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花园里,哲哲和周周坐在长长的石凳上玩“开火车”的游戏,哲哲当司机,周周当乘客。玩得正开心呢,奇奇走了过来,咕哝着要当司机,并试图挤开哲哲。哲哲当然不愿意了,占着司机的位置不动。奇奇没抢到司机的位置,哇哇大哭起来。哲哲妈闻声走过来,了解原委后劝哲哲:“你让给弟弟吧,他小一些啊。”哲哲满脸委屈,极不情愿地坐在那没动,哲哲妈试图再劝,我阻止了她。
我说:“是哲哲先在这里当司机的,奇奇想当司机必须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和哲哲商量,然后等待。”
哲哲妈惊讶地:“难道不要教孩子谦让吗?”
我说:“是要教孩子懂得谦让,但应该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能让孩子向“错误”的行为谦让。”
哲哲妈:“天哪,不管什么情况,我都是教育哲哲谦让的,譬如对方哭了、对方比他小、对方是女孩等等。”
我说:“对方哭了就该谦让?这不是暗示他哭可以得到谦让吗,下次他也会以哭的方式来要挟;而年龄小、对方是女孩等也不是谦让的理由啊。不分青红皂白的谦让会让孩子产生混乱,不利于建立规则,不利于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委屈。”
哲哲妈疑惑的:“是这样啊,我总是叫他让这别人,而他却总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我说:“这个理所当然啊,因为你强迫他谦让、强迫他分享,你传递给他的信息就是:他也可以强迫别人和他分享啊。”
哲哲妈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可是他和别的孩子争执起来,不叫他谦让都不好意思面对对方家长呢!”
我说:“ 认理的话可以让你的孩子能明辨是非、遵守规则,而因为面子就无原则地让孩子谦让后果恰恰相反,你权衡一下,哪样重要?何况你的孩子一味谦让也会让对方孩子思维混乱、不守规则,明理的家长应该知道孰是孰非。”
哲哲妈:“怪不得哲哲不如意就总以哭闹来要挟,我是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奇奇妈自始至终听到了这一段对话并深表认同,对于奇奇的哭闹没有过多说教,只是在旁静静陪着。过一会奇奇停止了哭泣,而哲哲居然主动把位置让出来让奇奇当司机,奇奇开心的笑了,小脸上还挂着泪珠呢!两人玩到一块了!
日期:2009-10-8 18:02:00
孩子两岁左右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此时若家长不了解孩子,很容易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就如同函笑宝贝,你的案例其实与洗手、喝水、吃鸡蛋等等无关,与争夺权力有关,孩子只是在争夺对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权利而已。媛媛也是这样,与刷牙无关,所以当时不管奶奶怎么说都不愿意,过后妈妈的方式比较尊重她就乐意了。周周也是这样,不喜欢别人控制、命令她,凡事以尊重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和她说,她乐意顺从,反之则会对抗到底。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给我自由”或“我终于自由了”,呵呵,可见孩子对自由是多么渴望!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一定不要威逼、利诱孩子,那样只会越来越糟。
日期:2009-10-13 19:21:00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很多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时都会问:“你今天听话了吗?”我说:“你应该这样问,你今天开心了吗?”在很多家长心目中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其实不仅是家长,学校也喜欢听话的孩子,多省心呀,一点也不会惹麻烦!听话的当然是好孩子了,不听话的呢,当然是坏孩子啦!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谬误啊!
听话意味着无条件服从、不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不能表达独立的见解、不能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同时听话也意味着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听话”就是一副精神枷锁,牢牢地套住了孩子!下面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的行为,您觉得正常吗?
小侄女晓晓来我家做客好几天了,她乖巧可爱,同时,我也发现她有些战战兢兢,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做出很多违心的行为。
场景1:周周模仿电视里面穿着裙子跳舞的姐姐,把裤腿挽至膝盖。晓晓也学样把裤腿挽了起来。我看见了笑着说:“晓晓学跳舞的姐姐吧,真漂亮,去给奶奶看看。”她脸色一变,慌忙把裤腿放了下来。可能是担心奶奶看了会生气,因为在一般成人看来这种行为是不好的。
场景2:在小区秋千处,很多小孩在玩,晓晓排了很久的队终于轮到她玩了,她刚上去,一位爷爷带着几个月大的小孙子来了,一秒钟队都没有排,爷爷对晓晓说:“让给弟弟玩一下好不好?”晓晓一脸的不情愿,但还是乖乖地让给了爷爷,然后眼巴巴地在旁边看弟弟玩。在大人这个“强势”面前,明明不愿意,还是克制自己,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决定!
晓晓在大人们心中一直是听话、乖巧的孩子,而在我看来这很不正常!她怯懦、压抑、谨小慎微,很多时候要看他人脸色行事,迷失了自我!我打电话询问晓晓的妈妈是何原因,晓晓妈说她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也许是因为自己平时工作压力大,对晓晓有时简单粗暴、诸多限制所致。比如有时晓晓不顺从,她会指着晓晓:“数到三就必须怎么怎么,否则有你好看!”为了自己省心,要求晓晓听话、乖巧,不要淘气,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不许反抗,不许说“不”,压抑了很多正常的需求,导致孩子变成这样。
象晓晓妈妈这样的家长很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从家长口中蹦出: “听话,不许....”,“看某某多听话,就你这么淘气!”,“乖,把 玩具和小朋友分享”,“不哭了,哭脸不是乖孩子哦”......这样无形之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不仅家长还有老师都喜欢听话的、顺从的、任人摆布的孩子,因为那样让人非常省心!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此观念已在很多人心目中根深蒂固!这样的观念下会培育出多少失去个性、被人奴役的标准件!
前段时间曹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八位华人,但都不是中国人。为何中国无人获诺贝尔奖,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在思考。有些人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苗子在小学阶段就被扼杀了。据我观察,诺贝尔奖的苗子在学龄前就被扼杀了!应试教育的触角早已伸向了学龄前,君不见幼儿园小学化已成普遍现象,而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词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误导了多少家长,祸害了多少孩子!),教孩子识字、算术、读经等,有的忙着给孩子报钢琴、舞蹈、美术等等各种培训班,家长和老师们乐于让孩子掌握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 ,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对于孩子的个性则是肆意压制,千方百计让孩子顺从自己,把孩子调教成乖宝宝。
获诺贝尔奖是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而一个听话的、失去个性的、只会服从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有怎么会有创造力?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诺贝尔奖?离我太遥远,不去幻想。那么你至少不希望孩子长大后人云亦云、唯唯诺诺、毫无主见、被别人操控吧?如果是这样,赶紧改变评价孩子的标尺,保护好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说“不”,允许孩子不必随时照大人说的去做,鼓励孩子有与众不同的想法,鼓励孩子大胆地探索和发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