嫌弃。小凤的公婆也都开明大义之人,都同意这门亲事,又说“春梅”肚子越来越大怕人议论,再婚不要拖太长时间。到了年底,老王终于和小凤喜结连理。转过年来的二月份就生了个女儿。老王对这个女儿也视若己出。以后两年又添了个女儿。

  这期间,也有人嘲笑“王副厂长放着huanghua大姑娘不要,非找个二锅头”,老王都一笑置之。
  时间转到了1960年,一场大jihuang席卷了神州大地。酒厂因为“浪费粮食”被勒令停产,老王一家四口也没了生活来源。饥饿逐渐向城市延伸,城里人也挨饿了。岳父田校长一场疾病去世了,大女儿家过的稍好能吃上饭,岳母就跟大女儿去了。老王靠亲戚朋友周济过了几个月,觉得终究不是个办法,就毅然带着老婆孩子千里迢迢回了沂蒙山老家。回来后住在姐姐家一个旧房子里,好在老家种地瓜,还能吃上东西,没把这几口人饿死。不过,老王自己身板太大,太能吃,老觉得在姐姐家浪费太多口粮,那时候山东人有闯关东的习惯,老王就去了哈尔滨,在一家水泥厂打工干苦力扛水泥袋。工资大部分寄给姐姐,小部分寄给四川的岳母。在这个水泥厂,老王认识了另一个会算命的人:四眼.


日期:2010-6-14 9:08:00

  老王到这个水泥厂打工是经老乡介绍的。刚刚到那时,管这帮工人的头头领着老王去宿舍找个床铺,但没有找到,床铺少人太多。头头问大家:“谁愿意跟这个山东的睡一个铺?”问了几声没人回答,最后有个戴眼镜的瘦子过来说,“先和我睡一铺吧。”这人就是四眼。老王后来才知道他姓苑,40多岁,但看上去象50多 ,头发白了一多半,原先在北京某报社上班,后来被打成右派,发配到这里接受改造,因为来了后和厂领导关系搞的不错,就让他做给工人记录工作量之类的文字类工作。虽然像是做管理工作,但实际上没人尊重他,名义上都叫他老右派,私下里叫他四眼。因为干苦力的工人没戴眼镜的,就他自己戴个眼镜。这样久了,他的真实姓名倒是没几个人知道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