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54节

作者: zhoulinyuluo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妈说,我小时候断奶是强行“打”断的。由于没有外婆,而我奶奶也不答应晚上带我睡,我妈只好带着强行断。她说,只要我爬过去找奶,她就把我推开,爬过去再推开。我哭了三天三夜。
  对于断奶,我没有记忆,但是断奶留下的后遗症一直留到今天---那就是我轻度缺乏安全感,总是害怕失去我最亲的人。譬如小时候,只要我妈睡着,我就非常恐惧,担心她就这样再也不会睁开眼睛。而现在,我则担心周周和她爸爸的安危,唯恐他们有什么闪失。
  我的小侄女晓晓也是这样断奶的,哭了好几天,尤其是在夜里,烦躁不安,嘴巴到处拱,找奶,找妈妈。隔离了一个星期,被强行断掉。晓晓今年5岁,也缺乏安全感,她经常担心妈妈是不是会扔下她。一次从外婆家回来,先天晚上,晓晓一遍遍地问妈妈:妈妈,你明天会带我一起走吧?妈妈,你不会把我留在这里吧?妈妈,你一定要带我一起上车......

  我听到这些事忍不住要掉眼泪。可以想象,一个弱小的婴儿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奶,又失去了妈,她不知道她的妈妈去了哪里,她不知妈妈为何要如此对她,她感到痛苦、恐惧和不安,她多么想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但是不管她怎么哭、怎么闹、怎么伤心、怎么痛苦,她也拗不过大人,这对小小的婴儿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灵伤害啊!
  在周周面临断奶的时候,我妈也要我这样强行断奶。她答应把周周带回老家一个星期,她说只要周周看不见我,没法吃母乳,自然就断掉了。她还说她做好了心理准备,让周周吵几个晚上。我不同意,我妈训斥我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断奶的,只有你,这么舍不得!我并不是舍不得,而是不希望残酷的历史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我希望在我的耐心准备之下,周周能够无痛苦断奶。

  生周周的时候,我的身体非常糟糕,严重失眠,经常连续好几个晚上没合眼,还有些抑郁。由于身体状况糟糕,奶水一直不那么充足,到周周七个月的时候,基本上每次只能供应她吃几口的量了。原本想喂母乳到一岁以后的,由于母乳严重不足,在周周七个多月的时候,我便开始实施我的断奶计划。
  第一步,先让周周接受奶粉。吃母乳的孩子几乎都排斥奶粉,周周也是这样,只要嘴巴沾到牛奶,她就把头别开,更不用说用奶瓶给她吃了。周周喜欢吃蛋黄,我就把一勺奶粉冲兑上适合比例的水,再和蛋黄搅拌在一起,调成“蛋黄奶”,用小勺喂。花了三个月时间,周周适应了奶粉,可以不加蛋黄喝牛奶了。
  第二步,用逐步递减的方法,减少哺乳次数。周周七个月的时候,每天要哺乳4次,夜里不需要吃。由于奶水少,周周又能吃辅食,我特意把吃辅食放在哺乳之前,她吃过辅食再来吃母乳,砸吧几口就饱了。我先减掉中午那一餐,慢慢的,中午她不需要吃母乳了,然后再减早晨那一餐,然后再减下午那一餐。到了九个多月的时候,周周只要吃睡前那一餐了,白天不要吃母乳了。那时,她已经不靠母乳填肚子了,每次都是叼着丨奶丨头吸一吸,象征性地吃两口,母乳对她来说,仅仅是心理上的依恋。

  第三步,给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抚慰。说实话,当时能不能无痛苦断掉奶,我自己也没什么把握。我想,对于孩子来说,生理上的需求容易满足,不吃母乳,有其他的东西代替。而心理上的需求是需要妈妈细心观察才能做到的,任何一丝简单粗暴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所以,我关注周周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去了解这些动作背后的内心需要,并且及时的满足她。我和她寸步不离开,让她和我建立稳固的依恋。

  第四步,无痛苦断奶成功。2007年五一节的时候,我妈回了老家,原本她计划五一节带周周回老家断奶,在我的坚持下,她没有带周周走,她也乐得轻松。断奶的“艰巨任务”就留给了我和老公。经过前期的大量准备,断奶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2007年5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晚上,每次都要叼着丨奶丨头睡觉的周周居然在爸爸的怀抱里睡着了。我们顺势而为,当晚便由老公带周周睡。那天晚上,我睡得不踏实,担心周周可能会哭闹,随时准备起来去安抚周周。没想到一整个晚上周周都没有哭闹,安然睡到天亮。第二天早晨,周周睁开眼睛便看到了我,她高兴极了。我抱着她又亲又啃的,心想三个月的功夫没有白费啊。接下来的两天延续了之前的方式:白天我带周周,晚上继续由老公带着睡。周周睡得很好,没有任何痛苦和不安,白天也玩得很开心。就这样,我成功地给周周断了奶,整个断奶过程她没有一点痛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妈妈有心,做好前期的准备,孩子断奶不必强行,也不是难事。无痛苦断奶对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意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