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国古代十大预言-我来反忽悠》
第6节

作者: 神龙太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应该来说佛祖比我们的姜太公早很久,起码早4000年左右。那没问题啊,但是世界一词是我们中国的古人翻译过来的,佛教也是在中国东汉历史时期时传入我国的。请问:周朝的姜太公能用东汉之后的语言来写预言?用后世的语言来写作品,请问他是语言学家还是预言学家?如果真能用后世语言来写作品,我们只好承认:他是神而不是人。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造出来的神,在活着的时候都是活生生的人,即使死了,谁知道他成为什么呢?

  由此可见,所谓的《乾坤万年歌》伪作也,至少不是周朝书籍,也非姜太公本人所作也!

日期:2010-06-11 22:10:30

  让我们来看看姜太公的兵书,后世的兵法谋略的源头《六韬》的文法,相较之下,《乾坤万年歌》无处遁形。如此以来,我们还需要细看《乾坤万年歌》的具体内容吗?后世伪作,怎么编怎么写都行。
  《六韬》文选
  文师第一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 。非龙
  非?,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
  得皋陶,兆比于此。”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
  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君子乐得其
  志;少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文王曰:“何谓其

  有似也?”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
  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
  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
  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
  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正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

  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绸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
  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
  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
  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
  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
  归其次,而立敛焉。”

  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
  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
  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
  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
  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
  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散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
  立为师。

  盈虚第二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
  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祸福在
  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圣贤,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
  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
  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宇
  不垩,甍桷椽楹不?,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 ,布衣掩形,

  粝粱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削心约
  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
  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
  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
  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
  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
  亲其君如父母。”文王曰:“大哉,贤德之君也。”
  国务第三

  文王问太公曰 :“愿闻为国之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
  何?”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
  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 ,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
  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

  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
  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
  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
  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
  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诸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
  道也。”

  大礼第四
  文王问太公曰 :“君臣之礼如何?”太公曰:为上惟临,
  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隐。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
  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

  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听如何?”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
  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
  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曰 :“主明如何?”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

  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
  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
  明传第五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 。“呜呼?天将弃予。
  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 ,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
  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
  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
  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
  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六守第六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
  公曰:“不谨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
  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谨
  择六守者何也?”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
  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
  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

  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
  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
  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
  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

  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全,则国安。”

日期:2010-06-11 22:17:35

  二、智慧之神诸葛亮的预言
  《马前课》原文
  第一课 ○●●●●○ 中下
  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 八千女鬼
  证曰阳阴阴阴阴阳在卦为颐

  解曰诸葛迕後後主降于魏
  第二课 ○●○○●○ 中下
  火上有火 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 江东有虎
  证曰阳阴阳阳阴阳在卦为离
  解曰司马炎篡魏元帝都建康属江东
  第三课 ○●●●●● 下下
  扰扰中原 山河无主

  二三其位 羊终马始
  证曰阳阴阴阴阴阴在卦为剥
  解曰五代始於司马终於杨氏
  第四课 ●●○●○● 中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