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28节

作者: zhoulinyuluo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他迷路了,他去找太阳公公帮助。太阳公公说:“牵着我的手,我带你去找丨警丨察叔叔。”太阳公公牵着小朋友的手,这也只有孩子才能想出来!

  * 把小伞撑开,搬一把小板凳坐在撑开的伞上,口中发出“呜呜”的声音,说是开飞船!
  * 中秋节,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幽蓝的夜空中,月亮在树梢上挂着,又圆又亮。此情此景引得周周“诗兴”大发,出口成章:
  月亮升起来了
  小树和她做朋友
  房子也和她做朋友

  一不小心
  月亮掉到池塘里了
  月亮大声喊
  救命啊,救命啊
  小树救起了月亮

  ------月亮弄得脏兮兮的了!
  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您家的孩子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画家、发明家,他们有着数不尽的奇思妙想,很多想法让我们成人瞠目结舌却又堪称绝妙!
  与孩子的创新能力相反的是,成人的创新能力低下。周周爸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研发人员,有一次谈到创新时大发感慨,说身边的同事包括他自己要设计个什么方案的话,必须找参考,不参考就想不出来。我也是这样,要写个什么东西,习惯性地想找范本,好像没有范本就写不出来。对此,我们这一代受应试教育长大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吧。我想我们曾经也应该是天才,也有非凡的创造力,那么是什么扼杀了我们的天才?

  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不难找到答案,是教育!我们从小到大都被这样灌输:要听话,不淘气,好好读书,考出好成绩。学校、家长、社会评判我们的标准是:成绩好+听话=好孩子,全然不会注意到我们有什么兴趣爱好,更不允许有什么“惊世骇俗”的独立见解。孔子他老人家在几千年前就悟到的“因材施教”基本没有被现行的教育采纳,千篇一律地学语文、数学、物理、政治、化学等等,丝毫不管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到目前为止,我真正用到的知识很少是在学校学到的,而各方面能力就更不是在学校培养的。相反,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学校,磨练了我的意志,学会了与各种人相处以及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是两位“差生”的转变,或许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东方早报2006年9月份报道过一位叫王楠子的少年,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到美国他被育成年轻天才。报道称,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 王楠子如今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

  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也曾报道过一位叫牛培行的少年,年仅16岁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从12岁第一项发明至今已有多项发明获得省市、国家发明创新比赛大奖,并被国内企业及美国投资公司看中,签订购买和投产意向书。而牛培行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小学三年级以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校几百名学生中的最后一名。贪玩、不听讲、不记笔记更不完成作业。“那时,我经常被老师罚站,叫家长也是常有的事。”牛培行说。因为学习差,牛培行在小学就转了3次学,父亲甚至把他送到远在呼和浩特的一所自治区重点小学。

  王楠子在国内因为开玩笑、爱接茬、迷恋运动被认为是问题孩子,而这些在美国老师眼里都不成为被批评的理由。一次他像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美国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没想到,老师当场就说: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正是那些记忆犹新的鼓励促使他真正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奋斗,使他开始彻底摆脱了原来差生的自卑心理。

  而牛培行呢,不爱上课,就喜欢在马路上或者自行车修理铺捡些废零件,捡回来就开始琢磨,制作一些小玩艺儿。看到儿子玩性不改,父母开始送他到培训班学习。让他学电子琴,琴没弹几下,他却在一边不停地鼓捣电源插座;让他学国际象棋,他却闹着要上制作班,后来只好答应两门课一起学。结果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连基本步法都不会走,而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从此,他的房间变成了加工厂,床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模型、零件。 进入初中,牛培行的学习成绩有所长进,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峰。

  可见,教育就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写作......千篇一律地教孩子就会抹杀孩子的天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干涉他,教育就这么简单。

日期:2009-10-16 9:02:00

  我要当婴儿
  吃饭了,外婆把饭菜端上桌,我们已经开始吃了,周周却不肯吃,情绪低落,爬到床上把头捂在被子里。
  我走过去轻轻的问:“周周怎么了?”
  周周闷声说:“我不吃饭。”
  我柔声问道:“是不舒服呢,还是不饿呢?”
  周周提条件了:“我要抱被子,我要当婴儿,我要妈妈喂!”
  啊,我终于明白了!这几天我忙着赶稿子,把外婆叫过来带周周,我陪她的时间减少了,她生气了!在撒娇呢,呵呵!

  我笑着说:“好好好,周周当婴儿,妈妈抱过去吃饭。”用被子包着她抱到了餐椅上。
  周周的小脸露出了笑容,脆生生的说:“老是外婆陪着我,妈妈不陪我!”终于说出来了!
  我笑了笑:“妈妈这几天陪你的时间是减少了一些,因为妈妈有重要的事情嘛,周周耐心等妈妈,妈妈忙完了又可以多陪你一些了好不好?”
  周周笑了,继续撒娇:“我当婴儿,我要妈妈喂。”
  这两天确实关注周周太少了,心里头想的全是稿子的事,就算偶尔陪陪她也是心不在焉的,她小小的心儿已经感觉到妈妈的敷衍了!她这是在索取我对她的关注啊!本来规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必须她自己吃饭的,不过在这种时候还是硬邦邦的以“规则”处理似乎有些挫伤她的感情,我想了想,决定破一次例。
  “好吧,小婴儿。”我拿起了勺子开始喂,周周格格格地笑了起来,大概是觉得这么大了还当婴儿比较搞笑吧,哈哈。小嘴儿凑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看着周周幸福的样子,我不禁感慨, 孩子多么需要成人真诚的关注和温暖的怀抱,感情的需求满足了,她就快乐了!我们成人不也一样吗,情绪低落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一个可以放松、可以撒娇的怀抱!

日期:2009-10-16 14:33:00

  关于撒谎和圆滑,我很不喜欢“圆滑”这个词,我对它的理解是:世故、滑头、隐藏自己真实想法。就我的理解,圆滑和会做人是两码事,我可以宽容、豁达,但不可以圆滑。在这个社会里,确实“圆滑”大行其道,但我一直没能学会圆滑,也不准备让孩子学会圆滑。我喜欢真诚,如果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我可以避开,实在避开不了,我保持沉默,但绝不会口是心非地说什么或做什么。

  而说谎,有些善意的谎言,比如某人得了绝症,要瞒着他之类的,无可厚非。但给孩子做出的榜样应该是“信守承诺、言出必行”。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否则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