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兰世立:昔日我是湖北首富,如今身陷囹圄》
第12节作者:
我是兰世立 为了创建宜昌伊斯顿娱乐有限公司,我们可是吃尽了苦头。这二次创业比第一次创业更难。第一次创业白手起家,没有包袱、没有负担、轻轻松松。可是这第二次创业,既有沉重的思想包袱,也有强大的经济压力。第一次创立时量力而行,有多大的能力才去办多大的事。可是到了第二次,尤其是第一次曾经辉煌过的人,首先是难以放下架子。曾经当过大公司的老总,现在又要从头再来,这本身就是件很悲哀的事。而此时我带过去的几个人过去都是集团各大公司的老总,现在又得从小兵干起来,很不容易,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更是远不如以前。原来大家都在现代化的空调环境里办公,可是到了宜昌,我们为了节省开支,租住民宅,没有空调、没有热水,十几个人住一间房,后来人多了大家便在土地上的沙发上、地板上席地而卧。有时候没有钱吃饭,大家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放在一起凑一顿饭钱。当时周维和徐红春总会适时地掏出钱来,大家觉得很奇怪,追问之下才得知他们总是去用自己的信用卡去透支去取现金来作大家的生活费。
二次创业很痛苦,二次创业也很快乐,当时同我进三峡的一批人,他们包括徐红春、周维、邓劲松、罗海生四员大将都是集团四个公司的负责人。徐红春任武汉东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黄石分公司经理后任公司经理;周维任武汉东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邓劲松任武汉东宫美食娱乐有限公司经理;罗海生任武汉西宫美食娱乐有限公司经理。这些经理其实都是公司总经理,只是当时他们都太年轻,在经理的前面不加总是让他们觉得还需要努力。可尽管集团未任命总经理,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称他们“老总”,这些老总们从原来管理着几千万资产、几百名员工的武汉知名企业一下子跑到宜昌来从普通兵干起,真的难为他们了。但他们转变很快,不仅把自己当普通员工,在工地个个都成了民工。尤其那个有“万精油”之称的罗海生,整天吃、住都在工地,与民工几乎没有区别;还有那个“万事通”周维,对什么电器都懂一点,什么灯光、乐器、卡拉OK,他带着几个人就把它们都装起来了;邓劲松一个女孩子整天都跟民工泡在一起,看图纸、跑市场忙的不亦乐乎;此时的徐红春,这个光电子硕士却被我派去研究宜昌的房地产起来……
日期:2010-09-30 13:03:50
“宜昌来了伊斯顿”,我们在宜昌大幅的媒体广告让伊斯顿在这三峡门户家喻户晓。一开张就火爆异常,一天竟有几万元营业额,而且热闹非凡,整天客满为患。
我们把几年前在武汉办东宫、西宫的经验在宜昌进行发扬光大,从装饰风格到各项服务,使当时还相对封闭和落后的宜昌惊喜不已。原来只有在武汉才能看到的豪华气派和大型的专业演艺灯光,专业的演艺队伍都让这座山城吃惊不已,高星级标准的服务更让他们受宠若惊。伊斯顿的成功给我们也带来了惊喜,同时也给东星带来了希望。
东星在伊斯顿取得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我们挺进三峡的信心。随后在宜昌我们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我们开始了向房地产和宾馆的攻势。
当时我们所在的宜昌桃花岭饭店时一个政府招待所,由于当时的“三峡热”客源很好,条件都很差,政府很想改造却又苦于资金。于是我们强力介入,随着伊斯顿的成功,投资改造桃花岭饭店的项目很快被我们接下。
这一项目让我们兴奋不已,上亿的投资将使我们马上又可以跃上一个新台阶。而且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四星级宾馆(当时湖北省无五星级宾馆),无疑可以作为东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自然是为湖北旅游业树立了一座丰碑。
日期:2010-09-30 13:04:55
高兴是高兴,同时又非常发愁。对于要建一个湖北第一座四星级宾馆,我们这帮人能行吗?我们毕竟从来没有建造四星级宾馆,我们连建一个招待所的经验也没有,这如何是好呢?
