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国古代十大预言-我来反忽悠》
第30节

作者: 神龙太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 历代谶书作伪,可由互相比对而知其痕迹。王亭之试举一例。王亭之藏《推背图》六个版本一、彩绘明抄本,台湾中央研究院藏。二、明钞本(无图),台湾中央图书馆藏。三、明钞本。芝加哥大学藏。四、清初潘氏八喜楼钞本,台湾中央图书棺藏。五、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学藏。六、流行本(据称八国联军之乱时,由清宫流出)。六个版本的内容都不同,以时代言,则应自宋代以迄民初,其中以芝加哥大学藏本,放入喜楼钞本最为宝贵,前者为宋本元钞,后者则为明末钞本。以时代言,则前者又贵重逾于后者。六种版本,前四种同一系统,后两种又自成一个系统。可是彼此之间的参差却很大。流行本因有金圣叹评注及张之洞手跋,而且又传出自清宫,所以甚为读者重视。但假如将六个版本加以仔细的排比,便会发现愈是年代早的版本,措词愈俚俗,年代愈晚,谶颂便浪浪上口矣,这显然是经过文人的修改。有一谶颂,一般均认为指江青。“彩绘本”曰:“西山女子琵琶仙,皎皎衣棠几万钱,此时真到真朝帝,乱却君王百万年。”“无图本”曰:“西方女子琵琶仙,皎皎衣棠成万般,此时运迹归朝市,闹乱君臣百万端。”“芝大本”曰:“西方女子琵琶仙,皎皎衣棠几万钱,此时得道归胡地,闹乱君王百万年。”“八喜楼本”曰:“西方女子琵琶仙,皎皎衣棠几万钱,此时得道归朝帝,闹乱君王百万年。”“石印本”及“流行本”皆作:“西方女于琵琶仙,皎皎衣棠色更鲜,此时浑迹居朝市,闹乱君臣百万般。”“琵琶”二字有“四王”,指“四人帮”盖无不合。要解释,后二本的谶颂最通顺,但王亭之却认为“彩绘本”始近本来面目。

  其实六种皆无一真本,若仔细比较,便会发觉,《推背图》实不断被人改动,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盖实欲取信于当时人耳。是故愈晚出者,看来会觉得愈准确。由此可知,许多谶书实在是彼此抄袭,在抄袭时,将过去的事说得活灵活现,于未来事,便多只抄流行的谣谶。间中亦有高人伪托古人,说若干未来时事则亦奇中,此必玄门高手之所为,然而一说得时代更晚,便茫如捕风矣。所以坊本《推背图》,在谶诗中可以说出“李闯”、“洪秀全”的名字,可是一到民国,便将“黎元洪”的名字嵌上去,此盖当时黎元洪炙手可热,却未知其衰亡如是之速也。“黎元洪”以后的图谶,则或取旧文,或取谣谶、乩诗,其准确程度已不高。能够预言“李闯”名字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明言“毛泽东”、“邓小平”?明乎此,便知实在不应认为“李闯”之谶奇验,即可将之作为全善皆验的证据。

  现在民间流传的是多种不同版本的《推背图》,让人难辨真假。据说此种情况始于宋朝。原来五代十国的时候,列强争雄,王侯并起,个个都心思着成万世之基业。民间流传“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左右边,子子孙孙万万年。”这“开口张弓”,乃是一个“弘”字,于是吴越王钱鏐给自己的儿子们起名都带一个“弘”字,希望“万万年”。不想这个“弘”字应在宋太祖赵匡胤老爹赵弘殷的头上,才有了赵匡胤创下一统基业。江山初定,赵匡胤便下令禁止《推背图》一类的谶书,但此时民间流传《推背图》已经百余年,一时难以全禁。宋太祖到底不同于常人,思得一法,命人取来早先的《推背图》,将已经应验之外的内容次序打乱,泡制了许多赝品,让它们与真品并行,传播开去。于是我们后人便弄不清孰先孰后,发现上面的内容没有应验,也就不再保存了。

  世传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曾做过这件不光采的事,只不知他们所颠倒的,究竟是同一版本,抑或是不同版本。
  王亭之謂世傳許多讖書,皆經後人不斷刪改,故讖書實不足深信。說此話,很不合時機,蓋如今香港人正對此談得興高採烈,潑冷水,惹人討厭耳。然而王亭之卻不得不說真話。
  如今傳世的讖書,最出名的是《推背圖》、《燒餅歌》,其余尚有傳為姜子牙撰的《萬年歷理數歌》、劉伯溫撰的《東明歷》、鐵冠道人撰的《燒餅歌》、黃蘗禪師的《梅花詩》等,若將各種版本互參,後世刪改的痕跡便顯然可見。這些書,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靈前不靈後,明人鈔本只靈到明初,清人鈔本便靈到清初,而且靈得離奇,然自此之後,卻便模棱兩可,要後人去穿鑿附會矣。

