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0-29 10:59:00
比肢体暴力更可怕的精神暴力
哲哲是周周玩得最好的小伙伴之一,是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这学期上幼儿园了。一段时间没遇到,感觉他不似以前那么活泼了:广场上很多人在跳舞,周周邀请哲哲站在队伍前跟着跳,哲哲不敢去,却站在角落里偷偷地跳;别人和他说话,他一声不吭,眼睛望着别处。
哲哲妈忧心忡忡地说:“最近哲哲变了,我们问他什么,他总是不回答,胆子小了,畏畏缩缩的。”
我问她:“是什么原因呢,与上幼儿园有关系吗?”
哲哲妈说:“可能有关的。有一次哲哲和我们玩游戏,他指着我和他爸爸说,你们站到厕所去,站到线后面,不许动!我问是不是幼儿园老师把你关到厕所过?他说第一天上幼儿园,他总是哭,老师把他关到了厕所。”
我很惊讶:“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哭是难免的,这时候孩子最需要老师的抚慰,老师不但不安慰反而把孩子关到厕所,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啊!这种行为太恶劣了!”
哲哲妈继续说:“哲哲还说,老师说吃饭一定要吃完,不想吃也得吃完!”
太过分了!可见孩子在幼儿园根本得不到尊重和关爱啊!据了解,哲哲上的这所幼儿园还是公办的政府机关的幼儿园,需要找关系才能进去的。
我劝哲哲妈:“这样的老师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具备,你还是转个幼儿园吧,否则孩子将受到更大的心灵伤害!”
哲哲妈说:“能转到哪里去呀,很多幼儿园不都这样吗?”
哲哲的爷爷在旁插话:“也难怪幼儿园老师,我们在家带一个都觉得累,她们要带几十个,怎么不会烦?”
我说:“这是个客观原因,每个班的小朋友多,老师压力大,待遇低,无疑会影响工作情绪。不过再怎样都不能把孩子关厕所,这是积极恶劣的,对孩子心灵的伤害远远超过肢体暴力。”
我不禁涌上一丝悲哀:不仅老师如此伤害孩子,连家长都觉得没什么。
正说话间,哲哲拉着我的手,要求做游戏。哲哲一直都很亲近我,可能是觉得在我面前很自由,不受约束,我也能懂他的想法吧。
我俯下身来问哲哲想玩什么游戏,哲哲说玩小螃蟹的,说着便翻起了跟斗,说是小螃蟹在翻跟斗呢。哲哲妈开始催促哲哲该回家了,哲哲根本不理妈妈。
我说:“他一定是压抑得太久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在她面前可以放松、可以表现,懂得欣赏他的人,他想释放一下啊。”
哲哲妈说:“他爷爷都生气地回家了,要是哲哲不按时回家,爷爷明天不会允许他出来玩的。”原来哲哲妈和奶奶多次提到过哲哲爷爷性格暴躁,经常打哲哲,并且相当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好,根本听不进劝告。
哲哲妈接着催哲哲:“你要是还不回家,爷爷以后就再也不会允许你出来玩了。”
哲哲自顾自玩着,没有反应。这种威胁显然无效!
哲哲妈改变策略,开始“利诱”:“妈妈带你买糖吃去,我们回家吧。”
哲哲仍然不理妈妈,象没听见似的。
哲哲妈有些恼火,使出杀手锏,作势要走:“那妈妈先回家了,你在这玩吧。”
哲哲见妈妈要走了,“哇”地大哭起来,极度恐惧的样子,很害怕妈妈扔下自己,他用力扯着妈妈的手往回拖,央求妈妈还要玩一小会。
看到哲哲眼神里的极度恐惧,我一阵心酸!哲哲家物质条件算比较优越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他转,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应有尽有。而另一方面,老师和家人却无时不刻对他实施着精神暴力:威胁、恐吓、强迫、孤立...... 他过得幸福和快乐吗?
我劝住哲哲妈,拉着哲哲的手温和地说:“哲哲还想玩几次游戏再回家?”
哲哲见妈妈没走了,他可以继续玩了,挂着眼泪的小脸上露出了笑容:“玩3次吹泡泡的游戏。”
我微笑着说:“好,那阿姨要看看哲哲是不是说话算数,玩了3次就回家哦。”
我们开始玩吹泡泡游戏,我特意把游戏的儿歌改成:吹泡泡,吹泡泡,吹了第一个大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了第二个大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了第三个大泡泡。
哲哲吹完“第三个大泡泡”,松开我们的手主动说:“我要回家了。”我大声赞扬:“哲哲说话算数了,真棒!”
哲哲妈总算松了一口气,牵着哲哲回家了。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终于明白为何哲哲会变得胆小、沉闷、畏缩了,是老师和家人的精神暴力对孩子的迫害所致呀!象哲哲的妈妈和老师这样,对孩子实施精神暴力的成人很多很多,精神暴力对于孩子心灵的伤害的杀伤力远远超过肢体暴力。我不禁感慨:都说现在的孩子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并不甜蜜,反而是非常痛苦的。
日期:2009-11-4 9:05:00
精神暴力的几种表现
精神暴力比肢体暴力更可怕,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更深,影响更远。相比肢体暴力,精神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家长们在实施精神暴力的同时往往浑然不觉。据我观察,精神暴力的几种常见表现如下:
1、强迫
典型语句:
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2、羞辱
典型语句:
别人都可以,你怎么不可以?
教了这么多次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瞧你这丑样!
3、威胁恐吓
典型句式:
再不回家,明天就不许出来玩
别摘花了,丨警丨察叔叔会来抓你!
4、孤立
典型句式:
妈妈不理你了!
妈妈先走了,你一个人在这里吧!
5、否定
典型句式:
你这是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6、嘲笑(包括善意的)
典型句式:
哈哈,他(她)弄错了,乐死人了!
日期:2009-11-5 9:18:00
不当遥控器妈妈
5岁的楚瑜在小区花园里遇见我们,非要和周周玩一会(也许是我对孩子的方式自由平等,熟悉我的孩子都喜欢和我亲近,碰到我们都不想回家的)。不到5分钟,楚瑜妈妈要回家做饭了,催促楚瑜回家,楚瑜不干,还要和周周玩。妈妈催促了好几次之后,楚瑜发怒了:“你不给我自由,总是管着我,你就是一个遥控器!”闻此言,楚瑜妈妈大惊失色!我大笑!转而大惊!遥控器,多么贴切的比喻!
楚瑜妈妈时一位全职妈妈,确实对楚瑜管得太多,自由不够。有一次我们到市场去买菜,楚瑜想和我们一起去,她妈妈却百般阻挠,找些什么该回家了、市场人太多、不影响周周妹妹等等不堪一击的理由。楚瑜极度反感,和妈妈对抗起来,最终以妈妈妥协告终。其实和小伙伴到市场一起买菜时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既和同伴交流了感情,又可以到菜市场认识多种蔬菜,感受“买菜”这一社会行为,如果让孩子自己去买菜,还可以锻炼她与人交往的能力。既然这么好,为何要阻止?阻止的后果是孩子变得逆反、对妈妈心生反感、和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