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国古代十大预言-我来反忽悠》
第16节作者:
神龙太首 有一真人出雍州。 鸽原上使人愁。须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岁一周。(雍正)
乾卦占来景运隆。一般六甲祖孙同。外攘初度筹边策。内禅无惭太古风。(乾隆)
赤龙受庆事堪嘉。那怕莲池闻白花。二十五弦弹易尽。龙来龙去不逢蛇。(嘉庆)
白蛇当道漫腾光。宵旰勤劳一世忙。不幸英雄来海上。望洋从此叹洋洋。(道光)
亥豕无讹二卦开。三三两两总堪哀。东南万里红巾扰。西北千群白帽来。(咸丰)
同心佐治运中兴。南北烽烟一扫平。一纪刚周阳一复。寒冰空自惕兢兢。(同治)
光芒闪闪见灾星。统绪旁延信有凭。秦晋一家仍鼎足。黄猿运兀力难胜。(光绪宣统)
用武时当白虎年。四方各自起烽烟。九州又见三分定。七载仍留一线延。(八年抗战)
红鸡啼後鬼生愁。宝位纷争半壁休。幸有金鳌能戴主。旗分八面下秦州。
中兴事业付麟儿。豕後牛前耀德丁。继统偏安三十六。坐看境外血如糜。
赤鼠时同运不同。中原好景不为功。西方再见南军至。刚到金蛇运已终。
日月推迁似转轮。嗟予出世本无因。老僧从此伏饶舌。後事还须问後人。
日期:2010-06-13 12:40:47
《梅花诗》北宋邵雍(1012--1077)预言
《梅花诗》相传是邵雍所作的,一共十首,预言了他身后中国的大的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并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还是写给修炼人的,一般人不知所云.
《梅花诗》
(一)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二)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梅花诗》
(三)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四)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梅花诗》
(五)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六)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梅花诗》
(七)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伶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八)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梅花诗》
(九)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十)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日期:2010-06-13 12:54:03
《烧饼歌》
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某日早上在内殿吃烧饼,才刚咬下一口时,宫内太监火速紧急来报,说护国军师刘伯温晋见。这时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元朝顺帝十九年,刘伯温助我一臂之力以来,一直到收复汉室江山为止,共九载寒暑,大小战役无数,尤其五年前与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会战於鄱阳一役,军师用兵如神,以寡击众,好比诸葛孔明再世。果真刘伯温有如此神算,朕倒要好好测试一番。”於是明太祖将盘中的烧饼用碗盖着,再召请刘伯温晋见。等刘伯温坐定,朱元璋就问说:“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刘伯温於是就掐指轮算,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明太祖为之赞叹曰:“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学异人之国师,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份。”
日期:2010-06-13 13:00:59
明太祖眼见他拥有奇门之术,于是便继续向刘基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基谢恩毕,奏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日期:2010-06-13 13:06:42
帝曰:“朕今都城竹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文中之“燕子”是指明太祖第四儿子燕王,而燕王所镇守的区域就是北平,太祖死後由太孙继位,四皇子燕王谋夺王位)。 随作歌三首曰: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燕王得宦官之助,篡夺王位成功,并自立为帝,即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元年,并迁首都到北京)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明成祖在位之时,北方蒙古及夷人亦常兴兵侵犯我中华,明成祖五次亲自领兵作战皆大胜,故当时天下得以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北方胡人瓦剌举南侵,明英宗也效仿先帝御驾亲征,但却被掳。英宗之弟随之继位,胡人见要挟不成,于是七年后将英宗送回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
日期:2010-06-13 13:14:24
接着。。。
日期:2010-06-13 13:27:2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