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32节

作者: zhoulinyuluo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一次,楚瑜到我们家来玩,没玩多久,楚瑜妈妈就在旁边催着回家。孩子正在兴头上呢,在这种状态下怎么会回家?楚瑜妈妈不管,促了几十次要她回家!楚瑜不胜其烦,最终爆发,大吵大闹!在他们家,这样的事例几乎时时发生。
  我发现,不止是楚瑜妈妈,还有很多成人都在扮演这遥控器的角色,总是试图操纵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人这样对待我们:事事要操纵我们、时时刻刻管着我们,我们会有何感受?回顾我的童年,也是在大人的“管教”下长大的。想到哪里玩、想穿哪件衣服、想做某件事情等等,这些都必须经过大人同意,否则不许做。那种不被尊重、对大人反感、想挣脱重重束缚的心情我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快快长大,梦想着长大后就没有大人管,可以给自己做主了!

  如今对待周周,我的原则是:只要这件事情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我就视为合理要求,尽管去做,不需征得任何人的同意。但是如果某事违背了这一原则的话就会被坚决制止。有时碰到周周强烈要求做某事,比如有一次大热天的,周周一定要穿棉裤,我的常规思维告诉我,不能穿!但转念一想,这事不妨碍别人、不会伤害自己、也没有破坏环境啊,我不应该制止!在37°的高温中穿上棉裤走在烈日下,这真是一道景观啊,惹来不少人惊异的目光!后来周周体验了高温中穿棉裤的不适感受,自己脱掉了棉裤,穿上了短裤。

  因为有足够的自由,周周特别能遵守规则,并且对我没有任何的逆反,我是她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让她最能顺从的人。
  如果孩子想做某事,我们在说“不”之前要好好想想,这事妨碍别人吗?会伤害到孩子自己吗?破坏环境吗?如果答案都是“否”,那么我们一开始就不要阻止,而不要等到孩子发火、吵闹后再来妥协。如果其中有一个答案为“是”,那么就要坚决阻止,不管孩子怎么哭闹都不能妥协。说到上面这个原则,我和很多妈妈提到过,不过很少有妈妈能拿捏得准的。这里要细细道来。

  不妨碍别人,就是孩子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吗,是否打扰到别人,是否影响别人休息,是否让别人感到难受?比如当小伙伴在专注做某事,孩子想打断他,这样就是不允许的;再如晚上10点以后还想玩游戏,把地板弄得嘎嘎响,影响别人休息,这样也是不允许的;再如对人大喊大叫、粗野蛮横,这样也是不允许的。
  不伤害自己,就是孩子的行为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我们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无法避免的。如果通过我们的保护及让孩子掌握安全规则就可以避免伤害的,那么就不属于此范围。比如孩子想玩沙,有家长说会扔到眼睛里,会造成伤害。要和孩子建立玩沙的规则:不能往自己和别人身上扔沙子,否则必须停止。通过遵守规则就可避免,所以玩沙是合理要求。再如孩子要攀登很高的梯子,有可能摔下来,这算合理要求吗?只要我们在旁边可以保护到,并且提醒孩子登高有危险要踩稳握紧,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这也应该视为合理要求。但是超出我们的保护范围,会酿成大祸的,比如爬窗户、玩火或者煤气灶开关、玩洁厕灵等洗涤剂等等就一定要坚决制止。

  不破坏环境,就是不损坏、不弄脏周围环境,不拿走公共物品。比如不攀花折枝、不踩草坪、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这次到橘子洲头玩,很多年轻人在池塘里抓观赏鱼,抓了后送给周周一条。周周很喜欢小鱼,把小鱼放到一个小塑料袋里,和小鱼说话。玩过一会后,我提醒周周,小鱼是公共场所的,不是卖给我们的,我们要把放回池塘。周周明白了,快乐地把小鱼放回了池塘。

  只要把握准以上这一原则,给孩子自由,我们不难做到。
  一位家长感叹,现在很少有孩子听从家长的,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时没有“威信”。究其原因是有很多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是家长们管得太多,成了遥控器,引起孩子逆反所致吧!

日期:2009-11-6 14:38:00

  风寒和风热不易区分呢呵呵,这都是中医的说法,西医才不管风寒风热呢,只有病毒和细菌一说。
  我原来对风寒和风热是区分不清的,现在看了一些中医的教科书,结合周周平时感冒治愈的心得,有一点小经验。现在周周感冒基本不进医院,我也很少给她用药。原来不懂,一点咳嗽或发烧或腹泻就紧张得不得了,赶紧往医院跑,还得挑选三甲医院,哎,每次医生都开抗生素,我问医生,不是说只有确定是细菌感染采用抗生素吗,答曰:不做血象怎知是不是细菌,就算没细菌也要防止细菌感染!我无语!这种预防性的抗生素滥用我再也不敢轻易尝试了(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想必众人皆知,就不啰嗦了),10次到医院,10 次都开抗生素,并且越开越高级!搞得身体越来越差。没办法,只有自己埋头钻研一下医学常识,不到万不得已不去麻烦医生(病重还是要找医生的,比如精神差第一时间就要送到医院,以免延误病情)!我现在是“小病自己治,大病找医生”,因为药物用的少,周周的身体好一些了,就算有些小病痛,注意饮食、用点小偏方就痊愈了。

  风寒:舌苔白,无汗或少汗,流清鼻涕,小便量多色淡
  风热:舌苔黄,口渴,流黄鼻涕或吐黄痰,小便量少色重
  个人意见,并非专业,呵呵。其他有经验的妈妈补充哈

日期:2009-11-7 0:05:00

  “舍己救人”折射的是教育的缺失
  这段时间湖北荆州长江大学的三位大学生为救落水少年而牺牲的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我看了那些视频和图片后不仅潸然泪下,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转瞬化为尘埃!遇难者亲属悲痛欲绝的样子让人心生同情,没了儿子的风烛残年会是怎样的凄惨!三个逝去的生命背后是三个破碎的家庭!这样舍己救人的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
  每次看到相关部门对舍己救人的英雄进行赞美和表彰的时候,我的心里会涌上一丝悲哀,舍己救人是很让人感动,可是值得提倡吗?据说这次救人的大学生里面有水性不好的,甚至还有不会游泳的!没有较好的水性,没有一定的施救常识,又怎么去救人?去救助落水的人,就算是水性很好但不懂施救常识(比如要从落水者背后施救、不要接触落水者的手等等)的人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搞不好人没救上,反而搭上施救者的命!

  所以我觉得应该提倡的是:在能自保的情况下再去救人。等今后周周长大一点,我一定不会对她渲染这些舍己救人的英雄,而是会让她懂得遇到危险如何自救和救人,并且一定要在能保全自己的情况下才去施救,否则只能报警和呼救,决不能“舍己救人”!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对于“学会生存”是太欠缺了!面对危险或灾难,不说孩子,连我们成年人都不知如何面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年,某大楼发生火灾,尽管消防员及时赶到,可还是有不少人遇难了,搜救者发现,遇难的大部分都是被烟熏死的,还有少数跳楼摔死的,其中有不少在二楼和三楼的人。而在十多层的两位韩国人居然从容逃生!发现火灾后,他们不慌不忙带上防烟面罩闲庭信步般走出了大楼!而此时我们那些身处在二三楼的同胞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