  谈锡永,笔名王亭之,是香港的佛学家及专栏作家,亦是紫微斗数、玄空风水及中国画的专家。现时已移居加拿大多伦多。
  谈锡永是一位在广东南海镶白旗世家子弟,所以自少就已熟习琴棋书画、医卜星相、西派道家诸学,对子平八字、易理更为有研究。他曾随紫微斗数的中州派刘惠苍师父学习,得其真传,并使其在香港发扬光大。一方面,他收了门徒40人,成立紫微斗数学会,从事学术性研究;另一方面,他亦在《明报》的专栏及其著作中指中当时香港所流传的紫微斗数的各种问题及流弊错误。

  他在佛学亦有很深的造诣,并为佛教联会撰写多本有关佛教基本要理的书。二十八岁得机缘加入金刚乘学会,随刘锐之上师及其上师敦珠仁波切修习藏传佛教。三十八岁得阿阇梨位,法名无畏金刚。后来成立了密乘佛学会,翻译宁玛派经书。
  不过,一般市民对谈锡永的另一个身份“王亭之”更为熟悉,原因是王亭之在1980年代的学校及知识份子爱读的《明报》副刊撰写专栏《因话提话》十多年,有一班固定的读者。在这个专栏中,王亭之不时都会对当时的时弊摆出来讨论。当中有像“粤语正音问题”,以及当时香港政制发展的问题等。移居加拿大后,在《多伦多星岛日报》继续发表专栏文章。


日期:2010-06-17 10:43:41

  我并非是说预言要100%准确,只是此诗句
  “继统偏安三十六。坐看境外血如糜。”
  1、若第一句理解为在大陆,第二句理解为在TAIWAN;
  问题是:1、偏安此句很难讲通,当时内忧外患,GUO MIN DANG是正统,实在不能叫偏安。 另外时间也不甚准,若理解为概数那也行,关键是一句有两个地方牵强的话,是不是有附会硬套之嫌?
  2、若两句都理解为在TAIWAN,“统”字可理解为国统。继统则为继承大统也,如此“继统偏安”就很顺了,不必牵强,但是年数对不上。第二句连在一起也很顺。不准只有时间一个方面而已。

日期:2010-06-17 11:18:24

  呵呵,所谓谶语,就是隐晦的,抽象的预言。
  我们生活的各种生活现实就是具体,隐晦的字句谶语便是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常人都好理解,也容易做到;
  由抽象到具体,常人一般做不到,而且一千人有一千人的看法,解释,一万人有一万人的看法解释。
  正如文学界的一句话,作者写完作品,剩下的事情就与他无关。因为剩下的就是读者的理解了,读者的理解可能有千万种,很多理解的引义并非作者本意也!
  很多易学玄学信徒,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谶语就是准的,从抽象对比纷繁万象的现实,可能有千万种解释,不准的话也要套个解释,将他对准。如此即所谓牵强附会也。
  偏安就是搞不定全国,苟活于一个小地方,免于战难也。

  非要搞个什么无力控制全国,变为非正统。
  不过说实话,如今谁是正统,从1949到现在已经61年了,中国大部分面积是谁的,不言自明。
  TAIWAN易学,占术,风水盛行,很多谶语还往TAI WAN ZHENG QUAN 套着分析,真是搞笑。

日期:2010-06-17 15:17:17

  OK,我们来解解《烧饼歌》,乍一看,烧饼歌乃李淳风《藏头诗》的翻版啊,李世民换成了朱元璋,李淳风换成了刘伯温。
  我们先来看人物。朱元璋是何许人相信大家都已知大概:曾经因为没饭吃当过和尚,一个小学都未毕业的文盲,最后登上皇座的大明开国皇帝也。
  那刘伯温呢?民间视刘伯温为孔明再世,刘伯温又是一位智慧之神也。
  小说,民间传说皆不可靠,我们看看正史中刘伯温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日期:2010-06-17 15:24:44

  刘基祖父刘顺七,父亲刘之奇世居江西宜丰天宝。元武宗至大四年刘基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自幼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读书能七行俱下”。
  公元1324年(元泰定元年),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人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