我们既然接下了,就得上,我们不会,谁生下来会,不会就学吗?好在我们原来做的餐饮、娱乐都是酒店的重要配套设施,原来为了建东宫,我们也考核了广州、深圳、香港的一些高星级酒店,作为一个高星级酒店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又是餐饮和娱乐。
为了建桃花岭饭店,我带着一批人几乎考察了当时中国北京、广州、深圳的所有知名五星级酒店。北京长城、昆仑、北京饭店、贵宾楼、广州的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白天鹅、深圳的阳光、富丽华、香格里拉……我们为了考察这些酒店,一个酒店住一晚,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一天住几个酒店,去看、去学、去拍照、去体会,我当时有一个想法,我们不懂四星级酒店,我按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来打造一个,够不上五级,四星准行。
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我们从一帮对星际酒店一无所知的家伙,硬是打造了一个四星级酒店,这是湖北省有史以来的最高星级酒店——四星级桃花岭饭店。
谁也想不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吃的苦和受的罪,最要命的装饰标准和装饰材料,当时我们看了那么多的酒店,如何装饰、怎样才能装出一个四星级,谁都心里没底。后来我想了一个绝招:我们没有做过,别人还没有做过?我们立即找来那些设计过五星级酒店的设计单位和那些装饰过五星级酒店的施工单位,让他们按五星级标准给我们设计,几个设计单位的图纸进行比较,然后找几个施工单位做几件样板房,再进行比较,还真是不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把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单位的样板房一比较,心里自然就有了底。
日期:2010-09-30 13:06:27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确定了,最后的施工材料把我们害惨了。当时的星级酒店评星要求非常严格,很多设施设备包括装饰材料都要求进口,国产的根本不让使用,不要说这些设施设备,连那些开关、插座、板材、石材很多也要进口。这些东西宜昌没有,武汉也没有。只有广州、深圳才有。当时哪怕一根装饰的线条、灯都要去广州、深圳。这让我几乎都在武汉——广州、深圳——宜昌的路上。由于我们不懂,每一次谈判又很累很苦。记得有一次为了一批进口石材,我们整整谈了一天一夜,最后谈得那个做石材的老板投了降,我们却省下200多万。
桃花岭饭店开业以来的第一批嘉宾就是时任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一行。李鹏携夫人朱琳入住后非常高兴,还专门说:“三峡就应该有这样的酒店。”
桃花岭饭店在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的时候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还与三峡机场、西陵长江大桥一道评为三峡工程前期工程的“三面旗帜”。
在打造桃花岭饭店的同时,我们在宜昌开始了房地产投资。几乎与此同时我们在宜昌投资建设的第一小区——白龙岗小区拔地而起。
进军三峡的三大战役连连告捷,给东星人极大的鼓舞。东宫、西宫放弃后,人力、物力、财物的相对集中,经营情况有所好转。这期间我也借去广州、深圳考察及购材料之机多次去了香港及新加坡,以谋求在境外的发展。
一九九五年十月,我们经过反复考察和认证,决定收购新加坡琥珀旅游有限公司,东星随即拥有了自己的境外实体公司。紧接着我们在香港、澳门注册了东星旅游有限公司,一个覆盖香港、澳门、新加坡的境外网路逐步形成。
日期:2010-09-30 13:07:53
随着进军大三峡三大战役的成功,集团财务情况大为改善,整体情况也大为改观。随后集团收购了在建的武汉农业科技大厦,随后在投资完工后更名为“东星大厦”,当时21层高的“东星大厦”是洪山区及东湖开发区最高的建筑物,登上总部设在21层的大厦,傲视群雄,东星集团的形象大大提升。
一九九五年这一年的时间,使东星由被动变主动。树集团、保东宫、进三峡、走海外这十二字战略目标得到全面的落实。东星也走出了困境,并使第二次创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日期:2010-10-01 09:45:59
东星之光:企业文化的力量
东星之光是东星集团第一本文集的名称,也是东星五周年庆典晚会的主题。
在我们挺进大三峡成功取得三战三捷以后,我们回师武汉取得东星大厦,使东星上下人心振奋。1996年的春节,我们举行了盛大的春节联欢。这年的春节联欢会就集团对在进军三峡的功臣进行了一一表彰,将三峡分公司命名为“东星精英团队”并将它们的先进事迹编写成册,在集团全面宣传。一时间集团上下热情高涨,争先进,争当精英团队的激情弥漫着集团上下。一扫过去一年多的阴影,到处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