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国古代十大预言-我来反忽悠》
第5节作者:
神龙太首 “相继春秋二百余”指清朝统治中国有二百多年,此后,中国(即“五湖”)又将是风起云涌的社会状态。 清朝帝号纪年如下: 公元1644年,甲申,明亡,清顺治。 公元1662年,壬寅,康熙。 公元1723年,癸卯,雍正。 公元1736年,丙辰,乾隆。 公元1796年,丙辰,嘉庆。 公元1821年,辛巳,道光。 公元1851年,辛亥,咸丰。 公元1862年,壬戌,同治。 公元1875年,乙亥,光绪。 公元1909年,己酉,宣统。 本文所据版本是汉严光的注释本,汉严光是清朝人,清朝维持了200多年,这已经被历史证实了。所以说,显然万年歌不是由汉严光杜撰而假托姜太公之名的作品,因为汉严光之后的预言部份依然应验。 万年歌的余下部份有待今天研究,今把未解部份附录于后,供有识之士破解:
25、人丁口取江南地 京国重新又一迁
“人丁口”是“何”字,“丁口”是“石”字,指蒋介石取得江南之地并定都南京,京城与国家都是一次变迁。明清一直是定都北京,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这正是京城的变迁。蒋家天下一直是以江南为中心,在他统治期间,他真正得心应手的统治也是在江南地,其它地方都虽然名义上统一,他的控制力都是很弱的。 以下预言部分,经考究很可能被打乱了,因为万年歌基本上采取四句押韵式成一首的,而前面和下面的部份都可见有些是单句的。还有待高明之士去整理。 两分疆界各保守 更得相安一百九 ([1]相安一百九应该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时间) 那时走出草田来 手执金龙步玉阶 (参考推背图48象就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清平海内中华定 南北同归一统排 (“田”有作“面”,“排”有作“非”) 谁知不许乾坤久 一百年来天上口 (“天上口”表面看似是一个“吴”如果结合推背图50象可以得知这儿所说的天上口其实是一个“虞”字) 木边一兔走将来 自在为君不动手 (“木边一兔”是“柳”) 又为棉木定山河 四海无波二百九 王上有人鸡上火 一番更变不须说 (“王上有人”是“全”,“鸡上火”可能是“酋”子) 此时建国又一兀 君正臣贤垂黼黻 (君顺臣顺垂黻黻) 平定四海息干戈 二百年来为社稷 {“兀”有作“人”} 二百五十年中好 江南走出钊头卯 一兀山河又二分 幸不全亡莫嫌小 (一兀有作“大好”) 两人相和百忙中 治世能人一ㄙ弓 (“人”有作“主”, “能人”有作“天子”) 江南江北各平定 一统山河四海同 二百年来为正主 一渡颠危猴上水 别枝开花果儿红 复取江山如旧许 二百年来衰气运 任君保重成何济 水边田上米郎来 直入长安为皇帝 {前句是个“潘”字}{为皇帝有作加整顿} 行仁行义立乾坤 子子孙孙三十世 我今只算万年终 再复循环理无穷 知音君子详此数 今古存亡一贯通 {“贯”有作“变”} 参考资料: (清)汉严光:《乾坤万年歌注释》
日期:2010-06-11 20:56:05
首先我们看看姜太公是何许人也?姜太公是传说中《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然姜子牙是凡人,而非神人,这是后人造神的结果(中国农村将姜太公的桃符贴在窗户上就是为了求得保护,辟邪)。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如来佛祖释迦摩尼,托塔李天王李靖,太上老君老子,八仙过海中的八仙,武神关羽(如今变成很多商业经营场所的财神)等等都是造神的结果。如今的毛爷爷也是,殊不知,老一辈人在家里挂年画,轿车里挂毛爷爷的牌子,施工工地树毛爷爷的画像,这些都是造神的行为。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毛爷爷都成为神了,何况离我们有3000年左右的姜太公呢?
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姜太公是怎样的?
姜尚(前1128~前1015),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汉族(华夏族),“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今山东省日照人)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日期:2010-06-11 21:07:08
姜太公少怀大志,好学不止,连宰牛卖酒的期间都不忘刻苦学习谋略大道,有如商朝开国功臣,治大国如烹小鲜的伊尹。
姜太公文治武功,居功至伟。然他一生有何大作流传于世呢?
姜太公辅助武王打天下,军事谋略不可少,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兵法谋略的始祖。其所著兵法《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后世诸葛亮在茅庐蜗居期间,就悉心研究姜太公所著的《六韬》兵法,二十七岁才出山追随刘备,辅助刘备打天下。
然正史记载了姜太公著述了此书《乾坤万年歌》吗?
日期:2010-06-11 21:42:07
答案是:此书不可考!!!
为何?因为此书道出了历史发展的玄机,对于历代统治者构成威胁,被列为禁书。
如此,我们便有以下疑问:
1、此书成书于何年?
此书是否成书于周朝?如果非成书于周朝,是否为姜太公所作便大打问号?若非成书于周朝,成书于何时?若是后世伪作,托作,那岂不是变已知为未知,变历史为预言?
2、若此书为周朝姜太公所作,文字却如此通俗白话,周朝文字古朴奥涩,岂能写出这般文字来?
“却是春禾换日头”
“却被胡人通占了”
“八双牛来力量大”
“我今只算万年终”
两句都用了“却”字,周朝距今3000年左右,当时的却字用得如此轻松?顺溜?当时周朝有胡人这个名称吗?“我”字是啥时候的字?于我看来,这首歌最早也得成书于春秋。然,再看我来破解。
“四百年来更世界”,好一个四百年来,更世界?
中国历史上只有天下,只有江山,而对于国家,世界的概念认识始于何时?
我们来看看“世界”,世界一词非中国本土造也,乃舶来之语。
源于何处?答曰:印度。
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追溯其源头乃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言。
OK,我们再来看看佛教,佛教众所周知,发源地是印度。佛教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吃得多?),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也就是中国神话中的佛祖如来神佛,玩弄孙悟空于鼓掌之上的大肚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